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室外桃源”
文/耿志平/甘肃

在城里生活久了,每次回乡下老家,看见菜园里生机勃勃,就很欣喜,就有想采摘的冲动。虽然亲戚都很大方,给我拿很多应季蔬菜,总觉得不好意思。想着如果自己有一块菜地该多好。
机缘巧合,随着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我不得已在离县城十几公里外的一个乡镇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盖库房,留下大院子做晒场,在南墙根有块高出的长方形空地,以前的主人种菜,说很保墒,种的菜很好。我高兴不已,终于有菜地了。

从小到大,我没有种过地,一点经验都没有,第一年,瞎种一气,乱七八糟种了十几样,有一片特别稠密,绿菜一个挨一个,稀疏的地方,一两尺没有苗。爱吃菠菜,开春地苏醒了就种下了,盼着它快点长大,它也很争气,绿油油的一片,可是我高兴的太早,还没有长到四五寸高就起了苔,有些甚至两三寸高,满身的籽,既不好看又不能吃,未老先衰了,只能拔掉。问了人才知道春天要种新品种菠菜,叶大,碧绿还不起苔,可以吃好久。老品种被淘汰掉了。没经验也是蛮可怕的,看来种地也得讲科学和有经验,不能盲目蛮干。

今年把院子西北角放置的东西腾空了,有四五分大,我把它全部种了菜,当然树也少不了,南墙边有一棵花椒树,两棵文冠果树,今年第一次结了四个果子。一棵杏树(还很小),以前还有一棵核桃树,因为太碍事,挡阳光,去年给锯掉了。西墙边有两棵桃树,一棵嫁接成了红心李子,今年长的枝繁叶茂,还零星结了几个李子。以前的四五棵嫁接的樱桃树,去年冬天全部冻死了,让人觉得好可惜。
清明前,施肥翻地是项艰巨的任务,不得已只能让人代劳。规划好,铺地膜,栽苗,一气呵成,坐等长大。
菜籽很给力,不负众望,几场雨之后,露出了头,原先荒芜之地变得绿油油了,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被压了风头。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苗都是买的,因为有营养钵,所有栽的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不得不佩服科技的厉害。
苦苦菜,灰条条,打碗花,野苋菜见缝插针,大概是看我太懒散,密密麻麻长了许多。我不得不一次次弯下腰拔之而后快。不过,苦苦菜和灰条条是不错的野菜,别人还得跑很远的路去采摘,而我顺手牵羊就可以享用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何乐而不为!这也给我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白来的食物,天上更不会掉馅饼让你等着吃。

最早的菜非韭菜,葱,小蒜莫属,当草还没露头的时候,它们就卯足了劲,一天一个样,为春天的餐桌增添了鲜口,让人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并有几分宠爱。
也许是施了农家肥的缘故,土豆,向日葵,番瓜长的特别壮实,碾压其他蔬菜一大截,不过各自都有自己的地盘,不受影响。现在最喜人的当属油麦菜和菠菜,嫩绿的叶子,有又没有蚜虫,没有农药,真正的无公害蔬菜,实现了自给自足,每天都吃新鲜的,让许多朋友羡慕不已。
既然称为“桃源”,自然少不了桃树,刚进院子,一棵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油桃树就吸引了你的目光,一颗颗逐渐变红的桃子,让人很有食欲。去年的果实压弯了枝条,只好用粗木棍顶上,防止断裂,今年春天受霜冻影响,不过还好,桃子也挺多,可以实现桃子自由。只是桃树特别爱生蚜虫,过一段时间叶子卷曲,会生许许多多的蚜虫,如果不打药就很难吃到桃子。这也算美中不足吧!

桃树的旁边是一棵红心李子,也是我们全家最钟爱的果树,碧绿的李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高高挂在枝头,接受着人们的赞美。用不了多久,鸡蛋大的李子就可以大快朵颐了,青中带点微红的果皮上有淡淡的白霜,咬一口,粉红色的果肉,汁水特别多,酸甜可口,皮薄肉厚,核很小,超市一斤卖十几块钱呢,而我却不用花一分钱,你看多好。
三亩多大的院子,既可以做生意,又能养花种菜,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蓝天上朵朵白云从头顶飞过,听着小鸟在枝头鸣叫,采摘着时令蔬菜水果,我感觉自己过上了神仙一样的日子。多余的蔬菜水果给亲戚朋友送点,既不浪费,又增进了感情,实在是太好了。

欢迎朋友们来我的农家小院闲坐,尝鲜,享受城里没有的惬意生活,想想就很美。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