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上八旬父亲逛北京
杨舟平
母亲在世时,一辈子节俭的父亲每每和我谈及外出旅游时总说:“明年吧,我和你妈还没准备好!”真所谓世事难料,2011年9月,向来健康的母亲突然一病不起,多方医治无效刚逾古稀就离开了她深爱的子女。
留下父亲孤单一人,虽请了保姆,但我们姐弟三人还是放心不下,每到周末总不约而同去看看他老人家。有一次我又埋怨父亲:“我妈在世时有多少次外出机会,都是因为你怕花钱,一次次错过了!现在想起来多么遗憾!我妈一辈子没坐过飞机,连火车也没坐过,真是无法弥补。”父亲说:“我也没坐过飞机,飞机坐上舒服吗?”也许父亲无意的一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我:父亲现身体状况基本还可以,何不带上他外出坐一回飞机,旅游一次,毕竟已满八十岁的人了,也算了却我对父亲的一桩心愿,也弥补了我对母亲的遗憾。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先是一惊,接着满面笑容地说:“我这个年龄了,(外出旅游)旅行社能同意吗?”我说:“这你就不管了,我联系旅行社”。
天随人愿,2016年6月初,妻子所带的高三年级学生参加完高考,高三老师就可以休假了,妻子提议要我利用休年假陪她去北京玩,我一想老父亲也没去过北京,何不带上父亲一同去!妻子一听很赞同,我就带上父亲去旅行社,工作人员一看父亲身份证很吃惊的说:“八十岁以上老人坐飞机要先体检,有体检证明才可订机票”,我于是又带父亲去医院做了体检,结果显示“心脏、血压”等均正常,医生爽快开了证明。六月中旬一个天气很好的下午,我和妻子带上父亲旅游成行了,坐上了赶往机场的旅行社的车子。

在咸阳机场,父亲看了纵横交错的机场立交,感慨地说:“这路太复杂了,司机的记忆太厉害了,这么复杂的路都能记下。”其实我看司机也是按导航指引走的,只是父亲不知道罢了。经过繁琐的机场安检,总算登机了。坐上飞机后父亲显得很惊奇,东瞅瞅西瞅瞅,问这问那,我帮他系好安全带后,父亲又不时系上又打开,还问我:“飞机上有没有厕所”,我以为父亲要上厕所就说:“我带你去”,父亲说:“不想上,只是问问”,我就说:“带你去看看”,父亲好奇地随我,恰好没人上厕所,我特意打开厕所门,让父亲看了看飞机的厕所,父亲说:“厕所虽然很干净,只是太小了”。我笑而未答。到达北京机场已是华灯初上,恢宏气派、尽显现代气息的首都机场连我都觉得眼花缭乱,两年没到北京机场变化就这么大,真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父亲更是瞪大眼睛,连说:“比咸阳机场还大,不愧是首都机场”。我急忙百度了一下,对父亲说:“北京机场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机场”。
回到下榻的宾馆,我问父亲:“来北京最想看啥”父亲说:“最大愿望有两个,一是看看天安门,瞻仰毛主席遗容;二是看看长城,体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觉。”我说:“好,这两个愿望绝对满足,旅行社行程正好有安排。”因为父亲这一代人,生在解放前,长在新中国,虽说吃过好多苦,但对毛主席怀有很深的感情,我完全可以理解。

参观天安门广场自然先要看升国旗。凌晨四点多我们的旅行团队就起床出发了,为的是争取一个观看升旗的好位置。六月的北京,乍热还冷,虽是凌晨晴朗的夜空,但依然感觉嗖嗖的冷。一路上父亲兴致很高,一点也不疲惫,眼睛不时看看窗外风景。到达天安门广场时,天已蒙蒙亮,真是“莫到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广场已是黑压压一片人,到处可见导游的小旗子,经过安检后,我让父亲站在一个相对有利观看升旗的地形,当武警矫健的步伐从天安门迈出,父亲更是踮脚瞪大了眼睛,神情严肃,全神贯注瞩目观看,还喃喃地说:“看升旗应该敬礼的!” 我想可能和父亲早年当过兵有关。看完升旗仪式我们就在广场转悠拍照,过了一个多小时,就开始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在纪念堂前父亲郑重其事地买了一束花,而且坚持他自己掏钱,当走到毛主席水晶棺前,父亲表情凝重地瞻仰着毛主席遗容,献花时我发现父亲的眼睛湿润了。

第四天是游长城,我们坐车从宾馆出发大约摇摇晃晃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位于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脚下,只见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终于呈现在眼前,父亲显得异常激动,当我们走到景区门口,在立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父亲说:“给我在这照张相”,我很快用手机连拍了几张。接着我们正式开始登长城,我担心父亲的体力,父亲已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没事,既然来了就要登,这是我一生第一次登长城,也是最后一次了,走!”我们就拾级而上,我尽量扶着父亲慢步攀登,毕竟八十高龄,爬到中途,父亲有些气喘吁吁,我说:“要不我们再不往上爬了”,父亲歇了歇执意要爬,周围游客无不对父亲的攀登精神驻目点赞。阳光朗朗地照着,微风暖暖地吹着,我又拿起手机,把父亲背倚群山,脚踏长城,临风远眺的耄耄身影定格为永恒。再离大约五六百米就是长城最高处敌楼了,我见父亲脸色有点发白就劝不要再登了,父亲说:“也好,总算登上长城了”。我虽感遗憾没登上长城最高处,但陪父亲登长城的愿望总算实现了,也终于了却了我的一桩遗憾,人生不正是不断消除遗憾的过程吗?尽孝,经不起等待啊!

接下来的两天是游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导游是个小伙子,北京人,很热情,在参观时间、出行上很照顾父亲,还专门把靠近车门的两个座位留给我们父子俩,父亲身体也很给力,一路上基本和大家步调一致。
返程时旅行社本来安排在宝鸡下火车,我和妻子商议后在西安下车坐高铁回家,让父亲第一次体验一下坐飞驰电掣的高铁感觉,父亲坐上高铁显得十分惬意和自豪,一路上不住说:“这比火车还要稳,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得太快了”!
2017年6月20日初稿
2023年6月17日修改
作者简介: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首届丝路散文奖获得者,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都市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一城烟雨》等。作品多篇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试题。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人民日报》《中国早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散文精选》《延河》《美文》《秦岭文学》《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50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