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游过江南众多景点,然而至今难以忘怀的却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安昌古镇。走进古镇远远望去一块印有“安昌古镇”的牌匾便映入眼帘,漫步于大街小巷竟似画里的小镇,竟似画中游。
—题记
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小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安昌古镇因战乱多次焚毁,公元896年钱鏐奉唐王朝之命在这里屯兵平定董昌之乱,所以取名“安昌”。重建于明清时期的安昌,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安昌又是师爷之乡,这里曾经出过多达1万师爷,可谓“中国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游前我曾做了一些攻略,“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读着曼妙的诗句,似在我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心绪早已飞到了那浓浓水乡,在那里悠哉游哉的漫步领略安昌古镇之美。一块牌匾仿佛述说着古镇悠久的历史,越过“安昌古镇”牌匾,随着人流往里走,眼前便出现一条长长的老街,街上有许许多多古镇特产:腊肠,香肠,酱鸭,手拉糖,松糕,黄酒馒头等。从未见过的扯白糖要算古镇一大特色,战友建华给我介绍了它的做法,说那白糖像一根白色的玉带,一转一拉,再一转一拉,然后将白糖放在板上,用剪刀剪成一颗颗的装进袋子,就等着游客们争相购买了。这一转一拉颇有些传奇意境,可惜当时竟因听得入神没有拍下照片或视频,留下些许遗憾。
安昌的小桥极具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安昌明清老街傍水而建,全长1747米,清一色石板铺就的老街风貌古朴典雅,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台门,幽深僻静的弄堂从遥远的过去默默走来,身上的点点斑驳经历了多少变幻、见证了多少沧桑。
历史上曾有许多青史流芳的人物在此生活居住过,其中有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民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北大最为出名的校长蔡元培先生;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作者,千古书圣王羲之。“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古老的河道,古老的房子,悠悠的流水在大诗人陆游、王羲之的笔下熠熠生辉。置身安昌古镇体会着诗人的大作,仿佛走进了时间的隧道,仿佛回到了远古。你瞧,那用石板铺的路,用石板铺的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如若人们在此都穿上古装,谁还能分得出是现代还是古时。
逛完老街后坐上乌篷船从水中看古镇,看各式石桥、青石小弄,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看小河静静地流淌在老街的身旁,不舍昼夜、纵横交错,任时光流逝、岁月轮回。阡陌相连的河道成就了两岸的宁静,而悠闲自得的小镇居民又造就了这份安闲。游在河中真实体验了一次江南水乡的风韵,水乡小镇惯有的淡泊使你在悠然闲适的船上,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浓浓地体验着一种百姓温暖生活的真实与日常。
游古镇前我曾略查资料,但并未想到认真的查询一下古人的诗句,做到以诗带游,诗、游结合进而悟出些感受,试想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回来后我也曾恶补了几次安昌古镇的千年历史,终因才疏学浅竟未看到古人留下的诗句,不免有些失望。后来想江南水乡大体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古人的诗词无论比喻江南何地或许都非常适宜。当你读起这些诗词就会自然感受到水乡、白房、绿水、乌篷船,就像浮现在眼前,窥一斑可见全貌,心中也就释然了。
“天色渐暗,黛山凝紫,一日已入黄昏”,看着这古色古香的景色,想着这悠哉游哉的一天,在即将告别之际,谁又能不感受到那丝丝惬意呢?令人惬意的画里小镇—安昌古镇行结束后,从此一个传承着传统手艺的小镇,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小镇,便永久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