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江文学》出刊2000期之际
陈凤朝
与《清江文学》胥全迎主编相识,大约已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退休时间不长,他还在淮钢公司担任宣传处长。
《淮水安澜》文学网是我和全迎网友尚未谋面就已相知互信的桥梁。记得当年我在淮水安澜上发表网络文学剧本《淮上八骊》,曾引发过一场关于抗战主导权的争论,全迎网友是全力支持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三观”与我相近的网友之一,当时我就感觉这位网友可以深交。
与全迎兄面对面交往,是众位文友到淮钢的一次采风活动。时任宣传处长的全迎兄,当仁不让负责全盘策划接待工作。记得当年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在淮网文学版主文心月带领下,实地踏看淮钢炼钢电炉与轧钢生产线,饶有兴致地观看淮钢厂史展览,认真座谈体会收获。由于全迎兄组织周到、安排得当,整个采风活动给大家留下很深印象。时至今日,回想起当年一行人头戴安全帽,在车间观看电炉轰鸣、殷红钢板进入轧机口钢花四溅的场景,仍觉惊心动魄、历历在目,感受了现代钢铁工业的震撼力。
之后与全迎兄的交往就逐渐频繁了起来。他的著作《忆清江》出版,与读者见面会我在现场;电影《芳华》放映,与几位文友相约观影,在影城捧茗共抒观后随感;文友郭应昭新书《淮水悠悠》出版,再次相遇。记得当时还巧遇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因病缺岗,急需有人顶上。我知道他当时刚刚退休,便向会长讲了胥的情况,范会长当即表示同意,并让我征求下他的意见。大概是全迎兄此时已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了安排,他婉拒了范会长的邀请。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他的退休生活安排,就是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文化品牌《都市头条·清江文学》。
《清江文学》创办于2020年新春之后不久。记得当时我看到全迎给刊物所起的名字《清江文学》,便立马感觉刊名特别美,给人一种怀旧、清澈的感觉。唯一当时我稍有点不放心的是,“清江”这一命名,是否会与其它文学品牌撞车。因为我当时正在收集《淮安抗战英烈群雕》一书的烈士事迹,知道中国文坛年龄最长的作家马识途,为纪念自己的烈士妻子刘惠馨,曾经创作过一部长篇小说《清江壮歌》,此外还有一些以“清江”命名的论坛、网站等存在。在我对这些进行仔细比较后,感觉都不存在撞车的地方,于是便迅速打消疑虑,衷心祝愿《清江文学》越办越好。
果然,《都市头条·清江文学》自创刊以来,一炮而红,迅速凭借平台好、方向正、善包容、编辑美,在淮安文学文史界掀起不小的波澜,成为众多文史研究者、文学爱好者极爱浏览光顾的乐园。我了解到,《清江文学》三年多时间发刊近2000期了,长年日平均点击量过万,这在淮安的文学类融媒体中,是极其少见的。就连我这个很少写诗的人,在《清江文学》刊发过一首诗歌:《萧湖,你我心中永远的诗和远方》,截止到目前为止,点击量已经达到35万多,这是淮安其它文学类媒体很难企及的。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虽然与都市头条强大的气场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在于《清江文学》所植根的淮安大地,有着厚重的文化沃土;刊物编辑部全体成员,秉持了正确的办刊道路并付出了艰辛而高效的努力。
《清江文学》之所以能在淮水之滨茁壮生长,首先在于秉持正确的办刊道路,将一大批持续关注阅读、喜爱文学欣赏、热爱文学创作的文友凝聚在自己的周围。《清江文学》从办刊伊始,就坚持刊物性“文”的宗旨,杜绝来自各个方面的侵蚀和干扰。严格保持刊物及社区的纯洁性和正能量。在这里,无论是发表作品,还是群友互动,我们基本听不到充斥网络的消极妄议,看不到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歪道传闻。无论是写作者、阅读者,还是评论者,大家都心怀默契地保持、维护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尽最大可能避免各种形式的攻讦内耗,恶意传播,使整个文化社区始终保持积极健康、让人放心驻留的文化生态。在《清江文学》文友群中,既有全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学者,也有名重本土的文史达人、非遗传承者、影、书、画名宿;既有退出军伍、离开政坛、放下教鞭药械的军人、干部、教师、医生,也有土生土长、地气充盈的社区干部、国企工人、自媒体新星。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清江文学》强大的写作群、读者群,让《清江文学》这块文学园地,随时保持着的蓬勃活力与耀眼春光。
其次,《清江文学》之所以能在淮水之滨茁壮生长,还在于刊物较好地保持了善于包容,雅俗共赏的办刊个性。雅俗共赏的办刊个性,既来自于都市头条的基因嫁接,也有着淮水之滨南北兼融的独特传承。在《清江文学》,无论你是发洪钟大吕之声,还是抒岁月如驹感慨;无论你是发古典诗、现代诗,抑或是藏头诗、宝塔诗;只要你不碍着别人,编辑一般都会帮你编发,或者你干脆自己发于文友群中。文友看了,认为精彩或许报以微笑,或者顺手点个赞;即便是不予认可,也只是一笑而过。在广大文友眼中,《清江文学》是一部内容丰满、老少皆宜、可读性强的文学伴侣;而文友群社区,则完全被文友当做是一片既可走马观花、亦可恣意徜徉的舒适放松之家。
再次,《清江文学》之所以能在淮水之滨茁壮生长,还与编辑团队严谨把关、辛勤付出,始终保持刊物的较高质量有关。《清江文学》编辑团队,目前有三人组成,他们都是从淮网时期就长期合作在一起的市作协会员。据我个人观察,现在他们每推出的一期文章,均可称美文美篇,编辑用心,图文并茂,作品一经刊出,相较原作更为活色生香,炫丽多彩;有的作品,还赋以文、画、音三维度俱全,着实让阅读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此,我特要向《清江文学》各位编辑问声好,也祝刊物越办越精彩!
贺《清江文学》出刊2000期
乘风头条搭高台
风清气正聚英才
雅俗互勉共欣赏
编读携手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