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江边随想
作者/公明
这几天心里不太痛快。晚饭后,见天色还明朗,就决定一个人到长江边去走一走,领略一下母亲河的风采。
走过茜草滨江路,穿过2021年新造的黄花风铃木林,沿着一条泥土小路往长江岸边走去。现在是枯水季节,岸边到处都是鹅卵石,不远处则是长江水“哗哗”地向东流着。我小心翼翼地踩着鹅卵石,走向江边,用双手捧一捧江水,洗一把脸,顿觉神清气爽,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了。

找一块石头坐下,静静地凝望着滔滔江水,感觉“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朱自清语)”像现在,一个人与长江作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这便是独处的妙处了。
人越成熟,就越喜欢独处。年轻时,很是向往热闹,渴望在人群中结交人脉,刷存在感。直到如今才明白,真正厉害的人,不会从别处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是在独处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作家马德所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和蓬勃。”
享受独处,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成就自己最好的方式。工作几十年,终于熬到了退休,算是安全着陆了,但也有些许惆怅,退休金不是预想的那么多。不过,想到有与我年龄相仿的同事,在临近退休时却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心里就释然了。一个人除了生与死,还是健康最重要。金山银山,不如平平安安;大富大贵,不如健康到位。这样想来,别人死了,我还可以在江边悠然地散步,这就是幸福,应该感到知足,所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都说人生是一个过程,充斥着生之苦、死之苦、肤之苦、心之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必须经历许多的无奈。无奈又岂非不是一种痛苦?痛苦落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刻在其心壁。痛苦何其长,欢乐何其少。但是没有痛苦的等待,又怎能有相见的欢乐?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达到智慧的精深以及清明,所有的驱动力都会指向同一个地方,那就是痛苦,永远的痛苦”。是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涛沙始见真金闪烁。没有深刻的痛苦,不经历一番风霜雨雪,又哪来梅花扑鼻香。

泸州有一句歇后语叫做“江边上的鹅卵石——经历过不少风浪”。人生也是这样,充满着风风雨雨,凡事都不必太在意,更不必去强求,就让一切顺其自然,无论人生处于什么状态,都要爱惜自己,忠于自己,相信自己。生活可以粗糙,岁月可以不温柔,人心也可以凉薄,但是我们不可以不爱自己。人生莫过于懂得人生不易,懂得人情冷暖,更懂得生命的转瞬即逝,所以,是非、成败、得失等一切都不必太在意,还是洒脱一些过得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远处播放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打断了我的思路。见天色也晚,我便收拾好心情,向岸上走去。
人生如苦海,但回头非岸,力求解脱则永无解脱,不求解脱则无所谓解脱;深深地体验痛苦,痛苦便成了甘泉。体验到生命自身刮骨刺髓的痛苦之后,才可能感觉到生命的飞扬至极的快乐,从而走出痛苦,迎来辉煌。
“生活中最好的事情,都是在独处时发生的。”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一个人若能在独处中怡然自得,便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2023年6月21日。


作者简介: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和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