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灵魂已经变得驯良而又苍白。
——[美]约翰.契弗
电视剧《人生之路》以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为蓝本改编。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说引起的反响与讨论更具有影响力,这是因为电视的受众面更宽更广。小说里的高加林渴望通过刻苦读书与爱情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农民身份,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小说中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被高三星换掉,电视剧改编成高考被顶替,改编了高加林通过“走后门”当上记者这个情节,更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小说里的高加林回农村当农民,而电视剧的编导给高加林设计了一条进入大城市上海《大众晚报》当记者的人生之路。改编后的电视剧没有小说那样伤感、悲痛,弱化了文学的批判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将主题思想转换到青春奋斗上。剧作让高加林和巧珍等农村青年走进城市,给人一个光明的尾声,以奋斗点亮生活的希望,告诉观众,社会在转型,只要奋斗,青年人,尤其是农村青年就会看到中国式的农村现代化能在奋斗中实现。
电祝剧《人生之路》已经播出很久了,可是,许多感叹还不断在我脑海中萌蘖。切身的想法就是彻底理解并接受了“活在当下”的说法。莫追忆,莫回顾,莫反思,因为追忆、回顾、反思改变不了现状,影响不了什么,只有痛苦与惆怅。
忘记。忘记才能好好地活在当下。
我想,追剧的目光多数都是50后,60后,70后这三代人。他们的人生之路充满了蹉跎。终于恢复高考了,改变了千千万万的人生之路。这些经历怎么能忘记?
现在,他们已步入晚年,展望夕阳红,回首往事则是他们生命的重要情结。
不急。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
改革开放给普通老百姓的第一个红利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给工农子弟创造了上升的空间和改变身份的机会。哪怕是万人过独木桥。

电视剧《人生之路》第32集演出许小萍到《大众晚报》反映1987年高考被班主任的女儿顶替的事。高考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虽然过去了十年,这是大事,相关部门很重视,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在法律上,给当事人许小萍一个交待。高加林和高双星都是联合调查组的成员。铁肩担道义,高加林力主以记者“无冕之王”的身份主持正义,高双星则彷徨、敷衍、心事重重。因为,在前面几集中,巧玲的多次暗示,让高双星心中不安。现在,许小萍坚决要投诉,为揭露高双星高考顶替的事做了充分的铺垫,埋下伏笔。高双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恐惧,许小萍底层打工者的命运给高双星心理上造成极大的颤动,为他承认顶替的事做了精神上的准备。
电视剧不仅仅是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奋斗的故事,也是一部赎罪的故事。

走进生活深处,当年的高考顶替事件每年都在发生,造成了许多人生悲剧,这是顶替者与被顶替者无法抹去的心灵伤痛。高双星做下了亏心事,躲在上海不敢回高家村,直到母亲去世,他才勇敢地向高加林坦白了一切。这还是因为巧珍帮助妹妹巧铃逃离高三星的家暴,引发家庭矛盾,激怒了巧铃,才揭露了这一惊天的秘密——高双星顶替了高加林的高考成绩而被录取。
小说中,高加林被退回农村,给搞邪门歪道的高明楼一个警示:“他从这件事里敏感地意识到,社会对他们这种人的威胁越来越大了!”法治在健全,百姓在觉醒,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高明楼利用手中的权利搞邪门歪道,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天下父母都有孩子,手握生杀大权者的孩子是父母养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是父母养的吗?在现实中,许多做了昧良心的事的人都是法律的枷锁套在脖子上时,他们才痛哭流涕地赎罪。让做了坏事的人内疚,忏悔,树立赎罪意识,这是电视剧最成功的一点。
电视剧勾起了我的记忆。当年高考刚恢复,百废待兴,人治大于法治,管理比较乱,有权有势有门路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践踏法律,给熟人办顶替的事,每年高考都有被顶替的遭遇萦绕耳际,发生了多少人间悲剧。
著名作家柳青为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写下题记: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被人设计。高加林还没有走到“紧要处”,高考被人顶替,在“岔道口”,人生被人偷走了,他的人生之路走得确实漫长。
我经历过这样漫长的奋斗之路。

1989年,我自费去读电大,1991年毕业,朋友在一所中学给我找到一份工作,我边工作,边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文凭,才能在学校安身。2014年8月26日,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也是最沮丧的一天。快乐的是我享受30年工龄,提前退休了。
这一天,我去办理退休手续,与一个老科长有了下面的对话:
老科长说,哦,你就是薛青峰。
我说,是的。
他说,1979年考学你被顶替,你知道这事吗?
我说,不知道。
他说,不知道更好,你工作不错,现在都退休了。
这个话题,让我惊悚万分,倒吸一口冷气。
我再问,老科长就缄口不言了。
后来,我从其他渠道打听,知道了当年考试,我与一个领导的孩子的分数相同,学校录取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却不是我。原来,考生体检的时候,人家串通医生,说我食道有病灶,取消了我的录取资格。我父母十分担心,急忙带我到医院复查,结果什么病都没有。
1977年,恢复高考,因为底子太差,我考了两年都没有考上大学。1979年,我报考了中专,成绩过线,那天去看榜,“薛青峰”三个字鲜艳在红榜上。我高兴过分,在回家的路上,被拖拉机撞了,但无大碍,参加了体检,可是终究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就去当兵了。人生原来有这么大的弯道。
四十多年后,我知道了被人替换了。给我消息的人说,人家与你的分数相同,录取你也行,录取别人也可以,这就是你运气不好。记得那时你报考的是师范,即使你上学出来也是当老师,你现在挺好的,这不,都退休了,不要为这事纠结了。给我消息的人记性真好,被称为教育系统的活档案,他这样劝我。
是的,四十年后的我是挺好的,知道了这件事,也没有闹心。但是,我奋斗了十年,才实现了大学梦。我不得不承认命运的捉弄。要退休了,我晓得了人生有许多秘密并非自己制造的,有许多秘密是他人造成的。秘密就在生活档案里。人生的祸福时常是他人给的,自己永远不知道。我知晓后,只有无限的悲哀,没有愤怒。其实,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化为一种潜意识,在晚年生活中,内心常常爆发一种不相信的强烈感觉。
没有去上准大学,我的生命失去一个重要环节。
我特别关注1977年恢复高考走进大学的那一批知青,对未来抱有畅想的工农子弟都会抓住高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有过插队的经历,我也特别爱看反映知青上山下乡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看完后,我看了一部《请你原谅我》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陆秦生是棉纺厂的机械修理工,那一年为了报考大学,他处心积虑,在工作时故意砸伤了自己的无名指,才获准病假回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医科大学。

著名作家韩少功在《我与祖国共命运——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恢复高考》一书的序言中说:“一个人是人世间的一颗微尘,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和时代,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文学关乎社会生活,关乎时代变迁,关乎人的生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进行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原则,阅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观看电视剧,“现实”到自己身上了,“现实”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常听人说,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事故。体验这句话的深意,四十年后知晓的真相,也就不算捉弄了。到了耳顺之年,学学淡然吧。然而,记忆总是把我拉回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我的同学被顶替的遭遇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那天电视剧演到第36集,我想起贺天广同学的遭遇,就在同学群里发出我的感慨:
同学们晚上好!此刻正在看电视剧《人生之路》,看到高双星顶替高加林上大学的事,让我想起咱们的同学贺天广被顶替的事,心里特难受。前年去天津想问问天广同学,但终究没有开口。后来我把这件事写进《天津记忆》一文里,46年过去了。往事不堪回首。
同学群里只有一个同学回应。
很少有人反思这件事情。活在当下的人们是不愿意回首不堪的往事的,不愿意触摸那个伤疤。人们在刻意回避历史的存在。
我在《天津记忆》一文里说道:“难忘七七年恢复高考。我从来没有和天广同学聊过高考录取时他被替换的遭遇,但我明白权势对一个弱小而普通的百姓的戏弄,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向。几十年来,天广同学埋葬了心灵的创伤,默默在计算机领域开拓生活之路。生存与沉默,悄然与命运抗争。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命运之书,每个家庭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把这篇文章选入新出版的散文集里,出版社让把这段文字删掉。我不明白,写文章不能对历史、现实与生活表达看法,写作还有什么意义。文字可以删除,但留在一个人心里的痛苦能删除吗?于是,看完《人生之路》,我再次倾诉。是谁要忘记历史?是谁要抹杀记忆。历史是不是一个婊子?谁有权力谁就可以弄一下。
书写个体生命在特定时代的命运。电视剧里的高加林形象栩栩如生,再现这段历史。电视剧的传播力与受众面不知要比书籍宽多少,广多少。信息时代的抖音、视屏、快手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不知会影响多少人。如果要忘记,《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典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难道《宪法》里有条款规定只能认知当下,不能感知历史?那么,民间记忆保留事实的真相,比白纸黑字有力量。文学作品能还原历史的真相,给后人以启示。
如果三代人都已亡故,这段历史就消逝了。如果这是政治的话,老百姓的生活,普通人的日常都在反映政治。
活在当下,需要历史记忆吗?
2023年4月20写于千汇书斋
2023年5月18日修改于千汇
2023年6月1日再改于千汇

薛青锋,汉族,原籍陕西大荔县。 1960年1月5日生于青海玉树。成长于宁夏。下过乡,当过兵,做过书店营业员,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文学创作专业毕业,宁夏理工学院副教授。二级作家。《第56个学生》《边缘及其他》《移动的故乡》分别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次、第七次、第十次文学艺术作品评奖二等奖和一等奖。《末代农民》获2018年第三届《朔方》文学评选散文奖。出版《回家的门》《艺文舟楫》《移动的故乡》等散文集。将出版《温暖的青铜》《无穷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