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失言,不失人,不失德 84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论语》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命之修不过立言立行立人而已,如何做到“不失人、不失言、不失行”呢?这就需要正确框定自己的位势坐标与权势坐标。孔子在《易传》中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言为心之声,行为心之动,德为心之仁,人生之修跃不出“言行”二字。修心养性在红世而言就是言行道德之专修,这是入世的首要目标,而正确处理言行的原则就是“在何位”则“谋何政”,为什么如此所言呢?言行需与位势相应,才能发挥言行的正面作用。
道与德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所以中国文化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德配天、和谐共荣。和谐共生、互利共赢是人类社会生存代价最低且最正确的必然选择。如果在群体环境中不能摆正自己的所处位势,或不劳而获自求多福,必然与周围发生冲突,形成不和谐因素。故人生需要自我正确定位,这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坐标应该定在哪里?我们要么高而不胜寒,要么低而不胜悲。坐标明确的一生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观则赏心阅目,细品则如醉如痴,言行则清晰而又从容。然而,大多数人之言行几乎都在悔恨中推进!连孔子晚年都后悔学习《易经》太晚,“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则无大过矣”。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人生不是独行侠,而是融入社会行为!故而必须谨言慎行,与人为善,吃亏是福!,在做事上三思后行,宁愿共赢,不要自鸣大放,在人生设计上“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人事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根据势态发展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角色,不停的移动自己的坐标,以达中庸之道,也是宇宙大道即动态平衡。
言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自我修养的工具。天人合一万物和谐才是目的,其它的都是手段,人与人之间,其使命或者目的有所不同,但有个基本的共性要求,就是共赢共荣共生,而不是个体利益优先而独赢独荣独生!自古夜郎自大者居多,三思而后行者极少,人类往往都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就是见利忘义,见术忘道,见异思迁,孰不知乐极生悲,欲纵成灾,喜极而泣,福尽而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天道为化生万物,在地道为养育万物,其在人道为道法自然。所以思之精微入缜,行之中庸以道,无非是令之言行在社会动态中达到和谐平衡共赢而已。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