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广水
2023年6月18日,广东茂名市电白区七迳镇那增村高氏大聚会。一直来平静的村庄,热闹得处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进村通道两边,都插满了绣着“高”字的三角彩旗,人们络绎不绝地在村里耕读大堂的路上来往。道路两边密密麻麻直挂的红色绸布,用黄色字体标示着此次聚会的村里和外乡高氏捐资人名字和金额。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一直绵延到约一公里的耕读大堂前。在这条通道上,虽然还用不上水塞不通去形容,但是,也是非常拥挤的熙熙攘攘了!特别是已在耕读大堂拜祭神灵的归宁女子,穿着统一的红色旗袍,个个喜笑颜开。有的还挑着祭拜后的道具小箩筐,细小的扁担颤悠悠地晃动,就像生活甜丝丝的日子!

据村里人说,这些归宁的女儿,穿着统一的红色短袖旗袍,一大早就在七迳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在七迳圩上转悠了一圈,然后继续步行回到约一公里的娘家村庄来。穿着统一的红色旗袍,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中国式女子服饰的旗袍,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
今天,那增村归宁的一众女儿,穿着像火一样红艳艳的旗袍,在村庄里,给外家增添的是更加火红的流淌不息的岁月!而出嫁女带回家去的,是娘家父老乡亲送上的绵延不绝的福气!
这一道红,在村庄里,处处可见一抹抹的红艳闪现。特别是三五成群的姐妹,出嫁前经常在一起,而结婚后,平时就难得一见了。此次的大聚会,给了她们一个大好的相见机会。大家喜笑不断,而且还不停地变换着姿势,在外家留下了一个个舒心的美照!外家,是出嫁女魂牵梦绕的地方。小时候的一段段往事,就是故土给予的幸福。人生,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最忘不掉的就是童年的回忆!童年生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故土。故土,就是一生牵挂的地方!不但出嫁以后的女儿,就是远走他方生活的男儿,也照样是忘不掉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那增村,从最初的致胜公在此开居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了200户人家、近1400人的村庄。属于致胜公后代、迁移到他方居住的人口,至今超过了3000人。致胜公,以七十二个山岭围抱的田园为业之初,就秉承着中华民族的耕读优良传统,设置耕读传家的大堂,以耕读发家置业。从清朝晚期开居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五代。因为重视耕读持家的传统,时刻都保持着耕读传家的前进方向,从民国时期开始,就有大学生、军校生,以读书成材了。而到了今天,985、211出来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地递增。

正因为重视读书,而且适逢改革开放的大潮,知识出人才的机率就更加大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更是把握人生的指南针!当前,那增的高氏,在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在从事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政的,从科级到厅级都有;从商的,从几十万身家到十多亿身家的人都有;而从事其他行业的,也是生活殷实的家业。如今,超过九成人家,都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就近些年来,村里的土地被全部征收,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都有了长足的改善。在经济条件改善的同时,各家各户都更加注重知识的教育。正因为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考上大学的学生也连年在刷新纪录。耕读传家的传统,正在逐步地深入人心。大家正在用学习知识的行动,去带动和引领后辈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在未来走出社会后,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乡亲、为家庭服务。

中午时分,在临时搭就的戏台前,穿着旗袍的姐妹,正在不停地听从摄影师的指点,摆着各种姿势,拍下了集体照和一张张单人照以及小组照。一张张的照片,带给回娘家姐妹的,就是永恒的记忆。以后的岁月,闲暇时,拿出照片看看,许多的记忆伴随着童年的回忆,一一走进心田。那种享受,是何等的滋润和甜蜜!

此次的那增高氏大聚会,不仅仅是那增村的高氏,而且是分布在广东各地的高氏,也有代表前来参加。除此以外,还邀请了外姓的部分嘉宾。据说,此次的大聚会,总人数超过三千人。就在那增小学门前,长三百米、宽五百米的场地上,摆了三百多围的酒席。酒席的前方,就是临时搭就的戏台。此次的大聚会,请来了茂名粤剧团,连续五天五夜演出粤剧大戏和晚上加演轻音乐。中午十二点整,茂名粤剧团刚到来,就来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流行歌曲演唱,让在场的人一饱眼福和耳福,喜上加喜。

开席了,三百多桌的酒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人头攒动。桌布的红色配衬着回娘家女儿的鲜红旗袍,让众人的心里都充溢着喜庆的欢乐!一道道菜肴上来,一声声相互礼让请人用菜的热情招呼,在一桌桌间温情脉脉地传送开来,让人心里暖融融地享用美食。这样的从容环境,这样的热情互动,就像一家人一样,正舒心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作者简介:吴广水,60后,笔名琅江水、海天蓝蓝、春潮浩荡等,岭南诗社社员,岭南诗社电白分社理事、社员,电白诗社理事、社员,喜欢文学、中医、旅游、唱歌,致力于各种体裁的写作不辍。2014年所写散文《故乡一日游》获“全国散文比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