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新时代 书写新篇章
——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举办公益文学讲座
6月9日上午,坐落在沈阳五环运动商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职工学堂”的“好好学习书屋”座无虚席,一场以文学为主题的《笔墨当随时代·探索创作“出彩”的报告文学》公益讲座在这里举行。来自沈阳本地及省内鞍山、海城、抚顺、调兵山等地的作家、作者共计80余人,参加了这次报告文学讲座。原本自带浓郁书香气息的会场,因为这场文学讲座而越发氛围十足。
本次讲座由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发起,并联合沈阳市作家协会、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学会共同主办。旨在推动协会(学会)建设和发展,发掘和培养辽沈地区报告文学人才,提高广大报告文学作者写作整体水平,助推“文学辽军”在全国崛起。
主讲人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刘国强,其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创作经验。他结合本人多年创作的切身体会,从报告文学写作的先期采访、框架结构、切入视角,以及写作过程中的人物描写、采用手法、细节刻画和语言运用,到最后作品的思想性(共七个方面),如何“出彩”的问题,做了精彩深邃的讲解。可谓高屋建瓴,系成功经验之谈,对于报告文学作者的创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人物小传】
刘国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被媒体冠以“文学辽军”代表作家、辽宁报告文学领军人。出版文学著作23部,发表中短篇小说30余部,代表作由《日本遗孤》(译成日文)《罗布泊新歌》(译成英文)《祖国至上》《鼻子》等。曾获辽宁文学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辽宁省优秀图书奖、第一届辽宁省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辽宁省最佳写书人、北京文学奖、孙犁散文一等奖、中国传记文学奖、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文学小百科】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文学性是显著特点,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等。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评论, 有启示性和批判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