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河张家院子
作者:任金良
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穿过河南卢氏县官坡镇兰草街,悄悄摸上铁锁关。凌晨一点多,击溃了尤奉三派出的保安团第五大队第三中队,一举拿下战略要塞铁锁关,从箭杆岭头开拔过来,经过龙卧岭、史家村,乘势进攻鸡头关。 直抵三要司,打下九泉山。全歼国民党42师一个营,并夜宿三要司。12月9日,为避开洛南县城优势敌军攻击,南翻蟒岭到庾家河,10日,与穷凶极恶的敌60师在庾家河阴岭头激战,双方伤亡很大。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皆负重伤,部队在蔡川稍作休整。12月19日从经庾家河、三里墁到达今天的高耀村、会仙村会仙台一带。会仙台和高耀镇鸡头关正是1928年3月许权中派干部在这里建立农民协会的革命据点,群众革命基础深厚,这两个农民协会旧址后来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25军这时有95师、政治部、手枪团、特务队、便衣队、司号联合医院,2980人。军部驻扎在会仙台红水河张家院子,程子华军长等住在张忠福、张忠和家里一边养伤,一边指挥作战。在这里击退了国民党敌60师355团的尾随,转战兰草长征北上。

今天,我们来到了时隔90年的红水河张家院子,揭开当年硝烟弥漫的战火历史。
它位于高耀镇会仙村秀水组,张家院子过去又称四水归堂,也就是进大门后成一个四合院的形式,四面檐水流入一处。现在的张家院子已然破败,无人居住,都搬到另外的地方了。但已然能从它的构建看出当年的兴盛。我们见到的只有四间坍塌的房屋,厦房据说是后来续建的。墙体由大块的方砖和窄形的长方形方砖隔行建成,压茬砌成。大门上端有砖砌的内陷的匾额,上书“毛主席万岁”,两旁的墙上写着“农业学大寨”等等革命口号、毛主席语录,字样斑驳,不能辨认。窗棂雕刻着精美的窗花,显现着当年这是一个豪门大宅,又地处大路边,正是商户必经休憩的之处。听说张家院子的后人搬到据此约200米的附近,我们就赶紧去拜访。

我们见到老人时,他正在关水,耳背,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因为该地离河南和商洛市的丹凤县较近,语言上夹杂着许多方言,还要通过邻居传话,他才能听懂我们的有些话语。老人叫张后宝,他的父亲是张忠和。正是当年为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养伤的拥军英雄。张忠和共弟兄五个,老大张忠贵,老二哑巴不知名字,老三张忠和,老四张忠书,老五张忠福。
张后宝老人讲到,张家院子原来是一个大饭店,南来北往的客人都在这里就餐歇脚。这里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俨然成了情报处。想打探消息的人都来到这里探听虚实。
红二十五军领导在这里养伤并指挥军队作战,能从过路的客人口中探得敌人的情况,并能很好的掩护首长的身份。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开展了大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都得到了张家院子的鼎力支持。红25军在伏牛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想法之所以落空,正是因为当地人烟稀少,没有革命群众基础,队伍也筹不到粮食和药品,更筹不到钱款。
而张家院子在1928年时就积极配合许权中干部在会仙村建立农民协会,建立地方武装。在接纳红25军时,更是细心照料两位首长,每日都为部队战士做饭送饭,保证了部队的饮食供应。并从过往的客人 口中打听国民党军队的所有情况,向红25军及时汇报。

张家院子本是富户商贾,以饭店起家,并攒得了深厚家底。然而,张家院子历来诚信经营,善待百姓,从不欺压群众。在当地算是开明富商,一直支助着革命部队,替会仙农民协会和红二十五军打探消息,支持大土豪分田地,为党的部队捐粮捐钱,提供饮食和住宿保障。后来红25军北上长征时,张家院子张忠书踊跃参军,作战英勇。
我们有幸找到了张忠和老人的照片,他穿着长衫,算是那时候较为正式的衣着,布做的纽扣,头戴“火车头”帽子,左手拿着旱烟袋,右手握着火捻棒,额头布满沧桑。在阳光的照耀下,望向远方,能回忆起那一场场烽火遍地的战斗,似乎看见盛世繁华的未来……
他那张标准的瓜子脸上,不悲不喜,眼光不激不厉,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慈祥忠和。人善眉眼如画,人恶横肉狰狞。这副静如处子、平静温和、坦然自若的神态正是一面照料我军领导养伤、一面打探敌军情报,统筹安排吃住保障,掩护战士藏身隐形的从容淡定、含蓄内敛,洞明世事,见微知著,正是一个给红军掩护、筹粮筹款,心细如发,大义凛然的店老板形象。
大约三十多年前,他溘然离世,留给子孙的只有那段与红军并肩作战的点点滴滴,懵懂的孩子也已记不住远去的故事,那段在张家院子养伤隐身的岁月恍惚成零碎的片段模糊不清,而又常现眼前。

如今我们站在慕名已久终偿所愿的红二十五军养精蓄锐、指挥战斗、筹粮招兵、积累经验的红水河张家院子,看着残垣断壁、飞檐破瓦、黄草丛生、寂静寥落的当年的红军临时指挥所,仿佛听见军首长偶尔吃力的咳嗽声,他喝完张家院子一门忠烈细心煎熬的药汤,目不转睛地审察着会仙台的地理地形,考量着国民党敌六十师355团等来犯的力量部署,运筹帷幄,然后用力地把铁拳砸在地图上那个山凹。他叫来参谋长,排兵布阵,一番调兵遣将后,靠在饭店简单的床铺上闭目养神、静候战情,大约一个小时,他微笑着坐起来,仿佛听到了红二十五军猛虎下山的喊杀声,远处隆隆的枪炮声也隐约传来,敌军被分段包围,到处都是惊恐慌惧的鬼哭狼嚎声……

恍如一梦,这么一片方丈之地曾住着开国将领,红二十五军伟大长征从这里正式启程,也算是延安精神的前世雏形,他们军民团结,官兵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这里积聚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与敌军的殊死较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历史的风云被雨打风吹去,留下的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时代,像当年长征一样踏上了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已经规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正在召唤,赓续张家院子这片红色的长征革命基因,传承那段烽火党旗的战斗激情,我们冲锋陷阵,激扬青春……

任金良,洛南县高耀镇公用事业服务站干部,爱好文学,喜欢书画,偶尔飙歌,间或体育健身,广交好友,策马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