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OO)
杨浩然 偶然著
一OO、血战四平
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四平并不起眼,且名不见经传。可它北控长春、哈尔滨,南扼沈阳、锦州,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日本人攻入东北后,这儿曾一度是鬼子经营关东的大本营。日寇投降后,这儿一夜之间便成了国共两党争夺的主战场。
控制了四平,就等于控制了东北,是两党的共识。于是,双方不惜一切代价,在此苦战两年,投入了九十四万兵力,四易其手,展开了马拉松式的拉锯战。
最终,东北民主联军以伤亡四万余人的代价歼敌六万八千余,取得了胜利。从而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大幕!
战前四平的繁荣,是历代山东人闯关东的杰作。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战后的今天,夺取她、保卫她的仍然是二次闯关东的山东人。但是,这批闯关东的人可不是来混穷的,他们想做这里的主人。
去年八月,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八路军总部审时度势,立马派吕正操、张学思、万毅、李运昌等部挥师出关,敲响了日本人灭亡的丧钟。日军投降后,山东兵团快速北上抢滩,陆续占领了部分城池。
与此同时,蒋介石为了抢占东北,也加入了赛跑行列,一下派了二十多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进了东北,并指派刘翰东等为接收东北的大员,四处网罗伪满残余与共产党作对。四平,是占领重点。
四六年三月,苏军从东北陆续撤出回国,国民党军队立马抢占了四平。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也发出了“苏军撤出东北后,应迅速占领各城市”的要求。于是,四平战役打响了。
首战,东北联军派出了万毅、马家军等主力六千人,先是攻占了西郊机场,然后兵分三路,于凌晨两点从东、西、北三面同时向城内发起了攻击。
战至中午,敌三千守军被全歼。缴轻重机枪:六十九挺、大小炮:三十二门、步枪:二千余支、汽车:二十辆、马:七百匹、及其它物资一大宗。
一战四平的胜利,不仅为两党谈判争取了筹码,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国民党接收大员妄图利用伪满势力抢占东北的幻想。为控制长大线、抗击国民党军队北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平一失守,重庆方面就坐不住了。随调各路大军同时向四平扑来。
国军分两次调兵,共出动了十个师的兵力;东北民主联军也不示弱,立马投入了十四个师的兵力与其抗衡。
单从人数上看,东北联军占优势。但战役一开打,劣势就彰显出来了。国民党军队有空中优势,且有坦克助战,致使联军节节败退,不得不固守打阵地战了。一打阵地战,国军气势就被压下去了。面对不怕死的八路军,他们只能打消耗战。
但没过多久,国民党军队就调兵遣将,对四平进行了更为猛烈的攻击,各部伤亡惨重,三三一点五高地失守、塔子山阵地失守,总指挥林彪不得不下达了撤离四平的命令。
二战四平,仗打得十分惨烈。特别是万毅部,一个营几乎全部阵亡。若不是范青部及时出手,四平街也守不成四十九天。
在这四十九天里,马家军显示出了特有的机智与果敢。哪里战事吃紧,他们就往哪里钻。冷热兵器齐用,不按套路出牌,搞得入城敌人摸不着头脑。往往还没近身呢,就倒下一大片。特别是最后的巷战、街战,马家军将黄豆当成了兵器,一见大批敌人冲上来,就撒豆成兵,击中要害。
后来,干脆把装豆子的麻袋捅破洒在街上,敌人一踏上去就滑倒了,根本没法进攻,只有挨揍的份儿。若不是接到撤退命令的话,他们还想玩会儿。
但说归说,这次战斗,马家军损失也不小,光被敌人飞机炸死的就有二十多个,被坦克大炮轰死的也有三十多个。
二战四平,虽然是惨胜,但意义非凡。不仅使国民党军占领四平的计划推迟了四十九天,也提高了联军与敌作战到底的信心。
正因为有了这四十九天的宝贵时间,东北联军一举解放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后方各级政府,也利用这四十九天,广泛发动群众、打击地主恶霸、清剿土匪、建立地方武装、宣传党的方针、建立民主政府,为后来建设巩固东北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二战四平,虽歼敌一点六万,但东北联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林彪曾几度向中央请求撤退,甚至作好了撤至苏联、外蒙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的准备,但均被毛主席拒绝了。后来证明,毛主席这步棋走对了。虽说四平暂时丢了,但广大的东北地区则占领了不少。
当然,林彪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一旦错过撤退时间,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赌,有时会赢,但总有输的时候,这场豪赌太大,一旦输了,将变得一无所有。
亲不亲,一家人。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幸好,东北民主联军娘家有人,有人就有一切。
在东北联军与国民党军打得不可开交时,为了配合林彪在东北作战,陈毅司令员指挥部队向驻扎在山东的敌人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三万多人,让蒋介石一下慌了神。把原本派去东北增援的军队全部派往了山东。
由于国民党在东北的战线过长,城市过多。杜聿明在东北的防线越拉越大,从而被我军逐个击破。
林彪一看机会来了,立即在北满筑起了强硬的防御线,一下使杜聿明变得进退维谷起来。而在南满的小股分队则深入敌后,主动出击,让杜聿明不得安宁,从而垫定了大反攻的基础。
难怪林彪说,是陈毅救了他和东北民主联军了,细细一咋摸,还真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