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國際詩人洛芙簡介】洛芙(徐詩婷),台灣國際詩人。為美國華人詩學會、台灣掌門詩社、台灣新詩學會暨多國國際文藝組織會員。擔任紙刊《中國微型詩》副主編暨《域外風度》欄目主編,亦為《ACC惠風國際雙語詩歌》副主編。
著有《半夏》詩選(2017年)、《片波》詩選(2019年)。亦在2021年提名擔《WLFPH世界和平與人權文學論壇》等國際和平大使。洛芙的部分詩作翻譯近20多種語言。
亦應邀參加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澳洲、中國等多個重要國際詩歌節。印度電視新聞亦介紹台灣詩人洛芙。印度、卡達、孟加拉、尼泊爾等多國的報章雜誌刊登介紹洛芙的詩歌。
【參與歷程】*2021年5月25日印度的電視新聞「AKN NEWS」報導台灣詩人洛芙為印度詩人Bhawani Shankar Nial翻譯其詩歌《父親》一詩,並介紹台灣詩人洛芙。
*2021年5月27日印度的「Pragatibadi Newspaper 」新聞報,專題版面介紹台灣詩人洛芙的簡歷。
*2021年國際文學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Fiction &Research Council (IFRC)」(國際小說研究委員會。特別邀請台灣詩人洛芙成為其作家成員。
*2022年1月「全球華人詩藝音樂會」(紐西蘭春晚特別節目)特別應邀台灣詩人洛芙並朗誦詩歌《幸運草》。
*2022年尼泊爾的報紙“Kapan Baneshwor”,介紹洛芙的詩歌作品。並將洛芙的詩歌翻譯成尼泊爾語。
*2022年3月洛芙應邀請與西班亞春季詩哥節朗誦新詩作品。
*2022年4月《HUMANITY》
國際雜誌邀請台灣詩人洛芙
成為當期文學雜誌的封面人物。並且深入採訪洛芙的寫作生涯。
*2022年5月墨西哥國立自治大(UNAM)國家歷史學院和地理學學院之「婦女研究中心」邀請洛芙參加「第三屆國際女性文學節」 並頒發洛芙參與國際詩歌節之證書。
*2022年6月榮獲台灣新詩學會頒發「2021年優秀青年詩人獎」。
*同年榮獲2022 年黎巴嫩之納吉·納曼國際文學獎。

《秀實、文愛藝、秦度、懷鷹、雅詩蘭五位詩人評析台灣國際詩人洛芙之微型詩歌》
• 詩評人:秀實(香港)
「秀實評析洛芙短詩《視線之外》」
這等美,是白與藍
預期與未知
是垂直與平行的延伸
現在流行閃詩,這等概念我並不認同。僅是巧立名目以求虛名。然後提出精煉,留白等藝術特質來作說辭。並以配合急速的時代作其意義。但有哪些詩歌不追求精煉與留白,有哪種詩歌不是時代的產物?
回歸洛芙的這二十二字的文本。白與藍是符號象征,慣常的聯想是藍天白雲。可以看作詩人眺望遠方的感覺。她想到預期與茫然未知。對這種迷惘,詩人內心急欲尋求一個生命的座標。故而有了精采的末句。詩雖短卻以直線的技法抵達內心之核。呈現出運用文字的功力!
• 詩評人:文愛藝(湖北)
「文愛藝評析台灣詩人洛芙《始終》讀後」
這條銀河長川
你並非沒有起點
卻也並非永無終點
銀河(the Milky Way),在中國古代又稱天漢、天河、河漢、銀漢、星河、星漢、雲漢,在歐洲古代古希臘稱為γαλαξίας “乳之路”,它只在晴天夜晚可見,是由無數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最寬處達30°,最窄處只有4°~5°,平均約20°,僅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
銀河在中國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漢朝的文獻中就收錄有著名的中國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詩人遙望夜空,情思紛擁,那麼多無法觸及的未知,並不因個體的短暫,而消失“始”“終”,一切萬事萬物,都有根由,都有它的去處!
• 詩評人:秦度(北京)
「洛芙的《始終》從點到終結的圖案」
這條銀河長川
你並非沒有起點
卻也並非永無終點
洛芙的《始終》這三行詩,是從點到終結的圖案,內含極其殘酷。首先終結點有了,就是有計算的長度問題,在標簽的意識中產生共性。也就有了共識中的公共立場相伴詩現場。這首的第一句,這條河很長,就有了計量單位,表明方向感,和匯合的結點,決定了詩的深度部分。長度屬於計量單位的一個名稱,包容性得到允許,還包括詩的高度,其向性力主體的意識,達到了姓高的天空之外的計算力。
你並非沒有起點,第二句的註冊了起點說,起始的平面,通常就是期待的總重力,在起點了向前,到達的哪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起點學問,試想,起點如果進行剖面圖的計算,起點的就有了激情光線,在向前照亮遠去的水流,方向是走向天際一樣的地方。
也並非沒有終點,是肯定了河流行為,是標準答案,向前的終點,在結束處,終點的意義拉升了生活節奏感,終點,判斷力度的深度,詩意盎然的進行曲,就是在烤問,前方的固定時間。這首詩的大容量,宇宙的寬宏大度,是這首的核心部,明亮,且有河流一路走的全想法。
• 詩評人:懷鷹(新加坡)
「虛無縹緲的“夢”——洛芙《夢》」
如果,夢是那麼的容易清醒
那麼,它的名字
就不叫做是夢了
清代詩人魏子安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詩》中開頭有這兩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這兩句詩是容易理解的,只要是人,都會做夢。也許是甜蜜的好夢也許是惡夢。不管好夢惡夢,都來自於我們的潛意識,折射心里的某些不欲予人訴說的“秘密”。好夢很快會醒,壞夢卻不易醒,這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洛芙用了“如果”這個不確定的連詞,帶有假設的意思,整首詩建立在自問自答的基礎上。實際上,這不是問題,故而也沒有答案。
“如果,夢是那麼的容易清醒”作者用“如果”顛覆了“好夢由來最易醒”這句名言,重新定義“夢是那麼的容易清醒”,跟著,她就把“夢”這個名字從潛意識中抹掉了:“它的名字/就不叫做是夢了”,那麼,它該叫什麼呢?看來,作者反其意而行之,要說的不是什麼好夢,但也不是惡夢,而是一段連她自己都無法捉摸的謎團,究竟那是什麼呢?作者不說,我們只能猜測。夢這個虛無縹緲的話題,自古以來總是迷惑人的。
• 詩評人:雅詩蘭(日本)
「淺析洛芙的《所在》」
一種別致的概念
不是地圖上所屬
而是心靈上所屬
《所在》這首三行微詩充滿著哲學思想和人生的思考。她採用了A//B/C的格式,向讀者提出了一個「概念」,而這個概念因為「別緻」不得不讓讀者繼續追問下去。這個「概念」它屬於用肉眼可見的物質世界嗎?古希臘哲人提出過「世界的本源是什麼?」「萬事萬物如何存在?」「何物存在或不存在?」等這些古希臘樸素形而上學的研究課題,地球上的人們至今還執著地探索著這些答案。而作者筆鋒一轉並告訴我們,這別緻的概念「不是地圖上所屬」,在物質世界里,是找不到答案的。作者大膽又爽快地告訴了讀者:「而是心靈上所屬」。而這個答案妙筆生輝之處就在於,這個答案不是結束,而是思索的開始。
它讓我們浮想聯翩。屬於心靈上的那些「別緻的概念」,有知識的積累,有生活的沈澱,有避靜時拋開一切的紛紛擾擾去默想。那上智的靈光像一道閃電照亮她的心靈,她的整個心身靈都沈浸在來自上智的靈感之中。這是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在物質世界里找不到的,這是上天的智慧與心靈碰撞出來的那一瞬的「概念」,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別緻」。
整首詩一氣呵成,即玄幻又是一個樸素的哲學思考。不僅讓讀者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而且又充滿幻想。這首小詩語言樸素卻頗具魅力。
评析老师简介
【秀實老师】「香港詩歌協會」會長,「香港散文詩創造社」社長,香港《圓桌詩刊》主編。 著有《與貓一樣孤寂》《台北翅膀》《茶話本》《昭陽殿記亊》《假如你坐在對面》《荷塘月色》等詩集,《劉半農詩歌研究》《散文詩的蛹與蝶》、《我捉住飛翔的尾巴》《何達作品評論集》等詩歌評論集。
【文愛藝老师】大陸湖北省人,十幾歲就開始詩歌創作並在大眾文化圈裡獲得認同,其中〈我傾聽著襄河流過的話語〉,始刊於台灣《葡萄園詩刊》。 詩作有「與讀者溝通」的主張,與大眾文化貼合,洋溢著獨有的亮麗、純淨、真誠、積極和智慧,而晚近的寫作風格更富有詩性和哲理的韻味;清晰的遐思,但也透露的人生的憂慮與困境。
【秦度老师】北京朝陽詩人,亦為評鑑詩歌,文學,藝術之評論家。
【怀鹰老师】原名李承璋,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广播局华语戏剧组编剧,新加坡文艺协会理事及新加坡作家协会受邀理事。
新加坡資深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集小說、散文、戲劇、詩等多重創作才華於一身。
【雅诗兰老师】旅居日本, 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研究员,《五洲华人文艺》副主编,《海外華英》 编审。有作品在中国的《世界诗坛》《作文》, 中国台湾的《创世纪》《秋水诗刊》《歲時記》, 中国香港的《流派》, 美国的《诗殿堂》, 新加坡的《四海童诗群星闪耀》等文学刊物上发表,其中儿童诗《无声世界很美妙》入选美国双语诗刊《诗殿堂》主编的新诗百年《海外华人诗歌精选》, 并被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