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不朽的诗篇》外四首
安然
从秭归到汨罗江
是一条路
屈原先生,你走了多少年
沿途的野杜鹃
一朵一朵的开
一朵一朵的谢
你背负的天下
一筒筒竹简怎能写完
你枯瘦的长发
洒落人间,墨迹斑斑
你腰悬长剑
直面山河,仰问苍天
当你纵身而起跃入江中
直到今天,我仿佛
看见天空绵延的闪电
听见天空不绝的雷鸣
仿佛看见
汨罗江莲花开了
华夏大地莲花开了
开出朵朵墨香
开出世世代代的怀念
——屈原
一条大河,一座高山
《端午的风》
在一些花开花谢中
农历四月,挥手作别
五月的风渐渐吹来
它要吹醒仲夏的星星和太阳
吹醒山川大地挂红披绿的盛装
而我感觉这些风
是从粽子中吹出来的
是从会理人家药根宴中吹出的
柔软 鲜活 透亮
积蓄了历史的深远和悠长
面对这些奔向端午的风
我仰头去看天空的蓝
寻找神的足迹
眺望祖先居住的天堂
祈福所有生灵幸福安康
当我把目光伸向广袤的大地
漫山遍野的森林在点头
田野的庄稼在招手
繁花似的人们
像在春天的天街上歌舞徜徉
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
端午的风越吹越香
端午的炉火越烧越旺
这里有华夏的脉络和根啊
这些热情富有活力的风
长满蝴蝶和彩虹般的翅膀
《母亲的粽子》
端午节又到了
我又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绿豆红豆花生拌着糯米
天然的清香,沁透心脾
她把传统包在其中
把历史包在其中
肥硕的粽叶
仿佛包着过去今天和来日
包着生活的松散
包着生活的密实
包着家的味道
包着泥土的种子和天空的星宿
端午节又到了,粽子
我依旧用绿油油的粽叶包裹
依旧用母亲用过的食材
可无论怎样
都缺少母亲的味道
缺少母亲在时的味口
只是我接过了她手中的烛火
拜天地,拜先袓
其实这一生我最想祭拜的
——是你,母亲
是你天地情深的养育
没有尘埃的养育
端午节又到了
母亲的粽子,色香味
永远留在我不会衰老的心头
《想起屈原》
读了两千多年屈原
《离骚》依旧新鲜
《天问》仍然在问
《九歌》有歌不完的情怀
《九章》有读不完的眷恋
天下 家国 黎民
——好沉,好沉
先生,你的心能否安放苍天
汨罗江水不停地流
流出墨汁,流出不朽的愁忧
江底那个你曾紧抱的石头
至今仍压在我的心上
他的心上
压在民族的脊梁上
——忧华夏所忧
——强中华所强
我多想问问先生,今天
你是否看见了中国的太阳
那是你和我,我和他的太阳
光鲜 活泼 明亮
这是我们共同的梦啊!先生
你怀中紧抱的石头
我想,此时已经可以
轻轻的,轻轻的
《会理端午》
艾草菖蒲挂在门楣
狮子龙灯穿街越巷
粽子鸡蛋大蒜端上桌
抓酥包药根宴阶街一字摆开
人们举起雄黄酒
人们颂读国学经典
人们穿上古装汉服载歌载舞
南丝路的马帮来了
穿红着绿的迎亲队伍来了
彝族的长号和笛脚舞
塞满晨钟暮鼓的空隙
这是千年的古城
千年的端午
新鲜的药市人群熙攘
万人宴流着药香流着古朴
我仿佛看见屈原当街而来
高声吟诵《离骚》《天问》
看见孔明先生熬着药膳
为渡泸的士兵滋补
我仿佛看见黎民百姓
吹拉弹唱敲锣打鼓
庆祝丰收,仰天祈福
啊!这是会理的端午
他们把传统炖得多么纯熟
让历史在每个瞬间阔步

李安金,笔名安然,男,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会理市作协会员,中国作家文学联盟会员。诗歌创作5000余首,作品入选西南民院诗集《西南彩雨》(流沙河先生题写书名)及地方刊物多首,入选《2023国典》文集诗歌十首,入选“全国第十届母亲节笔会”、全国“魅力中国”诗歌散文大赛、全国第十届“芒种”笔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