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端午
文/冉启华
天问离骚千载雄,龙舟糯粽九州风。
汨罗江怒忠魂舞,爱国名贤世代崇。
怀屈原
文/冉启华
楚辞创立并风骚,文史开篇树帜高。
爱国情怀昭日月,千秋不朽继诗豪。
鹧鸪天·端午感怀
文/冉启华
蒲艾高悬漫郁香,彩舟竞赛闹春江。九章天问千秋咏,一代名贤万世扬。
吟绝唱,祭忠良,丹心昭月史诗光。民风久盛承传统,龙裔长歌颂国强。
端午
文/田仁爱
端午时临仲夏天,菖蒲艾草挂门前。
粽粑包制承传统,祭缅先贤心意虔。
叹屈原
文/田仁爱
恤民匡国一鸿儒,报效楚廷封左徒。
笔奋抽思忧社稷,冕抛取道别王都。
权臣语谤激情冷,贤士心灰烈酒沽。
含恨飞身投汩水,岂容敌手砍头颅。
转应曲·端午
文/田仁爱
端午,端午。祭缅中华诗祖。江河竞赛龙舟。水面争将粽投。投粽,投粽。齐把《离骚》朗诵。
端午抒怀
文/刘昌斌
千年端午为谁言,浊酒樽樽祭屈原。
野艾菖蒲门上挂,江山渺渺洗臣冤。
端午节有句
文/贾美学
浓情五月粽飘香,追忆诗贤倍感伤。
但愿汨罗江水碧,千帆破浪共图强。
屈原蒙冤心难平
文/张光尚
忠心报国史留名,慷慨罗江社稷倾。
疑似充军遭陷害,被君发配毁前程。
端午今逢感慨多
文/张光尚
汨罗汹涌挽狂波,卷走忠良助恶魔。
湘水淘沙谋士少,皇都藏祸贼奴多。
奸臣献媚馋言进,屈子昂然正气歌。
只惜昏君难理政,江山易主是为何?
端午有怀(新韵)
文/刘承选
屈子千年恨未消,江山依旧路迢迢。
兴衰本是君王事,何必悲风赋楚骚。
端午感兴
文/余位数
河泊潭前国恨深,楚辞含泪向天吟。
汨罗江水年年涨,只为忠良臣子心。
端午随吟
文/冉茂生
艾草门悬放淡香,追思惯习煮棕黄。
文工酒戒诗心冷,最怕催今写汨凉。
端午祭屈原
文/冉茂生
离骚唱就世无双,老骥伤寒乍硬扛。
远别奸人归隐也,何须替己怒沉江。
端午抒怀
文/吴胜延
五月端阳玉粽香,龙舟竞渡祭贤良。
千年声誉传华夏,屈子丹心寄楚湘。
感题端午节
文/吴胜延
夏至将临五月天,兔年端午紧相连。
艾蒲弄影邪魔辟,玉粽飘香口水涎。
端午颂屈原
文/汪登文
天问名篇千古颂,离骚巨著万人崇。
传承诗韵年年赞,奠祭先贤岁岁躬。
咏屈子
文/彭开科
屈子沿江赋楚骚,声声凄厉泪滔滔。
奸人挡住忠臣路,一叹身投百尺涛。
悼屈原
文/孙传发
端阳习俗历千年,拋粽江心表恪虔。
回望金方难治病,帝王岂会缺高贤。
端午祭
文/孙传发
人间五月是端阳,万户千家煮粽忙。
无限哀思追屈子,汨罗江畔奠炎凉。
悼屈原
文/彭开福
屈子投江骨气豪,九章遗韵赋离骚。
昏君无道忠良害,爱国贤朋泪眼滔。
端阳感怀
文/彭开福
五月端阳祭屈原,而今习俗历千年。
继承传统良贤敬,辩别忠奸永向前。
鹧鸪天·端午节
文/邱枫(女)
漫卷珠帘溢粽香。桃红李熟又端阳。门悬艾草驱邪气,腕系花绳绕福光。
雄黄酒,敬萧郎。千波舟楫碧风扬。离骚天问聆公笑,重五山城遍盛妆。
浣溪沙·端午赏龙舟
文/邱枫(女)
击鼓声繁近彩楼。酉州河畔赏龙舟。旌旗招展碧波悠。
青石为街轻步履,彩虹作画引风流。你追我赶拔头筹。
端午祭屈原
文/白银芝(女)
提笔赠诗罗水烟,遗文凡世咏千年。
端阳时节风和雨,似是屈原鸣喊怜。
大溪龙舟赛有题
文/白孝平
(一)
层林酉水搭擂台,任放风云肆意来。
鸟道凌空宜晚眺,龙舟竞渡待君开。
光能折射几多月,石可清雕无限材。
波碧平添飞雨汗,山川留客好衔杯。
(二)
榴红艾绿又端阳,万户争抛角粽香。
竞渡龙舟飞雪浪,并游虎旅逐风光。
江天鹭下翩翩舞,野岸花开朵朵芳。
屈子精神传世代,大溪源远水流长。
(三)
湿地公园生态林,和风富氧爽胸襟。
渔歌更喜高腔唱,牧笛方知空鼓音。
敢以张扬升气势,宜将狂热化雄心。
农商文旅巧融合,水是银流山是金。
颂屈原
文/张清洋
富国强兵谏楚王,遭馋流放至沅湘。
忠心不改向天问,义胆常存忧国殇。
一部离骚传旷古,满腔热血育春芳。
光风霁月千秋镜,效法承传诗韵长。
鹧鸪天·赛龙舟
文/张清洋
端午龙舟江水澜,怀沙天问酒盅干。
汨罗长叹离骚句,浊浪掀波沉儒冠。
藜粽祭,楚辞谙,屈君千古寸心丹。
跃身只为王心转,留得英魂天地宽。
端午节寄怀
文/阳万青
每逢佳节忆离骚,老酒三盅亦自豪。
信步江边观玉景,放怀南岭赶时髦。
汨罗遗事千年幸,端午风情万众牢。
高举帜旗常励志,诗魂留照化春涛。
阮郎归·话端阳(李煜体)
文/季良
滔滔不息汨罗狂。竟湮楚俊良。端阳为悼屈翁殇。千秋佳节忙。赛,粽抛江。唤兮忠烈郎。诗宗词祖世无双。离骚旷世香。
清平乐·缅怀诗祖
文/田小琼(女)
龙舟竞渡,汨水招魂处。百姓江边香黍注,为免鱼虾食误。
屈子爱国精神,千秋论世感人。经典流传万古,箴言启迪灵魂。
注:桃花源诗社组稿。文中图片源于百度搜索。谨向原图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