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说
整理:饶晓辉(江西)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传说有很多,现搜集整理出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两则,以飨读者。

(一)屈原投江
端午节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设定的。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本来君臣和谐,却因遭小人排挤,君臣日渐疏远,后遭流放。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国引诱北上,导致身死异国。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又遭流放,楚国国势日下,最后郢都被秦国攻破。万念俱灰的屈原投身汨罗江,以死来表达自己的极度愤懑和绝望。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人划船奋力营救,因此有了竞渡(赛龙舟)的活动。人们担心他的尸身被鱼虾啃食,就把饭团投入江中,喂养鱼虾,希望屈原的尸身得以保全。后又传说屈原托梦,饭团被蛟龙吃了,若要再投食,就用楝树叶包裹饭团、用五色彩线捆绑。

(二)孝女曹娥
凤凰山下有个渔村,村里有位在舜江上捕鱼的曹伯。曹伯有个女儿,名叫曹娥,聪慧过人,生得楚楚动人。
一年,凤凰山一带大雨滂沱,舜江洪水暴涨。因是鱼汛时节,曹伯为出江打鱼做准备。曹娥忧心忡忡,曹伯撑船出江去捕鱼了。曹娥只能祈祷,希望父亲平安归来。
天黑了,父亲还没回家,曹娥去江堤上等父亲。江水茫茫,不见父亲的渔船出现。她沿江向上游走了数里,又朝下游走了数里,却没有半点父亲的影子。
第二天村里人给曹娥送来吃的,她不吃。村里人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依然没找到。曹娥哭了三天,眼泪哭干了,眼睛哭肿了。曹娥暗下决心,不找到父亲,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找了七日七夜。
第八天(五月初五),曹娥看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父亲在跟水搏击。曹娥要救父亲,纵身跳入江水。江水汹涌,顿时不见曹娥。
村里人不忍心曹娥父女葬身江底,沿江寻找。找了三天,看见一对男女背贴着背,二人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死,她却找到了父亲。
曹娥的孝心感动乡亲,安葬了曹娥父女,还在曹娥跳水的江边建造曹娥庙,尊曹娥为“孝女娘娘”,每逢五月初五,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庙会,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