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的‘’厨艺‘’
文~大玉军
妻子从南方的厦门长大,十六岁随父亲转业来到夏津,高中毕业就上班了。对于北方的饭食,她是不会做的。
我们结婚后,这期间虽然她谦虚好学、诚恳请教、态度可敬、精神可嘉,但她做出来的饭食,总是欠缺那么一点火候,有种说不出来的不伦不类的感觉。
说起做饭,我倒是有那么一点自我良好感觉。小时候耳濡目染受父亲的影响;上班后在单位管了几年的招待,有时来了客人,在宾馆一待就是好几天,渐渐地就和厨师混熟了。多观察、勤琢磨,遇到问题虚心请教,也就学会了做几个菜。像过年炖肉,炸藕合,调馅,配菜、炒菜样样皆通。同事搬家温锅,过生日,甚至娶闺女,竟然还邀请我去掌勺哩。
爱美食的人其实也是爱生活的人,是阳光、直率的人。它提高了我的生活技能和质量,增强了自信心。在我心里,烹饪不但是美味的体现,其实更是一门艺术,值得孜孜不倦的去追求,还能使我修身养性,可以领略人生的美好幸福;一道美食能给家人、朋友带来舌尖上的享受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对美食的向往,又何尝不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像我远在上海的侄女,多年之后想起小时候的美食,总是充满肯定和期待的说:‘’军叔做的拔丝地瓜,就是好吃!‘’
就说凉拌土豆丝吧。刀功很重要,要想切成细丝首先切成规整、匀称的薄片。我切得土豆丝像火柴棒大小,甚至比火柴棒还要薄。清水中泡除淀粉,沥干水分,开水一焯,就熟了。呈半透明丝滑状态,再次捞出,放到清水中浸泡。捞出后放少许盐、味精、生抽、香醋调匀,配上鲜嫩芫荽杆儿,红彩椒丝;浇上滚烫的辣椒、花椒混合油,盖上锅盖轻闷片刻,再次调匀,颠锅,装盘。一道清爽、酸辣可口的凉拌土豆丝就算完成了。
人们皆云当地某某餐馆的土豆丝好吃,其实他是用擦子擦出来的,速度快,口感其实不好,应该是客流量大的缘故吧。切成完美的土豆丝,是很费工费时的。不过擦出来的丝断面有肉眼看不见的毛刺,口感当然不如切的脆爽。有次同学聚会,我问一位见多识广的同学咋样,同学说:‘’秀色可餐,卖相上佳,刀功一绝,至于味道嘛?‘’他夹了一口菜接着说,‘’你看,这一桌子菜其它的还基本没动,一大盘土豆丝已经快吃完了。‘’ 平时我爱喝个小酒,妻子总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我,直到我喝舒服,才陪着我一块吃饭。多数时间劝我少喝。有一次大冬天的很冷,天黑的早,肚子咕噜咕噜叫;我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倒了一杯酒。妻子居然用宝钗的话劝导起我来:‘’冬天若喝冷酒,便凝结在体内,以五脏去暖它,越喝越冷,身体会受到伤害。酒是热性的,热酒尤其发散的快,来暖你的五脏六腑,越喝越暖和,对身体有益。还是先吃点东西垫垫、把酒烫烫再喝吧。‘’
最近我发现妻子变了,总是低着头摆弄手机。我想又是在网购吧?偶尔瞥了一眼,发现她在跟着直播学做饭。待我喝完酒说:‘’给你下碗清汤面吧?‘‘’’好啊!‘’我高兴地回答。
她一面煮面条,一面讲故事:‘’从前啊,有个秀才进京赶考,在路边饭馆火急火燎的吃了盘水饺就上路了。考上了进士,当了京官,却烙下时常打嗝,嘎气,食欲不振的毛病;看了很多郎中甚至太医,吃了很多药也没看好。后来村里一位土郎中问了问情况,说:你再到那家饭馆点碗饺子汤喝吧,不用开药方。喝了碗饺子汤,病果然好了。真是神奇,这叫原汤化原食!虽然是传说,但还是有道理的。尽管咱这清汤面不是原汤,可你喝了酒,吃的疙里疙瘩的,喝碗汤有助于消化食物、稀释你胃里的酒精浓度,帮助解酒。‘’
且看:一碗汤,少半碗面条,几枚鲜虾仁;少许盐,半勺醋,一小撮芫荽;滴上几滴香葱油。味精、鸡精、五香面一概不放。热腾腾的,散发着天然的清香。一口下去香香的,软软的,鲜鲜的,滑滑的,透着浅浅的酸味,好像各种口味都有,又都淡淡的说不清有多少种。食欲大振,吃完大汗淋漓、口齿生津留香,回味无穷,感觉只有一个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