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居读书笔记
沈 学 印
【0059】思 考(A)
思考,是指人用大脑进行比较深刻而周到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多是一个人独立进行的,所以也叫它为独立思考。而思维则是在表象,与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一种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思考(思维)或思维(思考)或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人们常说,思考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思考,必经要在想上下功夫,多思多想,深思熟虑,寻思琢磨,前思后想,使之慎密周到,从中体现出一种思想性,一种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性,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或者也叫思想上的意识形态。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思考,是靠思维进行的,而思维必将产生思想。能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自己的独创与见解并形成为思想体系的人为“思想家”。
思想家必须是会思维、能思维、重思考、善思考的人。遇事须思考,做事须思考。多思出主意,多想出智慧。三思而后行,有利无害也。
古人孟轲说过:“心之官则想,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先人刘邦说过:“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哲人邓拓说过:“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
伟人毛泽东说过:“凡是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才可出智慧”;
预言家伊索说过:“世间有思想的人应当先想到事情的结局,随后着手去做”;
思想家毕达哥拉斯说过:“思而后行,以免做出愚事。因为草率的行动和言语均是卑劣的特征”。
思考,读书须思考,作文须思考。
读书不思考,百无而一用。作文不思考,其文必皮毛。
古代先贤早就告诫读书人要做到:“俯而读,仰而思。读书不能离开思考。缺乏独立创新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只能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读书而不懂得思考,很容易受到欺骗;只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寻求知识吸收营养,就会对问题的本质看不清,现象看不准,事事都处于迷惑不解之中。
清代学者阎若璩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的读书人,他用22年的时间写出的《古文尚书疏正》,就针对著名典籍《尚书》中存在的所记史料有后人伪作之嫌而受到清初学术界的重视与推崇。清世宗称赞他是“读书等身,一字无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为此,阎若璩自撰自勉的那副楹联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的:“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
思考,深入思索,反复穷究,必会得其解而后已。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笑。”自己一动脑,事情就会好。
看来,作一个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行于思考的“思想者”,上帝也是很喜欢的。
(2023年6月20日写于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桃花源小区红运大酒店12楼0802)

田冲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