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卫铁生,辽宁人,现居深圳。出版诗文集十六部。

卫铁生.断章29首
1
煮了一碗混沌
老子煮了一碗混沌
此老子非彼老子
2
擦了脸上的汗
又擦了身上的
干爽了
外面却下起黄梅雨
3
爱细支烟
爱很细的腰
这年头儿
楚王是烟草牌子
4
泡了一杯树叶
老畜吧嗒吧嗒嘴
很悠闲
5
朋友画一幅鹰和熊
水墨很淡
兑了太多水
6
把沸腾的食物
先放进冰箱
等凉了再吃掉
结果却忘了
冻成一个雕像
7
路过精神病院
听到有人读我的诗
8
一棵白菜
切了,炖了,吃了
一棵白菜不见了
9
古代遗留下的
一幅水墨画
发炎了
10
我从城市出来
回首看看衣冠冢
11
雷声不断
天很黑
苍白已结束
12
我不写诗了
已死去多年了
小冤家
可以禁言了
13
在雷声闪电中
猫头鹰昨晚开始叫
今天一直在叫
突然想起老家一句俗语
不怕猫头鹰叫
就怕猫头鹰笑
14
找一个古文字
拆开又拼接
其间,我转了三次身
停顿过多次
最后不玩了
叼一块骨头去糊口
15
下棋的说
卒子过河
自己都不能等自己
生死都得向前
我在棋摊边看了一会儿
想想无名逝者
唉了一声
16
好友说:
你见到的这些斑驳
都是我的欲言又止。
我照一下镜子
掉水银的脸
活着一样寂静。
17
雨不停地下
晾晒的骨肉散发霉味
18
只能禁足
把历史在阁楼里绣花。
我低头族般糊涂
任颈椎增生。
真的不能去外面了
坍塌到处都是
包括一个老顽童的死。
19
荷花展来了
观赏的人群漂浮在水面上
淤泥里隐瞒白色的藕
20
村超火了
那个抱梅西的少年
可能没想去抱
脚上粘着泥巴的至亲
21
中国好声音一直在选拔
炒得家喻户晓
突然想到一句老话
将军坟前无人问
戏子家事天下事
22
天天连雨天
没有诗,只剩湿
请老天爷开眼
给诗人们
晒晒尸首的机会
23
蚂蚁淹在洞穴
彼此奚落垂死挣扎
骂同族最厉害的
被评为教授专家
在更多遮风挡雨的
蚂蚁们的身后
24
拔火罐排湿气
露出前胸后背大长腿
只遮住一点点隐私
养生店老板建议
能不能脸上也拔一罐
25
今天父亲节
贫僧说
没什么过的
太俗气了
26
我焚香沐浴
刮了胡须
找个供台坐下来
身旁是放下的屠刀
27
他叛变了
去别人家发达的机器中
落户并生儿育女
他说这是打入敌人内部
去偷文明
28
不久就是端午节了
他们正筹备晚会
用祖宗娱乐
这些孙子做得不错
29
某人愤怒对我说
母亲节父亲节
是纪念逝者的舶来品
国人过这种节
成何体统
榆钱儿读诗:
1、“此老子”,混沌糊涂之人也。特征是腹内草莽却为雕虫小计而妄自尊大,自封为老子天下第一。“彼老子”是道家始祖,名李耳,字聃。奉劝“此老子”去读读“彼老子”,也许会启蒙于道法自然。
2、粘湿连绵梅雨天,身心难以干爽。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啊。
3、“楚王”含义之双解:楚王爱细腰,骄纵奢靡;草民爱细烟,苦闷挣扎。可叹草民如阿Q,命运终生不得自主,又何以为王?
4、这几句写老人,很俭朴很闲适。“泡了一杯树叶/老畜吧嗒吧嗒嘴/很悠闲”。只是“老畜”一词,让我想起古诗中的那幅画面,有浮生奔忙的解脱,也有隐隐的寂凉哀伤:“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 夕阳。”
5、墨画的鹰和熊,兑了太多水,失去了英武锐气;人群中的鹰和熊,是否也迫于许多压力,不得不敛抑锋芒?
6、做事情还是趁热打铁好。否则,放一放,“冻成一个雕像”,再也难以激起冲动和兴趣,比黄花菜凉了还难逆转。
7、写诗的人是疯子吗?读懂诗的人也是同类疯病吗?未必。诗人与精神病人,有常人难以理解的另一重世界,另一重思维和表达方式罢了。
8、一棵白菜,安于卑微,听天由命,默默无闻活,无声无息死。一棵白菜像极了一生清白简单、任人宰割的小人物。
9、自然环境污染恶化,仿佛难以康复的“发炎”重症患者。唉唉,古代风景画里的青山绿水很难见到了……
10、这城市文明里活着的“衣冠冢”,是对“行尸走肉”的另类注释吗?身心回归大自然的渴盼,切矣!
11、海燕的信念:轰隆隆的雷声一定会冲破黑暗,撕毁这沉闷窒息了无生气的“苍白”,迎来雨霁云开呼吸清爽的新天地!
12、那些与诗为敌的“小冤家”,难道真有毁灭一颗诗心的力量?唉唉,做一个抒写真性情的诗人多么难,做一个不媚权不媚俗的风骨诗人难上难!
13、这是善恶较量中最可怕的事情:坏人赢了。狞厉的笑声中,又有多少无辜生命要被送上断头台了!
14、贫穷与奴性的可怜可悲在于,它迫使一个人于再三的矛盾犹豫中最终选择了灵魂的屈服,进而丧失尊严,背叛祖宗,成为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败家子和流浪者。
15、过河卒,身不由己的炮灰。从疆场到职场到各种利益圈,敌对双方明枪暗箭的激战中,多少不明就里的小人物和愚忠者被蛊惑,被煽动,被怂恿,结局竟成了过河卒一样无辜的牺牲品啊!
16、窥镜自视,满脸“斑驳”都在诠释“沧桑” 一词。唉唉,别问我此生都经历了什么,因为言辞难尽不好说,更或者是不能说,我只能“欲言又止”。
不是镜子老旧,是镜中人已老朽枯瘦的“掉水银”。活着惊险,还是闭嘴少说话吧,“活着一样寂静”,其实这样的活着与死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唉唉,到老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17、阴晦潮湿的环境,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诗人对现实阴暗面的深重忧虑弥漫于字行。读此,想起闻一多的《死水》了,物极必反,绝望尽头,一定孕育着希望与新生: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8、文化环境之一隅,太恐怖。为文者“只能禁足”,只能粉饰,把“历史在阁楼里绣花”。何也?因为说真话就可能被盯睄,身家性命危情四伏。所以举手投足必得小心翼翼,如鲁迅所言“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或者都抱着手机装糊涂,“我低头族般糊涂/任颈椎增生”,甚而至于隔岸观火,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瞎起哄。
批露真相的文字不允许发表,正义智识者愤懑若何?重读鲁迅诗句可知也:“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真的不能去外面了”,文化的“坍塌到处都是,包括一个老顽童的死”。“老顽童”,应该是指阅历沧桑、洞悉世事、不惮于嘻谑怒骂的民间老者,却也难防文化异己的明枪暗箭啊。
19、世间荣耀舞台,出场者大多是艳丽配角和赶热闹的游人看客。而核心精华却往往默默屈居幕后,少人关注。
20、现实上演了一场偶像崇拜的戏剧,以情节出乎众人意料而霸屏,而搅动與论。这是闹剧?喜剧?还是发人深思的正剧?诗人的调侃有点犀利:“那个少年/可能没想去抱/脚上粘着泥巴的至亲”。
21、读这几句爆炒的好声音,竟不恰当地想起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了。那些警示轰鸣耳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2、阴湿发霉、精神窒息、苟延馋喘的人文环境中,诗人想要伪造晴朗美妙的诗意,多么难!盼人间祥和清明,抒写美好的诗心绝处逢生!
2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踩着为自己“遮风挡雨的蚂蚁们”的尸体,那些“骂同类最牛的/被评为教授专家”。小人物内部的倾轧,其残虐之甚,往往出乎常人的想象啊!
24、借科学或养生之名,泯人伦廉耻之心,污人眼,浊世风。此等不要脸的现象,何时休?
25、这个“贫僧”是阿Q后裔无疑了,假想唯己高贵世人皆俗,也算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了。
26、杀人不眨眼、恶贯满盈的刽子手,真的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吗?我不信。历经千难万险的修行,而命运还攥在别人手里的小人物都不信。
27、也许正因为自家的落后不“发达”不“文明”,才导致“他叛变了/去别人家发达的机器中/落户并生儿育女”吧?而这种向往和投奔为什么要偷偷摸摸贼一样呢?
28、端午节的演变至今,在很多“孙子”后人这里变了味:“用祖宗娱乐”!屈子若有灵知,该怎样仰问九天长太息,为愤懑《离骚》写续篇?
29、先不说父亲节是纪念逝者的理解多么无知,就因为是“舶来品”就坚决抵制以示自己之爱国,岂不是偏狭之极?外国的月亮,到底比中国的圆还是残?你去问月亮吧。
榆钱儿,汉中人,现居广州。退休教师,爱好广泛,喜欢诗歌音乐绘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