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路人的短诗四首
谢邦成
一、筑路人的手
就是筑路人也说不清
自己这双筋缠茧绕的手
在刚缔造的路上挥过多少次
更道不明或者无法统计出
自己这双粗糙油黑的手
在刚架通的桥上还能别多少回
虽然岁月在你的指缝中流逝
但四季的风雨痕却刻印在你面额
回首你这双重复握锹抡镐的有力之手
曾把力气全夯进了一条又一条的路基中
然后再扶植起了一座又一座墩台长出地面
还是你这双重复握锹抡镐的平凡之手
曾给企业和世人创下过日铺10点68公里轨排
日架10孔32米梁的目前国内外最高纪录
还是你这双重复握锹抡镐的普通之手
虽未端过酒吧的高脚杯和搂过舞厅的女人腰
但同样能编织生活并写诗作画和著书立传
筑路人的每一双手
既能劈高山和截断江河
又能筑大道并架座座彩虹
还能孝敬长辈携带好自己的子孙
是酸甜是苦辣总是在工地挥别之后
才能挥出它的底蕴挥出它的内涵
才能别出它的力量它的价值和它的个性
筑路人的手既筑历史又架未来
同时还记录自己的筑路人生

二、筑路人的脚
岁月的风沙和风沙中的岁月
一直追赶着你两只负重前行的脚
年复一年地丈量着路与家的最短距离
往返却从不知自己已疲倦和辛劳
目光始终凝望着远方
脚下全都是你碾碎的石沙
不断延伸的1435永远是你的信念
沉重的汽笛唱出了生活的艰辛和希望
在异域没有你过不去的深沟和溪河
在他乡没有你穿不透的峡谷和高山野岭
在风中没有你筑架不了的道路和桥隧
在雨里没有你迈不过的阻力和重重障碍
在艰难之处没有你跨不了的江海湖泊
在逆境没有你踏不平的峁梁和坡坡坎坎
虽然前路上没有鲜花和雷鸣般的掌声
但却有志在四方和情深似海的日夜牵挂
虽然工地没有异域和他乡的锦绣繁华
但却有一声声千叮咛万嘱咐的心通灵唤
只要理想还在胸中燃烧和血中澎湃
岁月的河流总把记忆分成两半
一半留在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源头
一半沿着新的施工点再一次地启程远航
去翻读你曾日夜筑过路架过桥的履历
并满载着你风雨无阻的深深轨迹去寻觅
寻觅那些曾踏响在千谷万壑间的印痕
就这样轮回在岁月的轱辘上才无悔
三、筑路人的家
身背行囊脚踏四方
哪里筑路哪里就是你的家
既没有固定的水暖电
又没有几室几厅和桌椅板凳
有的只是一间四面透风的工棚
和几样简简单单的炊事用具
筑路人的家虽不固定
但简陋的工堋在哪里撑起
哪里就有跟家样的味道和风景
因筑路人的家一头安在工地
一条都系在故乡亲人们的心里
明知没有亲人和温暖的家
是要长期承受孤单寂寞的煎熬
但筑路人还是始终如一地
去与那艰苦恶劣的环境为友
去与四季流动的漂泊生活相伴
去与寂寞难耐的人生为舞
既没有假日又分不清昼与夜
寒来暑往总是以筑路架桥为业
长年累月地总是以工地为家
筑路人的家跟书一样
只有慢慢去读才能读出情来
筑路人的家跟结一样
只有慢慢去解才能解出谜来
筑路人的家跟酒一样
只有慢慢去品才能品出味来

四、筑路人的床
每当看见铺板时就会想起
离地平放便成了筑路人的床
虽冬冻似钢铁夏热如火墙
但白天能展被褥夜晚能除疲劳
面对许多的闲床排在工棚里
轻轻一碰便发出吱呀不停声响
即便这样还要支撑生活之重
筑路人的床不分男女老少
上班后当货架下班回来如战场
而每张床都有着缠绕不断的情感
它既能擦干筑路人脸上的泪花
又能抚平筑路人心中的许多伤痕
并把筑路时的风雨沧桑全咽下
床铺一张接一张地不分白天黑夜
在孕育路的同时还要延伸岁月
而每张床铺都有着许多解困故事
既有老铁兵烙下的情爱与怨恨
又有年轻筑路人编织的勤劳片断
同时还有温情话语和安详身影
入梦后还要承受如笛的鼾声
多少次辗转难眠的夜晚
我偶尔也会听到它哎呀一声
这时才恍惚它是否也如我一样
对生活习惯逆来顺受或保持沉默
只有在这样寂寞难耐的深夜
才会喊一声灵魂里的疼痛

作者简介
谢邦成,男,1962年7月18日生于重庆市忠县太来乡石坝村8组,1981年元月至2017年7月曾在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党委宣传部和工会工作部及工程项目上供过职,供职间的作品曾在《法制日报》、《中国铁道建筑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万县日报》、《忠州日报》、《牡丹》、《桃花源》、《中国铁路文艺》、中国知网、中华铁道网、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华得雨杯短诗短文比赛获奖作品选》、《“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优秀作品集》、《忠州散文》及《忠州诗集》等报刊网书上刊发或转载过,并出版《邦成作品集》上中下和《筑路岁月》等书籍,2017年7月满55岁后已退休,现居河南省洛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