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引-首座“海底互通立交”主体在粤成形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6月21日新华网、央视网报道,6月20日14:00,随着深中通道(即深圳到中山高速)东人工岛主线连接海底隧道最后一段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国家重点工程深中通道的东人工岛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标志着我国首座高速公路“海底互通立交”主体正式成形、加快建设。
报道称,深中通道是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粤港澳大湾区“A”字型交通主骨架最关键一横。东人工岛是该项目深圳端门户工程,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紧邻福永机场码头,东连在建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侧接线工程,西接项目海底隧道。
东人工岛全岛陆域面积34.38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岛上设隧道工程、救援码头、供配电配套用房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其中,隧道工程包括长480米的堰筑段隧道、长855米的岛上主线隧道,以及实现交通转换的4条匝道隧道。
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海底水下互通立交,东人工岛采用了“一体两翼”的布局,与海底沉管隧道相连接,并实现项目与广深沿江高速等路网的高效顺畅衔接。未来车辆经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可东往惠州、深圳龙岗区,西往中山、珠海,北往广州、东莞,南往深圳前海合作区、香港方向,充分发挥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推动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
报道称,我国首座高速公路“海底互通立交”一一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带来新气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深圳规划总里程约1000公里的高快速路网,外环高速、沿江高速二期、惠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加快建设,加强辐射珠江西岸,打通东西通道,促进深莞惠协同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新工程探索新理念,从全国首条5G全覆盖高速、到国内首次采用双层互通立交设计、再到全国首个海底陆上立体服务区,可持续交通、智慧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深圳先行探索与实践。
资料显示,2017年12月21日东人工岛正式开工建设,经过2000多天攻坚克难,建设团队相继攻克了海域深厚软基超深超宽基坑集群工程施工阶段防渗止水及回填均匀控制难题,破解了深基坑施工抵近构造物小变形世界难题。随着我国首座高速公路“海底互通立交”主体正式成形、加快建设。这座“一体两翼”的“T形”人工岛向2024年通车目标迈进了关键的一大步。目前,深中通道土建工程收官战进入最后阶段。东人工岛将全面转入岛上房建、机电、管沟、绿化等工程建设;西人工岛主体结构完成施工,正进行岛上房建及附属工程施工;海底隧道、桥梁工程均已合龙,正在全力推进沉管隧道内的管沟附属、路面、机电交安等工程建设,项目向2024年建成通车的目标全面冲刺。
笔者欣喜地获悉,预计该项目2024年建成通车后,不仅形成了粤港澳珠“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生活圈”。而且也为“大湾区”沿途增添了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观光景区。海内外大量观光客随意涌入“大湾区”游览,将习以为常。为此,特赋《清华引》为评为纪。
华南再现建基狂。
海底沉箱。
立交车马潜水,
枢通驾远方。
特奇隧岛画桥廊。
洒潇高速观光。
靓深中粤港,
随意大湾常。
一一2023年6月23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