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南双珠诗社委员会主办
本期责任编辑:珠山樵夫
二零二三年第(010)期


吊屈原赋并序
文:乐山(青岛)
(序文)
屈原(前340?——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魂逝约2295年。屈原与楚王同宗,相传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子孙遂以屈为氏。楚怀王时,屈原任左徒要职,深得信任,入则与议国事,以发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他主张革新政治,举贤授能,对外联合齐国,合纵抗秦。因其主张触犯了楚国权贵的利益,从而遭到诽谤和诬陷。为此,楚王怒而疏之。顷襄王继位后,屈原继续受到排挤和打击。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屈原怀着家破国亡的伤痛之感在汨罗江自沉。屈原一生曾两次被放逐,第一次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时年36岁,被放逐汉北;第二次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前286),时年54岁,被放逐江南。他的作品大部分写于这两次放逐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广采神话,关注现实,洋溢着诗人浪漫的情怀,其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成为中国文学的典范。《汉书 .艺文志》著录屈原作品二十五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正文)
端阳之临近兮,思慕灵均①。为国之捐躯兮,长沙埋琛。仰天之长叹兮,心系故土;自投之汨罗兮,悲天悯人。身披之江蓠②兮,体系白芷③;晨起之采兰兮,暮摘蕙菌④。恐草木之凋零兮,担社稷之覆亡;怨君王之昏聩兮,诉屈子之忠肠。匆奔走之郢都兮,急楚危之追慕;恨群丑之鸮鸟兮,喜金翅之凤凰。捧笏板之金殿兮,奏明君主;先王之不采兮,听信谗言。耿直之敢谏兮,以死殉国;宁殇之不屈兮,正义謇謇⑤。惛君之暴躁兮,怒气大发;身遭之灾殃兮,痴心冰寒。贪吏之敛财兮,永不满足;索求之珍宝兮,鼠窃狼贪。君王之不寤兮,豺狼当道;俊才之被掩兮,妒能嫉贤。
远涉汉北兮,回目拭泪;放逐江南兮,思乡流连。悲痛回旋兮,风摇蕙落;哀伤人生兮,路途艰难。唯美所善兮,九死不悔;背离绳墨⑥兮,不屑云冠⑦。忽反顾以眺望兮,四方荒远;女嬃愠⑧以劝告兮,恨屈子而婵媛⑨。抱吾誓而非改兮,不听姊劝;以圣人之准绳兮,为黎庶而忧患。尊三王⑩之德道兮,举贤授能;循三章之约法(11)兮,处万世而不偏。“天问”之不平兮,忠酷不辩;触犯之权贵兮,遭恶意而诬陷。不悔初心志向兮,濒死境地;上下求索之艰兮,何惧路之曼曼!
椽笔之《离骚》兮,两千余载;词赋之鼻祖兮,无企及之典范。放逐之汉北兮,恒心秉笔;奔波之江南兮,“双九”连篇。《九歌》之首篇兮,“太皇太一”;“东君”之“河伯”兮,“国殇”“问天”。《九章》之“惜诵”兮,贪忠信之道;“涉江”之徘徊兮,行义洁之高。“抽思”之拔恨兮,上陈之耿著;“思美人”之怀乡兮,爱社稷之怀胞。“怀沙”之绝笔兮,抱石之自沉;“悲回风”之哀伤兮,凄凄之雰雰(12)......。
已唉哉(13)!拾旧律(14)以哀伤:“香蒲切玉沐兰汤,角黍包金蒲酒香。尤恨怀王责笏谏(15),更伤屈子葬罗江。忠臣每每谗言死,良将常常秽语伤。朗朗乾坤何烈烈,不容才俊护乡邦?”
注释:①灵均:屈原字灵均。②③、④江蓠、白芷、蕙菌:香草名。⑤謇謇:音jiǎn ,忠直敢言的样子。⑥绳墨:准绳与墨斗。⑦云冠:指高冠(官)。⑧嬃:音xū。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⑨婵媛:《九章 .哀郢》:“心婵媛而伤怀兮”,这里为牵挂不舍的意思。⑩三王:指商汤、夏杰、周文王。古代贤王。(11)约法三章:指汉高祖入关,与父老约定的法律: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里指讲好条件相约束。(12)凄凄雰雰:雰,音芬。雰雰,雪貌。《诗 .小雅》雨雪雰雰。《悲回风》里此义为:凄凄惨惨似冰霜浸体样冷。(13)已唉哉:算了吧!(14)拾旧律:指吾2012年6月23日(端午节)写的《七律.端午感怀》。(15)笏谏:古代大臣们上朝时拿着的手板。上写奏文,以便上朝奏本所用。

七绝·端阳
文:乐山
入梅时日雨纷纷,竞渡龙舟屈子魂。
今又端阳抛粽日,老夫床上奠灵均。
(2023.06.20)

五绝.端阳遐想
文:张光泽
(一)
门楣悬艾草,万户粽飘香。
华夏端阳日,黎民话小康。
(二)
端阳诵九章,湘水酹雄黄。
百舸人呼唤,英魂归故乡。
(三)
婵娟看短信,宋玉手机忙。
共读离骚卷,和谐诵九章。
(四)
五绝.端午习俗
竞渡赛舟狂,家家煮粽香。
驱虫悬艾草,祛毒饮雄黄。

五律.端阳故乡见闻
文:毕顺江
端阳山杏熟,农妇上岗忙。
手执竹竿棒,肩拎柳织筐。
绯红渗蜜滴,深橙透鲜瓤。
还是农家好,何不恋故乡。

五绝·端阳思亲
文:山居秋月
年年粽子香,夜夜望家乡。
慈母今安好,风牵雨念长。
五绝·端午感怀
文:山居秋月
《离骚》千古颂,壮志气长存。
傲骨沉江去,冰心警后人。

七律.端午节
文:孙乐芳
适逢佳节过端阳,一路高歌回故乡。
粽叶千家包祝愿,艾蒿万草浸清香。
当知屈子生前恨,感念今人幸福长。
斟满这杯年份酒,缅怀忠烈品华章。

卜算子.端阳情韵
文:珠山樵夫
夏至惠风来,花漫青西岸。
已是端阳好时节,桃李双珠苑。
粽香飘九天,四海离骚愿。
热血一腔报国志,后继皆称赞。
(词林正韵)

端午情思
文:文霞
端午不应该忧伤
雨滴湿润着道路
遥望故乡
远处飘来
浓浓的粽子香
切下一段光阴
追着风的脚步
而千年以前的楚国
依旧在青铜中间徘徊
汨罗江的流水磨砺了
宝剑的锋刃
祖国和激烈 慷慨渡过长江
思想留在岸边成为梅雨的吟唱
今天
母亲的身影
让视线感觉到颤动和模糊
艾草挂上了门楣
一只只粽子摆上了餐桌
端午里 我品尝着绿茶
学会了释怀和仰望

在呼伦贝尔过端阳
文:赵焕彩
呼伦贝尔大草原,多少年向往的天堂。绿烟如织,广阔无疆。蓝蓝河水和青青草浪相互追逐流淌,白白的野芍药花据说是善良女子的化身,象征着爱情的芳香。
羊群如蓝天上的白云朵朵,如在苍穹之巅任意飞翔。骏马奔驰在古尔纳河边,蒙古包像盛开的蘑菇房,旁边是一群来自青岛采摘美景的亲朋老乡。
古纳尔河湿地是神仙保护的瑶池,不知王母会不会流连忘返,在美丽迷人的仙境设宴招待,聚会众仙举杯端阳。
九曲十八弯的莫日格勒河像一条银色的项链,锁住了我们的脚步,占据了我们的心房。真想搭一座蒙古包住在这里,听一曲丝丝的琴弦,诉一曲柔柔的情肠。
高高的白桦林,是大兴安岭繁衍的后代,千秋不息,万世昂扬。雄伟壮观,包罗万象。端午行车穿越其间,有一种探今问古的情怀,与荆楚大地北南相望。
今日端阳,米粽飘香。游途蜿蜒,血脉喷张。身临其境,才知道什么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华美景北国风光,美了,醉了,处处都是我们无限向往的地方。

七绝.走端阳
文:赵焕彩
呼伦贝尔走端阳,绿草银沙入画廊。
如若屈原来盛世,何须喟叹楚怀王。

临江仙.怀屈原
文:安茂训
魂绕汩罗江水处,楚山梦里悠悠。屈原捧笏献良谋。忠心终鉴赏,进谏不得收。
忽醒灵湾潮起海,风河竞渡龙舟。清觞蓄泪赋诗酬。千年离骚诵,万古祖诗讴。
(2023.06.18)

七绝/忆屈原
文/付延荣
历史文风世代传,每年端午忆屈原。
三湘大地悲歌壮,竞赛龙舟划大船。

五律.端午
文:山人
端阳新麦熟,夏至谷怀胎。
园地生莎草,池塘菡萏开。
农家忙敛获,吟客竞文才。
白面蒸香饼,诗成约酒来。

七绝·端阳祭
文:胡荣菊
先贤报国恨无门,枉自沉江浩气浑。
投粽赛舟驱鳖蟹,苍天落泪祭忠魂。

癸卯五月
文:张春玲
癸卯五月初端倪,手执墨笔书入史。
初四申时夏至来,太极转换连天地。
布林肯到在初一,钓鱼台谈七小时。
最低谷时外长会,坦诚深入稳司棋。
初五端阳民宴席,屈子离骚今温礼。
未见龙舟竞飞鼓,遍乡艾株粽香宜。
后窗小雨淅沥沥,前河二羊悄然袭。
出毒日遇流感风,敬畏荡涤可加持?

七律•端午忆龙舟等三首
文:王兴忠
五月榴丹粽子来,曾经渡口看舟开。
飞梭破浪惊云雨,铁臂驱波震闪雷。
水岸人呼追鼓点,船头手指赴红台。
屈原不朽存端午,竞赛争标笑在腮。
端午感怀(古风)
文:王兴忠
屈原爱国美名扬,年年五月粽子香。
自古昏君容奸臣,从来百姓颂忠良。
一曲离骚随云远,九歌天问映日长。
丹心化雨润古今,华夏图强再启航。
七绝•屈原不朽千年祭
文:王兴忠
悲愤投江起浪波,忠魂傲骨未沉河。
屈原不朽千年祭,爱我中华世代歌。
南乡子•端午
文:王兴忠
青岛遇端阳,五月浓情米粽香。艾草悬门驱瘴疠,传扬,千古英灵汨水长。
荆楚郢都亡,屈子捐躯跃汨江。竞渡飞舟招勇士,同腔,祭祀忠魂众感伤。

端午节感怀
文:赵学芹
国泰民安幸福年,粽气飘香忆屈原。
忧国忧民悲歌壮,兴我中华世代传!

端阳时节
孙锡梅
莲开水溏杏子黄、菜集艾草粽飘香。
玉腕结彩荷包舞、半弯弦月半羞藏。
龙舟开启竟相赛、壮士浊酒情义长。
汨罗江畔英魂祭、离骚流运闹端阳。

端午念屈原
文:子墨
满树榴花映日红,垂枝柳叶舞清风。
龙舟美酒甜香粽,不忘屈原壮志英。
墨画华章 丹心向党
文:子墨
泼墨抒情馥郁香,挥毫言志颂华章。
讴歌盛世追求美,祝愿祖国更富强。
(参加“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老年艺术家书画展”有感)

蝶恋花.端午忆屈原
文:李洪花
滚滚汨江流万古。五月华裳,今又逢重午。户户家家包角黍。未闻江上喧锣鼓。
可叹屈公身跃处。投粽乡邻,忆将长歌赋。天问几章离恨苦。金樽酹酒怀英主。

端 午
王国华
绵绵细雨落荷塘,款款深情粽米香。
千古汨罗洒泪祭,悲歌屈子诵传唱。
青青艾草门楣亮,除病招福点雄黄。
离骚天问九章留,中华传统远流长。

七绝.端午感怀
文:冀鲁豫
榴红又艳五端阳,米糯竹青透户香。
插艾驱邪薰鬼魅,千年投粽汨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