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后裔盛赞——广州是岭南诗路枢纽和中心
打造诗和远方交融的岭南诗路研学旅游线路,推动广州和岭南文化品牌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
端午前夕,6月17日,屈原后裔、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在广州文化馆以《屈原:文化自信的光芒》为题演讲。他在演讲盛赞,广州是诗都花城,是岭南诗路枢纽和中心;打造诗和远方交融的岭南诗路研学旅游线路,推动广州和岭南文化品牌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
这是“文化中国,诗意广州”2023年广州市文化馆端午文化活动周系列讲座的首场。
屈金星从先祖屈原开始,纵论中国诗歌辞赋。他以《诗都花城写风流》论述屈原、诗歌与岭南广州的关系。他说,岭南是屈原文化、诗歌文化的重要传播地。秦汉以来,中原文化通过清远连州、韶关梅州两条主要陆上孔道向岭南传播。在屈原文化、诗歌文化向岭南传播过程中,一代代诗人行吟逐渐形成了岭南诗路。连州是岭南诗路的起点,广州是岭南诗路的枢纽和中心。通过广州这个岭南诗路枢纽,一条岭南诗路通达深圳、香港、澳门,通达潮州、汕头进而通达福建;一条岭南诗路通达湛江,经过徐闻越过琼州海峡到达海南,甚至到海角天涯;当然,还有其它岭南诗路从广州枢纽通达其它地方。广州还是水上岭南诗路的枢纽。通过珠江水系,水上岭南诗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进而沟通大西洋等海洋。当然,现代航空业出现之后,空中岭南诗路出现了。广州同样是空中岭南诗路的枢纽。
屈金星说,与浙江的唐诗之路不同,岭南诗路是一个以广州为枢纽和中心的放射状的“海陆空”的诗意线路。在这条岭南诗路上,走来了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苏东坡、还有屈原后裔屈大均、康有为、梁启超等等。当然,还有当代的杨克、张况、郑小琼、贾玉宝等一批新诗人和辞赋家。
屈金星特别讲述了屈大均。他说,屈大均系屈原后裔,(1630年-1696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独特贡献。今天,广州聚集一批屈大均后裔。
屈金星说,这条岭南诗路是双向的。一方面,中原或者说北方诗人通过岭南诗路进入岭南;另一方面,岭南诗人通过岭南诗路进入中原。当然,还有从水上岭南诗路互动交流的国外的诗人。三者的交融深度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
他盛赞,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的决策十分正确。为此,他特提出如下策划创意,提出岭南诗路概念;梳理岭南诗路线路;打响岭南诗路品牌;加大岭南诗路的作品、理论整理研究;扶植岭南诗路诗歌(含诗词、辞赋、民歌、歌词、音乐)作家创作;设立广州或岭南诗歌音乐奖;举办岭南或广州国际诗歌音乐旅游节;在屈大均故里设立岭南诗歌村等等;举办诗人采风活动;开展大中小学生岭南诗路研学活动;以诗推动远方,推动广州以及岭南的诗歌文化旅游。
这次讲座是由广州市文化馆、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主办,花城诗社、羊城诗社承办,中国矿大广东校友会,广东省文促汇高校文体发展中心,文促汇书画联盟,文促汇诗歌人文艺术联盟协办的“文化中国,诗意广州”端午文化活动周大型文化系列讲座,连开六场。
欢迎大家查阅广州市文化馆公众号按时前往听讲,在史与诗的交汇中,一起感受传统文化、共迎端午佳节;重温诗词经典、品悟家国情怀。活动期间,大家还将分享赞助的湖南汨罗屈之源粽子,以此纪念屈原,传承屈原文化。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社会、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广州市海珠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