

(民间传奇爱情故事)
相濡以沫
作者:老革
引 子
“相濡以沫”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大宗师》,它描绘了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相互扶持、彼此慰藉,甚至为对方延续生命的美好画面。后世常用来形容夫妻间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深厚情感。时至今日,许多夫妻仍坚守着“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信念,将这份真挚的情感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
小说的男主角名叫张生,女主角叫朱翠花。一个是曾经显赫一时的朱府下人,一个是朱府的千金小姐。
在我国民间,传统观念中,婚姻往往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而张生与朱翠花显然出身悬殊。那么,他们是如何跨越阶层的鸿沟,结为连理的?他们又将如何携手走过一生,演绎出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传奇呢?
一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南方某县的一个村落里,居住着一户朱姓人家,男主人朱天赐,人称朱员外。

朱员外家有良田近千亩,常年雇佣近百名长工为其耕种,堪称当地的富甲一方。
尽管朱员外家财万贯,但他心地善良,从不拖欠长工们的工钱。若得知哪家长工遇到困难,他还会慷慨相助。每逢灾年或青黄不接之时,他总会主动拿出粮食救济乡亲,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更是常常施舍。因此,他在当地百姓中口碑极佳,被人们尊称为“朱大善人”。
朱员外年过半百,因长年操劳,身体每况愈下。他与老伴膝下仅有一女,名唤朱翠花,小名翠花。夫妻二人视她如掌上明珠。翠花自幼便出落得美貌非凡,聪慧伶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她长到十六岁时,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因翠花心高气傲,竟无一人入她法眼。
二
在朱府做长工的张生,一表人才,气宇轩昂。他出身于一个曾经显赫的大户人家,然而,父亲染上鸦片恶习,短短几年便败光家产。张生的母亲被气得病逝,父亲也因身体虚弱,染上重病,终日卧床。在张生十五岁生日那天,父亲撒手人寰。此时,张家已家徒四壁,张生无依无靠,只能寄居在好心的邻居家,每日以泪洗面。
尽管张生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但这些知识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为了生存,他无奈之下来到朱府做长工。凭借聪明才智和勤快的双腿,他很快学会了各种农活,且干得得心应手。
张生为人谦逊有礼,心地善良,府里的长工们遇到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因此,他与众人相处融洽,深受大家喜爱。
张生自幼聪慧过人,私塾时便能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背得滚瓜烂熟,还写得一手好字,算盘打得更是出神入化,常受私塾先生的赞誉。逢年过节,邻里乡亲都来找他帮忙写春联,而他总是有求必应。
在朱府众人眼中,张生不仅才华横溢,还知书达理,因此备受敬重。每逢春节,朱府的春联、楹联皆出自他手,内容新颖,词句优美,从不重复。张生在朱府的所作所为,朱员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十分欣赏张生身上独特的气质、文采与才华,对他格外关照。
张生来到朱府三年后,老管家因急病去世。朱员外与老夫人商议后,决定让张生接任管家一职。张生不负众望,上任后将朱府的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府内事务也打理得有条不紊,深得朱员外和老夫人的器重与喜爱。有时,夫妻二人在私下里谈论翠花的婚事时,也曾多次提及,若将张生招为女婿,定是再好不过。
三
一天晚饭后,朱员外让老夫人将翠花叫到客厅。他开门见山地说道:“翠花,你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和你妈商量后,决定将你许配给张生。你觉得如何?”朱员外的话刚落,翠花的脸颊瞬间绯红,她低下头,沉默了许久,才羞涩地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其实,翠花早已对张生心生爱慕,只是羞于表达。朱员外见状,与老夫人相视一笑,心中甚是欣慰。
随后,朱员外又将张生叫到客厅,笑着问道:“张生,你来朱府也有几年了,自你当上管家后,府里上下都被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和老夫人十分满意。今天请你来,是想问问你,对翠花的婚事有何想法?”张生看了看身边的翠花,又望了望朱员外和老夫人,心中暗自惊喜,却仍故作镇定地说道:“员外和夫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在此享受着亲生儿子般的待遇。只是今日找我,不知有何要事?”朱员外捋了捋胡须,哈哈一笑:“我和老夫人商议好了,有意将翠花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张生听后,心中虽喜出望外,但表面上仍有些不知所措。他心中暗想,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自己怎能不愿意呢?于是立刻允诺,并跪拜行大礼。
见两位年轻人皆已同意,老两口便立刻翻阅黄历,选定三天后的农历初二,阳历22日为良辰吉日。婚期既定,朱府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婚礼。
四
第二天上午,正当朱府上下忙着布置新房时,突然传来“哐!哐!哐!”的铜锣声。片刻之后,一顶轿子停在朱府门前不远处。轿夫放下轿子,掀开轿帘,一位身穿官服的大人从轿中走出,身后一班衙役分列两旁。

此人正是本县新上任不久的县官李贵。他长得尖嘴猴腮,身材瘦小,看起来弱不禁风,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李贵的家就在朱员外隔壁的村子,家境颇为殷实。他平日里好吃懒做,仗着在京城有个做大官的舅舅,在乡里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臭名远扬。尽管他已年过三十,却仍孤身一人,十里八乡的姑娘们无一愿嫁给他。
然而,李贵的运气似乎不错。不久前,他的母亲前往京城,与舅舅商议后,决定用银两贿赂朝廷官员,为李贵谋个官职。恰逢本县县令升迁,空出一个七品官位,李贵的舅舅便为他买了这个芝麻官。
这天早晨,李贵吃过早饭,坐在太师椅上,一边喝茶,一边琢磨着:自己如今已是县太爷,何不效仿历代官员上任后体察民情?正值春季,万物复苏,不如乘轿游览一番大自然的美景,岂不快哉?
五
当李贵乘坐的轿子行至朱员外家附近时,他突感内急,正准备下轿方便。轿帘微掀,他抬眼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正是远近闻名的朱府。李贵心中一动,内急之事瞬间抛诸脑后,好奇地琢磨起来:这朱府门前怎会如此热闹?
只见朱府大门前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李贵心生疑惑,决定前去探个究竟。他缓缓踱步,倒背双手,故作斯文地挤进人群,伸长脖子往院子里张望。奈何他身材瘦小,几次踮脚眺望,也未能看清院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围观的百姓见知县李贵驾到,纷纷慌忙退让,瞬间让出一条通道。李贵这才看清,朱府院内张灯结彩,一片喜庆,府中人正忙忙碌碌地布置着。原来,朱员外家正在办喜事。

李贵依旧倒背双手,迈着四方步,满脸堆笑地走进院子中央。正在忙碌的朱府家人见是县太爷,一个个手忙脚乱,纷纷退到墙边。其中,看门护院的王贵王老汉慌慌张张地跑进屋内,向朱员外禀报。朱员外听闻李贵到来,心中一惊,脱口而出:“不好,要出事了!”
此时,李贵正东张西望地欣赏着朱府的布置。当他转身欲踏入大厅时,朱员外恰好迎面而来,两人四目相对。
“哟,这不是朱员外吗?多日不见,你可好啊?府上这般热闹,是要娶媳妇还是嫁女儿呢?”李贵捋了捋稀疏的山羊胡子,笑眯眯地问道。
朱员外被李贵的问话吓得一哆嗦,愣了好半天,才慢吞吞地回答:“回禀县老爷,在下不敢隐瞒,后天是小女翠花的婚期,府上上下正在布置院落和新房。”
“哦,原来是喜事!真是巧了,本县今日正好赶上了,倒要看看你家小姐长得如何。”说罢,李贵一把推开朱员外,径直走进大厅,扯着公鸭嗓子喊道:“新娘子,快出来吧!本县已恭候多时了!”
朱员外紧随其后,大声哀求:“县老爷,使不得呀!小女尚未出嫁,不可见陌生人的!”
李贵听后大怒,用力一推朱员外,只听“哐当”一声,朱员外应声倒地,痛得嚎啕大哭。李贵却视若无睹,继续高声喝道:“新娘子还不快出来见本老爷!”
此时,翠花小姐在闺房中听到父亲的哭声和李贵的喊叫声,心中惊慌不已。她与贴身丫环小青以及母亲急忙来到大厅。三人见朱员外倒在地上,连忙跑过去将他搀扶起来。
李贵见翠花小姐站在眼前,顿时呆立当场,色眯眯地盯着她那如花似玉的面容,心中暗想:这难道是仙女下凡?我从未见过如此美貌的女子!他不由自主地一拍脑袋,脱口笑道:“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媳妇吗?莫非是老天爷特意为我安排的?”
朱员外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见李贵那贪婪的眼神,便知他不怀好意,急忙挥手示意她们退下。然而,李贵却急忙上前,伸出双手拦住老夫人和翠花,色眯眯地盯着翠花,一言不发。
突然,李贵鬼使神差般地伸手去摸翠花的脸蛋。只听“啪”的一声,老夫人迅速出手,狠狠地打在李贵的手上。李贵吓得赶紧缩回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我说岳母大人,我摸一下自己的媳妇都不行吗?”
老夫人怒火中烧,大声呵斥道:“休得无礼!你一个小小的县令,竟敢私闯民宅,羞辱小女,你该当何罪?”
李贵却毫不生气,反而奸笑一声,再次伸手去搂抱翠花。丫环小青见状,迅速挡在翠花面前。李贵恼羞成怒,一把推开小青,吓得翠花连忙躲到老夫人身后。
李贵见状,眼珠一转,心中暗想:这到嘴的肥肉,我非吃不可!于是,他大言不惭地说道:“既然是朱府要嫁女儿,嫁谁不是嫁呢?俗话说,‘一家女百家求’,本县正好单身一人,与你朱府门当户对。若贵府小姐嫁给我,那可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说罢,他做出一副恭敬的样子,上前施礼,皮笑肉不笑地说:“岳父岳母大人在上,小婿李贵这厢有礼了。我想,咱们两家的亲事就这么定了。择日不如撞日,明天一早我就来接亲。哦,对了,你们继续布置新房吧。”随后,他叫来两名衙役,命他们守住朱府大门,不准任何人出入。安排妥当后,李贵倒背双手,一步一颠地走了出去。
(未完待续,请您继续欣赏民间传奇爱情故事《相濡以沫》六、七、八、)
作者:老 革

【作者简介: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老知青、
退休前从事建筑行业。
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虽到古稀之年,仍酷爱文学。
喜欢写小说、散文、回忆录等体裁、作品散见于文学报刊及网络平台。
写作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