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一
时隔经年,又一次陪同朋友到重庆瓷器口古镇游览闲逛,往昔的破、旧、烂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規范的街区和刻意的高仿,往昔所能带给我们的怀旧感和对光阴的敬仰也在这新近开发的高大上面前,只剩下了残存的城门、黄桷老树和不变的夕陽。
商业大势下的古镇村落,也如开发前的预想,千镇一面,难有思想。
反而是那些过往的烟火,小镇上不起眼那些人文的癫狂,一个不经意小街拐角的一束野花,踏着碎石板路与同伴一起穿过旧城门去感受江畔的时光,让人有一种踏实、温馨和似曾相似的流年一样。
N年前,曾与好友一起,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慕名对磁器口小街一个文艺范的“西窗〞书院进行时光的丈量,感触颇深,迄今难忘。
光阴易逝,波光流长,於時便有了下面的这篇短文,古镇改造,金碧小街在古镇改造中也已拆除,但记忆中的那小街、那小院和那破旧中带着韵味的书院“西窗”却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辰跃入脑际,让你对它有种浅浅的惦记和对过往的一种回望。
一一欧陽

《高度关注》古镇书院有“西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这首古诗,应時应景,在这秋日,诗情画意,让人深思,惹人遐想。
一条千年的石板路,一株古老的黄桷树,一栋黄白相间的斑驳小楼,几扇彩色靓丽的古朴“西窗〞。
一江碧水,几度夕阳,溪畔皓月,满满的让人心潮涌动,带着诗意的涟漪,去把这所新近落成,名头渐响,深藏古镇深处的书院去看个仔细,觅个端祥。

重庆磁器口古镇,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街,古朴苍劲,原貌正装,游人如织,美名远掦。
古镇因其同時拥有重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重庆红岩文化于一炉而名噪於世。
又因“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而受到各界褒奖。

“西窗“书院坐落於磁器口古镇金碧正街六号(俗称磁器口小街),随坡就势,曲径相向,闹中取静,寓意非常。
几位热爱阅读、写作,酷爱旅行、热爱生活的八零后青年用他们独到的视觉和另类的思想,以文会友,用心打造出极富文青色彩的“诺亚方舟“和年轻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书院临街,由一幢小三层的旧楼改造,方正有形,据岸瞰江,色泽靓丽,有模有样。
“西窗“书院的每一处布局与细节考量、每一个老旧物件的修复、定模和选样、每一种色彩的运用和涂绘,每一本书籍的选调、配套和精装,都出自他们几人之手,体现出了很高的设计思路和审美素养。
“西窗“书院既是这些文青们聚会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小资生活状态的第一现场。

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对过往尊崇有方。
“香茗洗心尘,微风卷书香。〞
是读书人的境界。
在“西窗“书院,这种感觉更是如影随形、近身难忘、不知不觉,让你去感悟、去体验那渐逝渐去的流年時光......

品读时,雕花旧案、绿壁红墙,会有煎茶水响。
静心时,清茶小茗,观溪望江,还有斜阳入堂。
辉映茶韵水汽袅袅,掩卷沉思小憩冥想。
这样的静谧是怎样的禅定世界?
这样的环境又是怎样的空灵安祥?
“西窗“书院就是这样,初见惊艳,再视无旁,经历了就会过目不忘。

在此涌读是通往禅定彼岸的捷径,在此发呆、静坐也是現代生活压力的一种完美释放。
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和难以言表的美好,让你的内心也变的娴静细碎和流波荡漾。
假以時日,若能内置深化、互动增强、文旅与训培并用,必将古镇竞秀,业惊四方。
2018.10.23(农历戉戌年九月十三)霜降,彥來记於磁器口古镇小街、斜倚“书院〞,慢读“西窗”。
2023.6.15日(农历癸卯年四月二十八)彦来记於重庆,瞬间有感记於沙区陶然居VIP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