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缘
耿志平/甘肃

又到一年端午节了,街道上挂满了形状各异的香包,有传统的彩色粽子,有12生肖,福袋,孔雀,青蛙,举不胜举。转一圈下来,你会发现,看是精美漂亮的香包,都不是手工刺绣的,而是用机器批量生产的,香包里的香味也微乎其微。胳膊上带的花线绳,上面有小铃铛或者塑料珠子,一堆堆摆在那里,虽然好看,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尤其是香包,手工一针一线做出的香包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有灵魂的。

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这一摊,那一摊,我很少去买。蜂蜜比平时多了好多,都自称是正宗的土蜂蜜,真假有人谁能分辨得出呢?据说好多都加了糖稀和白糖,色素,我不懂,也不好妄加评论。
我结婚后,老公特别爱吃粽子,以前我从来没有做过,从那时起,每年都尝试着做,最开始,包的粽子形状难看还漏米,这么多年做下来,早已得心应手了,每年端午不做粽子,就感觉没过端午节。
我小时候不爱吃黏米饭,那时候没有糯米,只有黄色的黏米,也不知是缺少芦苇叶,还是母亲太忙,每年都蒸黏米饭,而我那时却不爱吃,先放些父亲养的土蜂蜜,吃几口觉着不香,又放些炒菜,还是吃不下去,最后又胡乱放点凉拌菜,把好好的黏米饭被我糟蹋的不成样子。我看着爸妈,哥姐吃的香喷喷,我就很好奇,这东西怎么那么难吃?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吃黄黏米饭了,想起小时候的对黏米饭的糟蹋,真是可恶透顶。
母亲在世的时候,她的女红做的特别好,端午前夕,她就会找出一堆花花绿绿的布,还有彩色的线,棉花和香草,坐在沙发上缝制香包,母亲没有上过学,但她会画画,也就是动植物,还有花花草草,简单的几笔,画的惟妙惟肖。不一会,威风凛凛的小老虎,憨态可掬的猪,憨后勤劳的牛,翩翩欲飞的蝴蝶,不讨人喜的青蛙,最古老的那种香包,烟袋,蚂蚱……就做成了,样子极其相似,色彩又搭配的特别好,又有浓郁的香草味。我那时傻傻的,只是看着她做,从来没有跟母亲学过做这些。现在想起来,满是后悔。

有亲戚说,你妈心灵手巧,做啥像啥,针线茶饭数一数二,你咋一点没跟上?说的我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上学时,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戴很多香包,与同学戴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比起来,简直就是精品,记得初中时,有个同学抢我的蝴蝶香包,因为不管是颜色还是手工,都让人爱不释手,我极力保护,才免遭流失,那是我的最爱,我怎么舍得送人呢?后来那个蝴蝶香包一直在母亲的针线盒里保存,每次回去我还拿出来看看,闻闻。
看着街道琳琅满目的香包,我就会想起母亲做香包的样子,浓浓的香草味就会出现在我面前。我总觉得现在的香包缺了灵魂,虽然样子漂亮,颜色鲜艳,但大多都偷工减料,粗针大线,不是用心做的,就像一个只有骨头没有肉的人,实在不讨喜。
面前泡好的糯米,煮好的粽叶,还有红枣等着我做呢!我且放下思绪,开始为端午做准备吧!

可惜远在他乡的孩子和父母吃不上我做的粽子。
愿天下的父母都健康长寿,愿读到文章的有缘人端午安康!福寿绵长!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