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王爷的姥娘家——滕湾村
作者:林文献
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田庙乡政府东北角约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滕湾村”,村盘占地约230余亩,人口2460人。村庄的南面靠近明清黄河故道大堤,村庄的正西方约两公里处,是自西向东波涛翻滚的黄河主河槽(现在已是“明清黄河故道”主河槽)急转向北的拐弯处(黄河自此北拐约三公里后,再次拐弯浩荡东流)。
滕湾村北邻山东省的黄冈古镇八公里,南邻河南省的利民古镇四公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村中绝大多数居民为滕氏,间有董氏等姓氏。据《滕氏家谱》记载“传为元末避乱,始祖从江苏丰县集迁河南虞城县滕湾村投亲至今”。

黄河大堤是元朝中期形成,是河南省、山东省境内河道两岸修筑的束范河水的堤防。明代堤防工程的施工、管理等技术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把堤防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四类,按照各堤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修建。滕湾村是在民埝基础上陆续修筑、稳固下来的,已有1160多年的历史。
滕湾村外围“寨墙”系古老建筑,“滕湾村寨墙”(古时保护村庄,抵御匪患)已申请列入文物保护对象名录,寨墙外的“寨海子”与黄河故道河槽相连,名为“回龙沟”。村设有四门,东、西大门,南、北小门,均设有炮台。“滕湾洋炮一个劲”远近闻名,指的是当年滕湾村民为还击土匪侵袭、保卫家乡,持续点放自制的土枪土炮,炮声隆隆,劲头十足,威震敌胆。“寨墙”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墙体破损严重,需要重新修复。
滕湾村有菩萨奶奶庙一处,相传建于元朝末期,占地二顷,大殿五间,东西厢房八间,僧众十数人,每年的二月十九为当年黄河两岸香客云集的庙会,香火旺盛。由于年久失修,庙殿破损严重,公元2015年10月由信众捐资,重修大殿三间,又恢复昔日香火旺盛之势。
相传滕氏族人在元朝中期自江苏省的丰县迁往此处之前,该村就有一对老年夫妇长期居住在此,姓氏已无从查考。老年夫妇家住黄河的南岸,朴实勤劳,心地善良,膝下一女如花似玉,三口之家靠打鱼为生。
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老公公吃过早饭,就独自一人兴冲冲带上渔具,划上小船,到黄河里打鱼去了。
黄河出奇的风平浪静,他暗自高兴,感觉今天应该能满载而归,让老伴、女儿高兴高兴。他卖劲的撒了一网又一网,可不知怎么啦,网网落空。可他并没有灰心的意思,继续一网一网的撒,不知不觉一直撒到女儿送午饭来,在岸边大声的呼喊他时,他也硬是一只小虾也没打上来。他远远的看着乖巧的女儿,只好悻悻的把船划到岸边。
接过女儿递过来的饭菜,他也没心思与女儿说话,就匆匆吃下,说了两句催促女儿回家的话,就又划上小船,直奔河中心而去。
东一网、西一网,南一网、北一网,接连撒了十几网,还是网网落空。这时,他不禁仰面叹了一口气,可天空不知从啥时开始已经乌云密布,他的心情一下变得有些郁闷,心想,难道今天就真的这么不顺利吗?不行!无论如何今天不能空手而归。接着,又划着小船换了一个地方,再次抡起渔网撒了起来,又是一网接一网,一连几十网,仍然是空空如也。
这时,天空一声炸雷,他抬头望去,天空阴云翻滚,河里风浪骤起,小船颠簸不定,上下飘摇,眼看暮色早临。他心中暗想,看来今天是自己的“倒霉日”了,干脆再撒最后一网收工算了。可这一网撒下去,情况有些变化,收网明显不对劲,渔网非常的沉重。心中暗自庆幸,看来是逮住大鱼了!今天能有这一网的收获,回家也能给老伴和女儿交代了。
他费了很大劲才收网到岸边,打开渔网一看,发现网中是一条长有丈余、身上带伤的纯白色的白蛇,颜色白的闪闪发亮。老公公本就心地善良,是出了名的大善人,看到这种情况,他没加思索,忘记了一天的烦闷,就用渔网包裹上白蛇,半抱半抗的把它带回家中,放在草堆里,又拿了条被褥铺在白蛇身下。老夫妇及小女儿每天帮它精心擦洗伤口,弄来它喜欢吃的食物喂养它。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几个月过去了,白蛇的伤彻底痊愈。老夫妇决定还是把它放回到黄河里去,可女儿尽管十分的不情愿,但还是遵从了父母的意愿。
放回到黄河里的小白蛇知恩图报,经常回到黄河岸边的老人家里,看望这一家救命恩人,一家人和白蛇也相处的极为融洽。
这一次,白蛇又来看望恩人。吃过早饭,老公公又去独自打鱼了,老妇人去自家菜园了,可当二人回家后,发现白蛇走了,自家的女儿也不见了。老夫妇俩为此愁白了双鬓,哭干了泪水。一直到几年后,女儿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夫妇,且住了一段时间就又走了。
这一年,黄河泛滥,河水自西向东波浪翻滚,奔腾而来,沿岸尽遭水患,河水过后庄稼淹没,树木尽毁,房倒屋塌。可奇怪的是,从西而来的河水奔腾到距离老夫妇家的正西方四华里处,紧急的转弯往北飞奔而去,老夫妇居处安然无恙。
据传,原来被救的“白蛇”是龙王爷的父亲。当年的“女儿”与“白蛇”日久生情,他们俩私下结为了夫妻。这样一来,老夫妇居住的这个村庄就是龙王爷的“姥娘家”。龙王爷是能掌控江河流向的。所以,黄河泛滥流经此处,向北绕了个湾,绕过了龙王爷的“姥娘家”。
元朝中期,江苏省丰县滕氏族人逃荒要饭路经此地,发现此地乃人杰地灵之处,可以防范水患,安居乐业,于是便在此处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若干年后,该村业兴人旺,随起名“滕湾村”。
(文:林文献 图:金辉 )
来源:虞城新视野

读后感言
文/了凡
奇闻异事乡野史,孕育村名底蕴真。
地理位置风水地,黄河冲刷迹留凭。
传说实现美好愿,腾湾龙潜古今兴。
村史村志圣贤写,等待墨客去美评。
2023,06,20日下午18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