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渡“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四军,从井冈山战略转移到闽西,开展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创建苏维埃政权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如今,在上杭古田镇三汲溪上有座红军桥,而在湘桂交界的湘江河段则有处红军渡。回顾历史,凡是红军所经过的大大小小江河渡口,溪岸码头,其实都是红军渡——渡民众于水火,平涛安澜,造福于民。在那白色恐怖风雨如磐的岁月里,闽西龙岩、上杭、长汀等八个县贫苦农民踊跃参加或支援红军,形成鱼水相依生死与共的战斗群体,从此拉开了可歌可泣艰苦斗争的序幕。然而,这激起敌军疯狂反扑,实施“围剿、清剿、驻剿、堵剿、搜剿、追剿”“移民并村”以及烧杀抢掠,切断红军供给等种种手段,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深山老林,然而红军的力量是杀不完的,必胜的信念是扑不灭的。红军队伍在一次次“反围剿”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普遍形成“父送子、妻送郎、夫妻双双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在整个闽西,分布着六百多个红色革命基点村,成为扩红增员、送粮送物的坚强后盾。上杭才溪素有“三千榔头八百斧”的山区乡之一,因山多地少,平时外出谋生从事木工、建筑、铁匠、泥瓦匠等行业的青壮年纷纷返回家乡闹革命。他们敢以生死相托,才溪农家有二人当红军的就有二百户,三人当红军的有三十四户,四人当红军的有七户,夫妇同时当红军的有八户。其中,陈宜金、陈宜铜等兄弟四人在红军队伍中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壮烈牺牲,被誉为“一门四子铸军魂”。才溪不愧是红色苏区的模范乡,为红军及时增员的同时,还输送了“九军十八师”——即产生了刘忠、王直等九个军长和十八个师长的将帅人才,既成为长征途中抗日救国的指挥者,又是建设新中国的得力领导者和劳动者。类似于才溪人民与红军同甘苦共患难的事迹真是太多了。他们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物出物支援红军。当红军攻打龙岩城时,白砂镇有个叫蕉坑的村子,在几天之内就赶制打造竹梯三百五十副,支援红军攻城。闽西苏区普通群众争相组建起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农家人即使自己没啥吃的,宁愿以山果、竹笋、蘑菇充饥,也要把省下的粮食暗中送给红军。敌军一次次掠杀,红军一次次转移壮大,红色血脉便在闽西山山水水间连起无数红军渡。一九三四年八、九月间,在长汀与连城交界处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激战。当时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游击队,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为了拖住敌军围困的后腿,为红军主力长征赢得时间,在松毛岭钟屋村附近与敌军交火。之前,蒋介石电令李延年、宋希濂率东路军十几万人马,昼夜兼程夹击包抄松毛岭。九月二十三日,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十师、八十三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松毛岭连番轰炸,几近削平了山头,烧光了树木,而红军指战员和当地赤卫队游击队员们依然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整整坚守了七天七夜,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据村里老一辈人回忆,当时激战后那个惨呀,伙夫挑着担上山送饭,竟然没有人来吃饭了,满山遍野都是红军的躯体,成群的乌鸦黑压压的竟把树枝也压弯了,村里人三年不敢上山砍柴。霜风嚎泣悲将士,秋雨萧萧泪英魂……后来,这儿竖起了一座纪念碑,是无数血肉之躯铸成的丰碑!突破第五次“反围剿”后,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沿途冒着枪林弹雨冲破敌军的围追堵截。仅湘江战役,就耗损红军十万之众。为了护卫党中央首脑机关和掩护中央主力走出危机四伏的低谷,打开红军的生命通道,多为闽西客家子弟组成的三十四师五千多人扼江迎战。敌军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红军将士冒着如雨的炮弹,呼啸的弹片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終因寡不敌众血染湘江。师政委程翠林,参谋长王光道先后牺牲。师长陈树湘中弹昏迷被俘,敌军蛮以为可以邀功请赏,没想到陈树湘一醒来,毅然扯断腹部受伤流出的肠子而壮烈牺牲。为感红军英烈,当地群众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如今,红军渡的滔滔江水似乎在不断叙述英雄故事。在漫漫长征路上,红军遭遇了一场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无数次惨烈的战斗,同时还得战胜饥饿、病困、风雪、雷雨,闯关夺隘,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战恶浪、闯险关、爬雪山、过草地,度过了无数江河峡谷,冰川险滩,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群众的鼎力相助。他们砍木为舟,连舟为渡;没有木头,砍竹为筏;没有竹木,拆下自家的门板铺设为渡,渡向大西北陕甘一带的大巴山区和秦岭山脉,渡向渭水流域。两岸红色交通线,秘密护送刘少奇、李先念、汪峰等高层领导人到华北、陕南、陕北领导开展工作,护送无数红军干部,关中子弟数渡渭河奔赴延安。在延安那盏煤油灯下,伟人挥就的《论持久战》成为全中国军民抗日救国的战斗檄文和进军号角,渡过延河、渡过黄河、渡过长江,汇成抗日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淹没日寇狼嚎。“一唱雄鸡天下白”,红军渡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大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战胜三年自然灾害,渡过“文革”风云,直至渡向改革开放的春天。有共产党人所在的地方,就有红军精神的延伸与拓展。宇宙太空站,五星红旗与日月同辉,不正是红军精神气冲霄汉烁金太空的宣言吗?巨型潜艇探入深广海域,岂不是红军有胆有识执着的科学探寻么?那年长江发生水灾,解放军率先奔赴抢险一线,在浪头冲击的洪流中,用臂膀用身板扛起生命之桥,把受灾群众渡向平安;汶川大地震,人民子弟兵在乱石瓦砾中争分夺秒用手刨、使劲抠,强忍手指抠破流血的疼痛,把一个个垂危的生命渡向生还的彼岸;三年精准扶贫攻坚,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扶志气、传技术、帮劳力、助资金,把他们渡向致富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伟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创造了无数荒山变绿,污水变清的奇迹,都是红军精神不改初心的延续和发扬光大。三十多年前,笔者去延安,从铜川直到延安沿途尽是荒山秃岭黄土裸露尘土飞扬。前年我再次去延安,沿途看到的是树木葱茏绿荫夹道的全新景象。仅用三十来年的时间就发生如此巨变,那奇迹不得不让世人惊叹!近三年来,疫情肆虐,武汉告急,全国各省市驰援江城;上海疫灾,神州大地纷纷支援申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次疫情严重关头,共产党员就毅然决然告别年迈的父母,难舍的妻儿,奔赴抗疫一线,把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让给群众,把无数生命渡向安康。今年上海就有三十万党员工作者,日夜奋战在医院、社区、街巷防控疫情,践行不忘初心的夙愿,直至转危为安。这恰是红军精神的再现,红色血脉的流传!红军渡,渡过无数峭壁急滩艰难险阻及自然灾害,渡来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人民安康,必能渡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罗锦高,中共党员,2016年底在临潼区广播电视台退休。电话:13032936982。地址:西安市临潼区兴教巷1号(编辑可根据需要,可留可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