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县城,于1983年纪念立夏节起义胜利54周年之际建成,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展室1300平方米。

主楼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

这里是一片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革命老区!

馆内陈列分为序厅、革命史、将军厅、烈士事迹、金寨名人、今日金寨、将军名人书画共七个部分。博物馆旁是占地25万平方米的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序厅正面悬挂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一幅大型浮雕《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英雄金寨 将军摇篮

馆内的将军厅着重展示了洪学智、皮定钧等59位金寨籍共和国将军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的赫赫战功,展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

烈士厅展出金寨县革命烈士英名事迹,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10万儿女踊跃参军参战,大多数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革命烈士11000余人,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著名烈士蒋光慈、詹谷堂、周维炯、刘仁铺、沈中华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著名烈士蒋光慈、詹谷堂、周维炯、刘仁铺、沈中华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在博物馆后面,还坐落着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陈列文物400余件,图片、绘图和图表120余幅,大型雕塑4座,辅以大量照片、图表、绘画和雕塑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走过的艰苦曲折的道路。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军衔,至1965年共授予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其中湖北红安、安徽金寨、安徽六安、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湖南浏阳等10县因将军数量众多而被民间喻为“将军县”。


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获得军衔的将军籍贯人数排名,得名出十大将军县。依次为: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兴国56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5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6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等中部省区,率先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早期革命根据地,展开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在革命战争时期,秋收起义、平江起义、黄麻起义,大别山战役等深刻地影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这些地区也随之涌现出早期的人民武装领袖和指挥家。


金寨人杰地灵。金寨这方热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团结拼搏,创优争先”的金寨儿女,诞生过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有一定影响的人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中国红军第一县。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土地革命时期,金寨是立夏节起义的爆发地和六霍起义的主要区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是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红28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初期,金寨是安徽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为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红军长征期间,全国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两支队伍是从金寨发源的,并且先后创建了鄂豫皖、川陕、鄂豫陕三大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金寨烈士墙。





金寨籍红军烈士名册,还有很多红军烈士没有留下姓名。

洪学智将军纪念馆。

金寨县以烈士纪念塔为中心,融塔、馆、碑、堂、墓、园、村为一体,融“红色”革命文化和“绿色”山水景观紧密相联,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园内松柏长青,翠竹参天,登高漫步,山城美景尽收眼底,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作者陶玉和,原铁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