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中青花瓷大瓶▲
1965年2月10日我参军入伍。离家时,我清楚地记得家中联三桌子上摆放着一对有“和合二仙”图案的双耳青花大瓷瓶。那瓶有一米多高,瓷色白底中微微泛青,青花色彩浓烈厚重。国家遭遇连续三年农业自然灾害时,这对大瓷瓶曾是妈妈的储粮处。1960年暑假,为解决子女温饱计,妈妈曾带着我和妹妹、铭弟一起到爸爸的老家武清县大孟庄乡亭上村投奔我的老爷爷、三爷爷家小住,以便糊弄囗饱饭吃。那年武清县的灾情不是很重,妈妈在亲人们的呵护怂恿下,带着铭弟隨他们一起下地,在收割完绿豆的生产队地里捡拾一些散落的豆莢和豆粒。一个暑假下来,聚少成多,妈妈足足捡了有三、四十斤绿豆,而这些绿豆就曾存放在这对青花瓷的大瓶中。在粮食紧缺的灾年,妈妈辛辛苦苦捡来的绿豆部分解决了我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伯达炮制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该社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年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剝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1966年8月1日至8月12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的提法。1966年8月18日中央召开“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而后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席卷全国。破“四旧”也从那一刻走进了中国老百姓的千家万户。
我妈妈当年送我参军报国,儿子要求进步,老妈当然也不例外。在疯狂地破“四旧”的囗号和呐喊声中,我妈妈抱起家中这对“和合二仙”青花大瓷瓶送到了街办亊处,在那里群情澎湃的干部群众将这对青花大瓶还有无数革命群众送交来的字画、书籍、文物或付之一炬,或砸的稀巴烂!
破四旧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家中青花大瓶罹难时,我已战斗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谁曾想国内疯狂地毁坏包括青花瓷大瓶一类的文物时,我却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与更多、更精美的青花瓷器相遇。1968年3月底,我连演唱组奉团部领导的命令到全团各连和友邻的兄弟部队作汇报演出。那天我们抵达驻守莱州护卫我们6支队的陆军13军39师高炮营阵地慰问指战员。尽管那天我们的演出活动小有瑕疵,但高炮营指战员们还是给了我们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热情的掌声。演出结束后,高炮营领导盛情地款待了我们,他们拿出了在开挖高炮阵地时碰巧挖出的一大套底部标有“大清康熙年制”字样的精美青花瓷餐具为我们盛滿菜肴和用红烧猪肉罐头做的面汤。瓷器美,人心暖!我们哥几个一边有滋有味地吃着,一边把那康熙青花瓷碗碟托起来左转右看地欣赏着、端祥着。那青花瓷器盛滿的菜肴色香味十足,让人食欲大增,那精美瓷碗盛滿的面汤沁人心脾,吃后滿齿留香。这是我们哥几个在战场上经历的用精美青花古瓷盛装的顶级大餐!那气场、那风度、那美伦美焕的青花碗碟盘让我们至今难忘!13军39师高炮营指战员们的浓浓战友情让我们永记心中!
记忆中在高炮营用餐时的碗碟盘式样(图片来自网络)▲
家中的青花大瓷瓶虽然消亡了。但那瓷瓶的神韵却久久地埋藏在我的心中,历久弥坚,难以割舍。退役后,在我家生活稍微富裕一些时我就常常下意识地买些便宜的现代版的青花瓷器摆放家中,这些瓷器都是一二百元的价格,东西不贵,式样还好,它们给了我安逸,给了我联想。每当看到它们,总会让我想起那对被毁掉的“和合二仙”青花大瓷瓶,那是我们家亲人心中永远的痛!
我的低价青花瓷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