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 家
作者:山佳
提起搬家,我就心潮翻腾,无法用语言表达。那“居无定所”的日子和一次次搬家的情形让我思绪万千。心酸、无奈、喜悦、幸福交织在一起,亦苦亦甜,奏响了我的人生交响曲。
我和爱人是1983年结婚的。那时,我和爱人都是从学校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我的家境贫寒,别说彩礼,任何东西都没有给爱人买,我们把两人的东西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当初我们的全部家当是:每人一辆自行车,爱人的一个小竹箱,是岳父使用过的;我的一个小木箱,是去烟台上学时哥哥买的;另外同学给我买了一张直径0.8米的圆桌。“新房”是外单位临时办公的一间办公室。白天同志们办公,晚上就是我们夫妻的宿舍。
当时我们感到很幸福,但同时又感觉有些惴惴不安,办公室毕竟不是居住之所。结婚一个月后,我们决定租赁房屋居住。从此我们开始了十次搬家之旅。
第一次,我们在东关村租了一间土屋,土屋建筑面积10.5平米。这次搬家非常简单,我们在单位借了一张2×1.2米的木床,把零星东西和床一次送到出租屋,回来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到出租屋。第一次搬家完成。出租屋除了安下一张床和一个圆桌,就难以放下其它东西。但为了生活,我们新添了两把折叠椅和简单的炊具。自行车和做饭用的蜂窝煤炉放在院子里。如果下雨,自行车挨淋,把蜂窝煤炉放在屋内门口。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居住。虽然简陋,可是我们夫妻二人独居的场所,也算是个家啊!
夏天那个热啊!真得难以生活。住了半年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搬家。
我们在中街租了三间土屋,感觉那是何等的宽敞啊!在同学的帮助下,我们用地排车一次把东西拉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在中街租的房子空荡荡的,为了我们未来的孩子出生后方便,我们添置了一张2×1.4米的大床。一位同学照顾我,借与我两把折叠椅。房子虽然宽敞了,可吃水需要到邻居家取,生活很不方便。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但农村有个风俗,不允许别人在出租屋里生孩子。在中街住了不到半年,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搬家。
第三次“安家”异常的艰难,在没有房子住的情况下,我爱人单位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住进了三位老师集体办公的一间办公室。白天三位老师正常办公,爱人则在办公室一隅看孩子;晚上老师下班,我才能“回家”休息。当时我感到无比的尴尬,我为没有能力照顾好爱人和女儿心痛啊!
幸亏有朋友帮忙,在学校办公室住了两个月之后,我们又搬入了东关村大队部的三间土屋中。这期间我们又添置了一个大立橱。
1985年春季,我的单位分给我一间办公室(其实就是居住),我又在办公室对面盖了一间小屋。我和爱人、女儿高高兴兴地搬到了自己单位的住处。总算结束了“流浪”生活。
1988年办公区改造,我们又到宋楼村租赁房子。
1989年春,单位家属院建好,我分得一处两间正屋的小院。我们又大兴土木,在院内新盖两间南屋,一家人才算搬入了自己的家。在此又增添了黑白电视机、一张床、一对沙发等日用品。
到此,我们有了真正意义上来说自己的家,当时就好比中了大奖一样高兴。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我们也经常把我母亲或我岳父母接来住上几天。在人们面前我们也可以直起腰来说话了。
由于房子质量问题,雨天经常漏雨,1996年我们又在单位家属院调剂了一次。1998年,单位家属院拆迁建家属楼,我们再次去东关朋友家居住。这次外出居住虽然不情愿,但我们却看到了希望,还是很高兴的。
2001年秋季,单位家属楼竣工,我们终于搬进了朝思暮想的家属楼。我们把我岳父接来一起生活,冬天又把我母亲从农村接来。家中有老人、有孩子,一大家人和和睦睦。妻妹、内弟也经常过来看望老人。家中处处充满了温馨的亲情。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生真正意义的家了。
我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儿啊!搬家十年穷啊!”
“娘啊!其实,我们前九次搬家,真的没有东西可丢,只是这第十次算是有些损失吧!”我深有体会地回答。
在十八年中我们搬了十次家,感觉真得应了“十全十美”这句俗语。所以,我们搬进家属楼,计划在此住一辈子。生活条件好了,原来的家具全部换新,同时又增加了时兴的彩电、冰箱、微机等,可以说进入了“小康社会”。
在历经的十次搬家岁月里,我感受到了世间的亲情冷暖。历经春夏秋冬的洗礼,我们已由风华正茂的小青年到了不惑之年。岁月无情催人老,如今我们已到花甲之年。
搬家,从开始的容易到如今的难,回味起来令人感叹不已。从前我十次搬家,皆是生活所迫。如今,生活安逸,我再也不想搬家,可女婿、女儿有孝心,给我们购置了电梯房。又要搬家了,看着满屋的物件,我是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愁的是如今搬家太难了,可不是当初搬家那么容易。特别是如今搬家又要丢弃一些物件,每一物件价值就相当于我们当初全部家当的价值,丢弃这些物件我真的恋恋不舍,因为这些物件包含着我的喜怒哀乐和我失去的流年岁月。那种感情无法言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个故事组成了人生的图画,一幅幅图画汇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它包含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与世间沧桑,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如今搬家则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不愿意搬家,但也不反对搬家。我为自己生活在家庭和睦、社会的和谐的国度里而欣慰与自豪。
2023.05.28
【作者简介】
崔同禹,笔名山佳,男,山东省东阿县人,退休警官,文学爱好者。在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4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