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又翻阅了马家华教授2018年出版的《人生处处是起点》。 马家华教授是淮阴师范学院数学系的《高等数学》老师。在这本书中,他用亲身经历阐明了“人生处处是起点”的道理。联想到前几天与他的聊天,感到这句话蕴含着深刻哲理,励人奋进。
马教授出身于扬州东关街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父亲在他9岁时不幸病故,孤儿寡母4人生活相当困难。当他上小学时,家里是靠政府的救济,生活才得以保障。就是这样的背景,他并没有好好地珍惜,按他母亲的话说:“调皮,不学好,爱惹事!”。就在一个端午节的前一天,他又将一位同学的头摔破了,惹了祸,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因此,虽然他十分渴望加入少先队,十分羡慕已经入队的同学,但是,一直到1956年小学毕业时,红领巾还没戴上。
然而,马家华也有优点。他上课认真听讲,记忆力强,对各门课程都感兴趣。他不仅数学好,语文也十分出色。小学与中学需要背诵的课文,都能熟记,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他顺利考进高中,1962年考上大学。毕业分配到淮安后,先后在中学、中师任教,最后在淮阴师范学院退休。应该说,他的人生道路还是比较顺畅的,工作是出色的,在淮安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马家华在政治上进步的道路上,就不那么顺畅了。
由于小学比较顽皮,不太守纪律,没能加入少先队。因此,一直影响他中学与大学的入团。在学校阶段,既没入队,也没入团,更不用说入党了
工作后的1968年,他就打了“入党申请书”,可是因为不是共青团员,也就被组织上“长期考察”,一直未能如愿。
坚持信念 孜孜不倦 。1993年,马家华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这一年,马家华已49岁了。
入党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时时处处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在2005年从淮师退休后,他一直在实践着自己“为党旗增辉、为社会发光”的座右铭。我从心底钦佩他。
在我市的所有高校,他都带过课,并担任督学与督导。在老年大学教《书法》,还经常到农村中小学,为老师们进行《书法》讲座和粉笔字培训,无私地奉献社会。他的许多学生都是中小学的校长、文教助理等。
学校聘请他讲学,他都要提“四不条件”:不用公车接送,不吃请,不收礼、不要报酬。在讲学前,认真准备,讲课上尽心尽力,收到显著的效果,受到大家的欢迎。
他说:我这样欢欢喜喜地去,高高兴兴地回,心情特别舒畅。为淮安教育事业作贡献,我心里就感到愉悦!
在马家华退休后的18年中,他多次被相关高校表彰为“优秀教师”,被6所中小学邀为“特聘教师”,先后三次被淮阴师范学院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2019年、2021年)。
马家华教授欣喜地告诉我,他终于在2020年5月29日,于淮安市深圳路小学,与300名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这位老党员终于在他76岁时,戴上了红领巾,圆了少年时的梦想。
他说:那天,我开心极了!
2023.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