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海军
今年夏天,蚊子特别多。爱人再不让我打开阳台上的纱窗了。
那天,爱人说家里的蚊子都是你放进来的。我皱着眉头,想辩解一番时。爱人却说,你不许犟嘴!
不许犟嘴。怎么蚊子都是我放进来的呢?难道我喜欢蚊子,喜欢被蚊子叮咬吗?但是,不许我犟嘴的。那么,我且做一下深刻反思吧。万物皆有可能。或许屋里跑进来的蚊子与我有关……。
我有一个习惯。每天喜欢去阳台,打开一扇纱窗,探出头欣赏小院里的那些绿色植物的变化。
今年春天,小院里种了好几样蔬菜。三垄君达菜早就能撇着吃了;墙角的几棵眉豆伸出来半尺长的蔓子。南墙边的几棵丝瓜也开始往竹竿架上爬。其实,我最关心的还是三棵吊瓜的长势。小吊瓜憋着劲儿齐刷刷往香椿树上串蔓儿……。
平日里,管理这些植物,我要打开小门去小院劳作。多次在小院里,,我难免也被蚊子叮咬。爱人在家的时候,我还不敢明说。要是说出来——我在小院里被蚊子咬了——不是恰恰说明蚊子与我有直接关系吗?
看看!多亏没有犟嘴。
好可恶的蚊子啊!
小蚊子总能惹大祸。要是被蚊子咬一下,那种难受劲儿能持续好长时间。爱人的皮肤细腻又娇嫩。她根本不经蚊子咬上一口。要是哪里被蚊子咬一下,立刻就起来一个大疙瘩。若是被一只黑脚蚊子咬了,她的皮肤还要泛一片浅红,半天不能恢复过来。被蚊子叮咬后,爱人又疼又痒,实在难以忍受。她不是假装的,看在眼里,我能感同身受啊!
这时候,我总想起乡下挂在屋檐下的一根根火绳来。我就给爱人讲那些火绳的故事。
爱人却不知道乡下火绳的历史。她说我胡编乱造,在蒙她。我哪里敢说半句谎言呢?
说起火绳来,而今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火绳是干什么用的!明说了吧!乡下的火绳可是消灭蚊子的利器!哪里蚊子多,只要火绳一到。点燃火绳一头,拿着另一端,顺时针在空中悠一圈。大大小小的蚊子们立刻逃跑的无影无踪。
遥远的乡下,哪有蚊香呢?更没有枪手灭蚊剂。家里有十几条火绳就万事大吉了。
春天里,家乡的沟沟坎坎开始生长一种野生植物。它的叶片细微,枝蔓横生,开着米粒般的小黄花。这种植物喜欢密集地群生,一大片一大片的,走近它会闻到浓浓的异香味。
我们把这种植物叫香蒿。且慢,香蒿可不同于另一种植物——臭蒿。臭蒿一般开淡白色的花,它的气味实在难闻。可是香蒿呢?它的气味就不同了。反正乡下人都喜欢闻这种味道。记得谁家用瓦罐腌制豆瓣酱,要是不被香蒿闷一闷,做出的豆瓣酱就无口感,吃起来也不过瘾。
香蒿属一年生草木植物,耐旱,无论在哪里都长得蓬勃。到了夏天,男人们从地里务工回来,都会割下一捆,扛回家。
背回来的香蒿先放背阴的地方,必须圪蔫一下。等到香蒿的枝条柔软,就能编火绳了。
我怎么形容呢?编火绳类似于乡下的姑娘们编辫子。一般是三股杈,轮流压在一起,相互叠加着延伸。最长的火绳能编到四五尺。而好手艺编的火绳有胳膊粗。编好的火绳挂起来先阴干。阴干的火绳,点燃后味道更浓。
炎炎夏日,蚊子嗡嗡叫。只要把晾干的火绳挂到门口点燃,香蒿发出的气味就会把蚊子熏跑。如果在院子里燃一根火绳,屋里的蚊子也会逃得一干二净。夏夜在炕上保准睡一个安稳觉。
爱人生在大城市,长在乡下,却没有我这样的经历。我是嗅着浓浓的香蒿味长大的。
村西有一个宽阔的旱沟,生长着茂密的香蒿。那是乡下人编火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父亲是编火绳的好手。夏天,父亲把割下来的香蒿,编成细腻匀实的火绳挂在我家的屋檐下阴干备用。
不得不说,还有我大爷和我大娘。他们是一对盲人。眼睛看不见,他们俩自然生活在没有光明的世界。他们也要割些香蒿、编几根火绳。大爷和大娘勤劳善良,又知足快乐。
村西的旱沟是我大爷常年劳作的地方。他仅用一把镰刀摸索着,把香蒿连同夹杂的荆棘割下来,绑成捆背回家。在家里,大爷再把它们挑拣好,把香蒿编成火绳,其余的晒干存为冬天的柴烧。我听人说,大爷的手上经常被葛针扎破,有的竟然长在了肉里。大爷能不感到疼吗?但是他没有抱怨。大爷又能抱怨谁呢?
大爷去世的早,我无过多的印象写他。我上小学的时候,大娘做了生产队的“五保户”。五保户就是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大娘还被特许在家里给人算卦,得点零花钱。我上大学那一年,大娘去世了。我们在乡下给大娘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日子如流水,时光似过客。而今,家乡的旱沟早已被填平,修成了笔直的公路。香蒿这种植物也不见了踪影。没有了香蒿,火绳更成了人们心头的一个记忆。
听说西部山区,长着一坡一坡的香蒿哩。我还听说,有个年轻人用香蒿做出了本地特色的蚊香,创业致了富。这个信息让我的心里倍感亲切。
对了,我还想起来小时候伙伴们经常说的一首儿歌:
编,编,编火绳,
编好火绳挂门庭。
燃着火绳香味浓,
呛得蚊子丧了命。
前几日,从某国道路过,我看见了不远处生长的一大片香蒿了。回来,我就告诉了爱人。爱人说,你想干啥?我没有回答她。其实,我想再有机会从那里过,就下车,割一些香蒿回来。
我也试着编一根火绳。不论大小,试着燃在客厅里,给爱人一个惊喜。
【作者简介】杜海军,大学文化,教育工作者,邢台市文学学会会员,邢台市诗人协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中国远方诗人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中学起尝试写作,大学期间开始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