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 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称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 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 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 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期微刊既以《端午》为题,缅怀屈原,传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癸卯端午占句
李殿仁(北京)
玉兔迎端午,临江祭圣贤。
修文歌菊蕙,增智探源泉。
风节人人敬,诗才代代传。
复兴期我辈,报国续宏篇。
端午祭屈原(新韵)
陈旭榜
竞渡龙舟鼓震天,香甜糯粽祭屈原。
中华儿女哀思涌,作赋吟诗颂古贤。
端阳叹
李孟书(湖北)
癸卯端阳盼吉祥,日龙星宿泪心伤。
禳除灾祸须中正,可惜基铺不好商。
又到五月话端阳
梁同余(连云港)
一
岁岁年年草木芳,千家万户过端阳。
返乡游子爹娘拜,守宅老翁佳节忙。
妈妈锅中烧艾水,娃娃脖上挂香囊。
每逢此刻心心切,糯粽牵情慢慢尝。
二
又逢端午菜肴烹,饮食传承独特生。
五色扣绒沿旧习,三更糯粽寄深情。
抖音观看龙舟渡,网络频听戏剧声。
百世流芳今古颂,枝头明月洒郊城。
端午吟
雷锦泮(美国)
蒸炎盛夏暖端阳,过雨飞泉润故乡。
柳絮丝丝藏月色,菱花朵朵角莲房。
千年抱恨离魂苦,万古横流诗骨香。
楚界秦亡今日静,吴门蜀破夜来长。
端午屈原祭
史少华(大连)
投江怨恨未彷徨,从此黎民寄粽香。
赤胆寸心悬日月,金函千载震潇湘。
独留天问前途渺,难挽时危故国亡。
自古忠臣寻梦远,处今夙愿祭端阳。
浓情端午
陈克潮
百花端午恋农家,爹爱情深笑脸娃。
红枣米粘娘自乐,粽香磨碾唱天涯。
邻居热气层层绿,比赛龙舟灿灿霞。
民想屈原共祭奠,艾蒿庭院庆中华。
端午
李青
榴花照眼映芳枝,插艾临风香满池。
竞渡龙舟怀屈子,争投角黍吊湘累。
国殇哀郢招魂赋,惜往怀沙绝命诗。
抱石空遗千古恨,汨罗江畔送哀思。
端午有怀
刘清云(山东)
汨罗江水浪花行,闻听屈原天问声。
误国谗言民失所,惊心官路帝无情。
离骚一曲千年颂,辞赋九章几万程。
留给后人歌不尽,端阳祭奠故贤英。
端午节感怀
张生福(湖北)
梅雨潇潇端午至,情浓佳节粽飘香。
门悬艾草驱寒湿,酒兑雄黄保健康。
屈子贤才诗励志,离骚有韵祭神殇。
龙舟竞技三江水,大爱传承四海祥。
端午节临吊屈原
方少春
湘君遗墨满江乡,曾向风骚说楚狂。
九曲清流归浩淼,百年高阁展锋芒。
山林未老心逾冷,泉石多情意自凉。
一段幽香无奈处,故家诗史付留芳。
端午怀屈子
傅瑜
时值端阳访屈沱,龙舟竞发似飞梭。
离骚奏响千秋韵,天问掀腾万顷波。
荆楚风云扬浩气,湘沅泪雨起悲歌。
舍身一跃忠魂铸,水恸山哀祭汨罗。
端午缅怀屈原(通韵)
王新会(北京)
忠贞大爱史空前,泣血丹书胆剑篇。
哀郢直陈别境恨,离骚无悔放逐冤。
冥思漫漫国殇路,求索茫茫九辩源。
长伴汨罗魂不泯,精神千古耀河山。
祭屈原
祝秀红(江苏)
端阳舟快艾蒿青,遥念屈原憎极明。
楚地修书国为重,汨罗投水命看轻。
九州四海心装爱,五岳三山粽是情。
荡气离骚华夏动,回肠天问世间惊。
端午节
薛有毅(山西榆次)
夏日榴红糯粽香,何曾詈诅那君王。
馋言汨水投江恨,蜚语罗河败郢亡。
幸有离骚佳句在,亦存天问妙文藏。
龙舟竞技屈原祭,双五九歌连九章。
端午祭
邹平力(江西)
端午非遗首节存,汨罗江畔吊沉原。
龙舟竞渡擂铜鼓,艾酒凭河舞彩幡。
泣血离骚千古诵,回肠天问万年冤。
楚波微雨缅忠义,柳听桨声器宇轩。
端午抒怀
焦昌荣(湖北)
竞渡龙舟复鼓琴,离骚弹尽袅余音。
尤悲湘水鸣冤曲,长警国人醒世心。
千载忠魂忠耿耿,九州祭众祭忱忱。
挚情化作黄昏颂,一抹残阳吊古今。
粽子祭屈原
陆军木(湖北)
轮回时序又端阳,怀念灵均去远方。
为国操心捐妙策,爱民尽力播芳香。
惜遭奸佞猜情挠,可恨昏君逆德扬。
长叹湘江泥浊滚,后来粽祭屈原郎。
端午寄怀
李曰助 (山东)
又是新包粽子香,遥瞻汨水泪汪汪。
几多忠烈抛荒野,些许冤魂投大洋。
耳畔离骚漫漫颂,胸中天问汹汹场。
长江滚滚仍东去,不见当年爱国郎。
端阳哀郢
胡新华(湖北)
寻常巷陌满菖蒲,遥忆当年屈左徒。
香草诗名驰宇内,美轮政见盖群儒。
灭亡楚国张仪计,流放灵均熊氏愚。
但使斯人不迁逐,六雄未必尽遭屠。
端阳节祭圣贤。
梁少华(广东)
端阳艾草舞翩跹,碧水祥云祭圣贤。
一曲离骚铭志义,九歌感慨动心弦。
循环往复精神在,荏苒兴亡历史迁。
竞渡龙舟情沸涌,英雄浩气荡长天。
谒屈原故里(新韵)
李秀廷(山西)
峡江楚韵绕香坪,瑞霭丝竹两岸轻。
照面井前留正气,读书洞里觅诗声。
惊天一跃千年远,动地九歌三万重。
角粽龙舟今有祭,再开浪漫领新风。
端午节
夏启广(湖北武穴)
千家万户又团圆,共度端阳锣鼓旋。
香艾插门芬馥溢,仙姑包粽素丝缠。
雄黄美酒驱邪气,竞渡龙舟吊古贤。
爱国情怀人敬仰,九歌一曲问苍天。
端午节感怀(新韵)
黎来荣
荔枝粽子溢香甜,追念英雄洒纸钱。
龙棹江河流水唱,健儿精力鼓声前。
离骚千古路途远,荆楚三川波浪连。
盛世中华振兴日,欢歌笑语四方传。
依韵梁社长《又到五月话端阳》
赵传勤 (山东)
岁岁年年五月忙,抢收抢种过端阳。
朔方万户凭河祭,南国千帆竞渡狂。
早煮枣羹甜浸米,新蒸粽子味飘香。
雄黄美酒驱瘟好,橘颂离骚世代扬。
端午缅怀屈原
田义锦(湖南)
可叹怀沙诗赋绝,痴心落拓泪罗河。
行情振动大朝野,排解忧民忧国疴。
抛命求生千古越,舍身避馅纠缠磨。
留名史册不除恨,唯愿普天长久和。
端阳寄情屈原
梁步荣
青丝芦叶裹端阳,白玉红珠大义装。
巫峡词宗心报国,汨罗诗祖韵流芳。
英雄忠魄百年皓,楚汉高名万古昂。
筑梦中华歌俊杰,清吟盛世慨而慷。
端午祭屈原
陈春玲
离骚咏唱九州同,天问铿锵震宇穹。
壮志难酬倾血泪,精神不朽贯霞虹。
赛舟熏艾千家祭,炊粽思贤万众崇。
每到端阳旗鼓展,诗腾浩气永铭功。
过端午祭屈原(通韵)
林进喜(北京)
龙舟肉粽饮雄黄,祭祖除邪佩艾菖。
楚郡国丧哭志士,庶民设奠悼忠良。
精书天问离骚赋,绝笔怀沙入九章。
探索求真吾上下,名言万古赞无双。
三思屈原.汨罗江上悼屈原
汪汉云(安徽天长)
汨罗江上悼忠臣,泪水横流心似焚。
本应保身寻复楚,可知留眼看亡秦?
众生尽醉当须醉,举世皆昏何不昏?
冒眜发声非本意,贤人未及一渔人。
端午节
黄召晨(山东)
艾草飘香粽叶鲜,端阳节里忆先贤。
秭归岁岁怀渔父,汩水悠悠渡赛船。
细品离骚飞利箭,漫吟天问握长鞭。
榴花助饮雄黄酒,弯月催人咏梦年。
端午节
贾建山(郑州)
今逢节日是端阳,户户门头插艾香。
鸟迹声催通耳进,龙舟竞渡激情狂。
欢歌盛世民安乐,逸兴初心愿吉祥。
一派生机新景绘,升平四海尽风光。
端午诗二首
仲召华
一
清流千古汨罗江,謇謇灵均罹祸殃。
正论难期君悔悟,谗言终至国危亡;
忧心无诉离骚赋,壮节空余天问章;
兰蕙芳魂今尚在,龙舟角黍寄衷肠。
二
龙舟竞渡又端阳,凭吊先贤酹酒浆。
汨水悠悠怀屈子,浙江滚滚哭曹娘;
鞭尸楚墓舒家恨,抉目吴门笑国殇;
莫叹争臣多厄运,星移斗转独辉煌。
端午节缅怀屈原(通韵)
周守军(江苏 沭阳)
一
忠贞大爱叩池宫,泣血丹书怀满胸。
天问可亲无悔恨,楚辞离奇有磐松。
冥思漫漫人生路,苦想茫茫万事通。
悲叹一声泯罗水,离骚千古惠苍穹。
二
一年又到粽飘香,堪问诗词有几章。
不见当时君主在,唯存昔日汨罗常。
浪花滚滚流飞去,骚话连连诉苦肠。
笑语声中万般好,甜歌永唱祖国昌。
端午感怀
杨宏林(安徽)
汨罗江水碧悠悠,屈子情怀万代讴。
天问千般愁未断,离骚一曲恨难休。
年年纪念欣包粽,节节相逢乐竞舟。
历尽风风和雨雨,中华崛起笑昂头。
端午感怀
妙华
六月榴红似火烧,年年楚粽共今朝。
悲歌天地终纷涕,太息禾秧半灼焦。
舟楫千寻灵可慰,江山几度恨难消。
离骚直欲吟东阁,心送烟云过断桥。
端午祭屈原
刘东和(山东)
汨罗素浪荡千年,端午离骚泣绪言。
哀郢皆知哀郢黛,问天不语问天难。
九歌未尽殇国恨,一世岂能奠梦安。
鼓角龙舟依旧在,英灵日月照河山。
端午感怀
朱梅香(江西)
汨罗江畔柳低垂,谁个平生未展眉。
爱国丹心随日艳,离骚锦绣与时琦。
龙舟划出康庄道,香粽邀来盛世医。
美梦成真天地笑,欲行千里趁良机。
端午怀屈子
雪棠
水满沅湘带雨浑,竞舟鼍鼓楚风存。
忠君惆怅暗伤忆,去国凄凉谁与论。
诗里三闾浮浪影,竹间九畹染苔痕。
一年一度江边祭,徒唤归来屈子魂。
端午吊屈原
王祯安
栉风沐雨正冠袍,佩芷披兰宿渚皋。
荆楚兴亡成别绪,黎民苦难化离骚。
问天未有天皇应,投水焉无水鬼遭。
屈子今人何以慰,龙舟角黍汨罗涛。
怀屈原
章传金(南京)
爱国一生气似钢,蒙冤被辱徙流亡。
屡番献策深沉没,数次遭谋揣挫伤。
明志丹心投汩水,昏朦紫阙失中梁。
千年永把忠臣祭,箫鼓龙舟表众肠。
话端午节
张兴军(江苏)
汨罗江水恨悠悠,干国功臣义未酬。
一代忠魂曾旧梦,九州掘起竞风流。
繁星点点哀思寄,明月清清墓志修。
荷叶难平前世怨,粽香可渡后人忧。
端午节抒怀
陈艳华
细雨熏风惠北疆,时逢端午忆沧桑。
银樽醇酒千杯醉,粽米金黄万缕香。
行走荒郊寻艾草,缅怀屈子动情肠。
青山满目夕辉美,岁月留痕两鬓霜。
端午祭屈原(新韵)
王兴建(江苏)
壮志难酬心火烧,诗林迁怒亮锋刀。
九歌高亢摇南岳,天问奇吟荡汨涛。
一任忠魂星月鉴,几回幻梦雾烟消。
龙舟米粽怀屈子,童腕霓虹系楚骚。
端午节祭屈原
陈瑞胡(广东)
五月来临粽果香,门支艾草过端阳。
龙舟竞渡沙河上,屈子追寻汩水旁。
天问悠悠思久远,离骚耸耸意深长。
舍生取义忠贞鉴,爱国精神世代扬。
端午祭
甄建设(纽约)
又逢端午赛龙舟,汉子高声斗激流。
蒲酒香飘三径处,艾符晓挂万家楼。
忠君作赋江河别,忧国离骚岁月留。
一代贤臣民敬仰,英魂豪气遍神州。
端午节缅怀屈原
程丽华(江西)
栀花绽笑颜,香粽祭屈原。
角黍菖蒲洒,龙舟赛鼓喧。
离骚悲九辩,华夏一臣冤。
浩气长存世,英雄永古传。
端午思屈原
赵木兰(浙江)
令节逢端午,千年思楚才。
鸱枭作鸾凤,龙柏视蒿莱。
庸政世风下,壅君亡国哀。
离骚魂不朽,光照九州怀。
端午节
胡享军(湖北)
悲愤离骚字,忧伤直问天。
昏王何聩耳,奸倿怎行船?
江水滔滔逝,忠魂恨恨旋。
我今来酹酒,粽子祭英贤。
谒屈子祠
仲召华
仰慕灵均久,登临屈子祠。
凝睛瞻赋阙,沐手抚诗碑。
名德清江阔,仁心玉笥危。
今逢端午节,祭酒溢金卮。
端午感怀
王元业(江苏)
每逢端午屈原祭,乱世英雄万古冤。
艾草悬门饮黄酒,离骚绝唱胜千言。
癸卯年端午节
王泽勇(安徽)
端午门头蒲草艾,汨罗河上赛舟忙。
民尊芈子话甜粽,客到江城颂九章。
端午怀屈子
俞政海
端午斯时缅远贤,民生国运苦心巅。
身逢乱世《怀沙》去,绝唱传承越万年。
端午节
陈大昌
一心一意满香圆,千古汨江忠泪泉。
万粽情丝牵挂念,屈原豪壮写新篇。
端午祭屈原(新韵)
窦建中
五月端阳糯粽香,龙舟竞渡汨罗江。
未酬壮志沉沙去,岁岁萦怀敬意长。
端午节屈原祭
吕祥利(南京)
楚辞之祖耀星河,求索精神世代歌。
路漫漫其修远景,忠心可鉴巡汨罗。
端午节
陈文章(河南)
负抱离骚投汨罗,忠言尽吐震天河。
非遗抚古宣端午,挂艾飞舟唱粽歌。
祭屈原
赵凯(辽宁)
橘颂怀沙向怒涛,三闾大义赋离骚。
忧民舍命今天假,端午安康挂艾蒿。
祭屈原
张九元
粽包楚梦寄哀思,艾挂雄心愤憾欺。
感慨难平悲远志,功名谁与话当时。
端午感叹
韩敬伟(徐州)
汨罗有幸葬忠臣,端午龙舟悼祭魂。
当下贪官灰脸垢,早该江水取三盆。
端午
佟云霞(南京)
彩线手中裹粽忙,时光惊叹又端阳。
千年格调相同处,门插青青艾叶香。
端午祭灵均
吕程(辽宁)
为何天问问无休,一曲离骚万古愁。
汨水涛涛东逝去,唯将浩气荐吴钩。
端午怀屈原
黄耀南(长沙)
一
谣诼纭纭竞可哀,灵均空有济时才。
湘流一洒牵情泪,怅惋秋江去不回。
二
青荃零落艾盈庭,渔父何辞我独醒。
汩水难淘亡楚恨,却为骚客播芳馨。
三
榴月彤彤艾草香,吴羮角黍祭端阳。
骚坛更有群贤集,唤起灵均诵九章。
浣溪沙·端午节
蔡乙健(加拿大)
龙舸横江过楚天,粽飘香馥醉人间。五花旗舞动神仙。
艾草青丝情意暖,竹枝红袖夜歌传。百年光景似云烟。
洞天春·端午祭屈原
傅常利
青山绿满江水,糯粽清香可嘴。百舸争流碧波翠,万人观光美。
英名亘古不废,胆魄今朝更贵。醒世诗文,诤臣宏论,千年无愧。
〔双调•河西六娘子〕端午寄怀
韩洪友
艾粽飘芳远流长,衣青秀米白香,千年祭渡波涛漾。常念寄吾邦,不忘汨罗江,楚骚昂浩气扬。
渔家傲·端午邻里情
何其山(山西太原)
上等江米名牌枣。厨间里手邻家嫂。煴火水开宜恰好。装锅灶。个大香甜还伶俏。
相敬如宾从不吵。包容理解猜疑少。有事从容登门找。互关照。欣然作首渔家傲。
〔仙吕•一半儿〕浴兰情
任春丽(山东)
又逢重五万家呈,角粽菖蒲拜世灵。波上百舟争渡名。浴兰情,一半儿悲欢一半儿醒。
鹧鸪天.端午思屈原
梁少华(广东)
华夏千秋荆楚风,征途漫漫忆英雄。汨罗江上愁云起,屈子心头梦日穷。
心已碎,志难雄,救民救国尽成空。满腔热血离骚泪,壮志难酬随水东。
行香子·端午祭
王凤岭(北京)
忧国忧民,抱石沉江。屈子壮举为兴邦。离骚天问,千载轩昂。赞豪情真,鸿鹄志,苦心良。
海河同祭,山川共念。志士英魂诉端阳。复兴华夏,无愧炎黄。愿人强健,军威武,国安康。
扬州慢•又是端阳
于艳萍(山东)
心底荷包,指尖岁月,几番角黍飘香。对窗前榴火,又酒入怀肠。有多少、芝兰情愫,纷匀左右,熏染行囊。便风尘、也难清零,多少沧桑。
几曾荏苒,许青葱、换作秋霜。逗橘颂床头,离骚几上,数点时光。惯看龙舟争渡,今还是、屈子文章。就清风明月,一杯还酹端阳。
临江仙·端午
朱华(镇江)
楚辞漫吟江上立,龙舟争渡匆匆。年年端午意无穷。为民天敢问,报国水流东。
万众一心潮涨起,复兴之势如虹。扬眉吐气乘长风。先生泉下笑,华夏梦圆中。
【安排令】端午节
冯良建(辽宁)
安排龙祖,安排辞祖,安排伍介和曹女,安排今日,过重五。
传承历序,传承景序。传承艾粽避瘟蛊,传承击棹,勇争渡。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癸卯端午吟
喻奇(辽宁)
九歌草木春,天问乾坤振。一朝赴汨水,千古传笺训。(带)鲜粽奠诗神,香囊润芳邻。奋力龙舟渡,寄情浩气存。殷殷,热血凝绝韵;频频,寸心聚壮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