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 耙 龟
文/ 豫南杨
20230619

座落在王店村部——董井对面、王尖山北向,隶属小湾村民组约60亩的一片农田里,不知是何年生长着一只乌龟。
上世纪50-70年代初,这只乌龟,头尾长达50厘米,背部宽近30厘米,脊底厚约25厘米,体重超30千克,蓝褐色,肛门下方有两个鸡卵大小的蛋,背壳边缘有数不清人们放生用刀刻下的齿沟。
每到插秧季节,这只乌龟就出现在田间作业的农民脚手间,特别是耙田的耙面上。
秧田,需犁、耙、平三个工序。
耙田,是把犁后的泥块砟(zha)巴割碎的工序。
割碎泥块砟巴的工具叫耙。
耙田时,要在耙齿背面施加压力。这个压力,常是人站在耙齿背面压耙或用石头代替压耙,再驱牛横切直割。
农民在这片田里耙田,随处都能见到这只乌龟跟随。就是说:耙到哪里,乌龟就出现在那里,并且替代压耙石。
乌龟压耙是主动的,灵感似的候在田里。农民套牛、耙的时间,它就爬卧在耙面,伸出长颈,昂着绿蓝的大脑袋,目视左右。
一块田耙完,乌龟自觉爬下耙面,身入泥水,伸头张望。当牛耙转移到另(上、下田)一块田时,他又快爬紧随。
乌龟担任压耙石,忠于职守,年复一年,人们叫它“压耙龟”。
有一年,天降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漫岸,人们将压耙龟放到河水里,让其顺流而下,意在入江归海,去发挥生态系统的更大作用。
不料,次年插秧季节,压耙龟又出现在耙的上面,依旧陪伴农民风吹雨打,日晒夜露。

本世纪以来,人们没有见到压耙龟的踪影。
有人说:压耙龟老死了。
还有人说:压耙龟营养价值高,被商贩逮去买了。
更多人说:压耙龟没有死,它万岁神灵,经常托梦,感谢不杀之恩;放生1000次,增加了抗体,正带着子孙,与同别类共护苍生。
是的,那个年代,小湾村民组的水田,没有农药成分,每年种植一季稻谷,施用农家肥,全年田里不断水,自然生长着泥鳅、黄鳝、蚂虾、螺蛳等水生动物,没有病虫害,生态平衡。
1972年,人们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双季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还滥捕动物,食物链趋向断绝。
人们在梦里常见的压耙龟,漂洋过海,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原生态州去了,目前正领着子孙遨游江湖大洋,为华夏海洋经济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