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大云寺的前世今生(中)
文/刘玉伟
2023年6月8日,我们在大云寺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后,对大云寺的前世今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公元1013年宋云江、智明二僧收集佛舍利两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用陶棺、木匣、琉璃瓶盛装,葬于泾州龙兴寺文殊菩萨殿内,并砖刻铭文记载。公元1370年,泾州龙兴寺毁于洪水。
到了公元1964年,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农民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唐大云寺塔基地宫,佛祖舍利惊现。公元1969年,北周宝宁寺地宫发现,佛舍利及套函二次现世。公元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来到泾川县,亲自鉴定了大云寺佛祖舍利及金棺银椁,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又过了36年,在公元2007年4月,大云寺复建工程开工。公元2013年1月,宋代龙兴寺地宫发现,佛舍利三现。同年6月,大云寺开光,舍利安奉,正式对外开放。公元2015年8月迎请1964年出土,珍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佛祖舍利回归大云寺供养。
我们那天一走进大云寺,那座设计新颖、气势恢宏、风格独特、国内罕见的舍利塔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座舍利塔工程完成投资3800万元,主体为7层钢架结构,建筑面积5489平方米,塔高95米,采用四角方塔的建筑形式,实现了钢结构与古建筑的完美结合。
那天外面虽说很炎热,但是舍利塔下的地宫里却是凉爽宜人,让我们大家都提起了精神。我走进地宫后,那个挂在显著位置上的前言,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在默默地诵读:“泾汭悠悠,回山巍巍,见证了丝路重镇千年的轮回与变迁;舍利三现,盛世重光,昭示了泾州古城曾经的闪耀与辉煌。逝者如斯,史过如烟,曾经那声震山河的历史纷争和人流熙攘繁华街市如大浪淘沙般沉淀下来的,唯有这千年一现、亘古不变的执着信念,它带着北周比丘慧明“合国黎庶,俱登正觉”的坚定信仰,夹杂着隋文帝九州一统国泰民安的帝王雄心,际遇了一代女皇抗争命运,开创了历史的今古唯一,寄托了云江智明两位僧人的奉法宏愿,在地下深埋了千年、修行千年、成为佛陀智慧得以光耀千秋的殊胜机缘,成为这座畿西古城得以延续至今的历史荣光。

今天,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在这舍利塔下地宫之中,一起回望那段尘封已久的峥嵘岁月,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瞻礼佛陀舍利圣光,沐浴佛陀智慧慈悲。”
我当时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热泪盈眶,泪流满面。这个前言就是对大云寺前世今生的总结,也告诉所有来大云寺的人,佛祖舍利能留存至今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在地宫里还看到,墙上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把我们又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地宫里的一件件文物,又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最好的净化。
我们在地宫里还看到,那个半米见方的石函,函盖是覆斗形,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16字。函内盛有铜匣、银椁、金棺,金棺四周金叶贴成的莲花图案,花中镶有各色宝石,正面与侧面均镶有较大的白色珍珠,金棺内盛一很小的球形细颈琉璃瓶,内含白色晶体14粒,即“舍利子”。
甘肃泾川大云寺佛祖舍利的发现,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舍利石函,贵在石函。”因为石函上的铭文道清了这一国宝的出处和时间。
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曾考古挖掘出一枚(其他三枚为假)佛陀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轰动世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有一座寺庙前后总共五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千多枚舍利,其中十四粒为佛陀舍利,若是对外公布,必将轰动世界。但是,因为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近几年才渐渐地揭开神秘的面纱,这就是泾川大云寺。

刘玉伟,2023年6月2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