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本国家之干城,民族之栋梁,中兴之希望,而且其个人品质方面也堪称楷模。他位至将相,但廉洁奉公,自奉菲薄,不娶姬妾,不置私产。许多高官大将在杭州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宅第,高宗也意欲为他建造,他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这种高风亮节,与当时官绅士大夫爱钱敛币、穷奢极欲之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然而,正如明代文徵明《满江红》词所说:“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宋高宗与秦桧上下联手,改写了岳飞也改写了南宋的命运。秦桧固然其坏透顶,但他还只是帮凶,宋高宗才是罪魁祸首,早在明代,文徵明就早洞见在先,已慨而言之了。
出生于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刘禹锡,二十多岁和柳宗元同登进士,有同年之谊。长安相聚的时期,他们和吕温、韩泰等同为国家的精英俊彦,同气相求,切磋学问,研讨国事。“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他和柳宗元通过古驿道交换诗文,互致书信。刘禹锡性格开朗豪放,和沉郁内向的柳宗元不同,故有“诗豪”之称。这首诗写于朗州,他应该寄给过相濡以沫的柳宗元吧?一位“独钓寒江”,一位“晴空一鹤”,意象虽异,精神相同。刘禹锡如果从朗州去永州愚溪拜访过柳宗元,他们定会互相对诵过上述诗篇。刘禹锡在柳宗元逝世后三年所作的《伤愚溪》中,曾经说:“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情景如绘,似曾亲历。今日湖南省常德市的沅水防洪堤上,建有长达三公里的诗墙,镌刻自屈原以来的历代名家诗歌名篇,刘禹锡的高华而高远的《秋词》就高居其上,如同永远也不会熄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