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猫去狗
文/望京
一次闲谈中,知道单位许多年轻人养着宠物,有猫有狗,还有白鼠和蜥蜴。
有人说养猫好,有人说养狗好,但都觉得养蜥蜴不好。我想养宠物没有好坏之分。凡事都有利弊,猫儿倒是乖巧可爱,可到处乱抓,毛脱得哪儿都是。狗狗聪明好玩,脱毛不说,单单按时带出去遛弯就够麻烦了。有一个女孩儿说,她的猫儿偷跑出去两次,之后给家里下了一窝小猫儿。她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全家人都上手当了月嫂,弄得她很狼狈。现在几个小家伙越来越可爱,一个也舍不得送人,可又养不了。
我说猫狗原来不是用来宠的,它是一种特殊工具,是为人类服务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困难时期,这些家畜饿得皮包骨头。“猪槽里没食,看把狗愁的”,狗没有专门的吃食,等猪吃好了才能捡点漏,猪要是吃光了,它只能舔舔槽儿。
小李说她们家多年前养过个猫咪,跑了再没回来,她根本不相信猫寻不见回来的路,一定是被别人捉去了。可猫咪为什么要跑呢?一天好吃好喝的。小郝说他家的金毛能听懂人话,给全家带来了无限欢乐,最后老死在家里,劝大家不要再养这些有灵性的动物,死了后,太让人伤心。他问我,农村的狗是不是不给家里死,他们楼下老奶奶说,狗死家里不吉利,预示着家中要出事,为此,他妈一段时间疑神疑鬼,有了心理阴影。楼下老奶奶还说“来猫去狗”好,不知道是真是假。
百度上,有人说是迷信。我认为太草率了,“来猫去狗,越过越有”的俗语遍布广大农村,背后肯定有缘由。
要弄明白这些事,得放在以前农村生活的背景下去解读。猫狗在不同的年代,作用不同,地位不同,身上的故事也不同。
猫是很聪明有灵性的动物,对主人会产生依赖,产生感情。为什么要叛逃?它们都是散养,不像现在城里的宠物猫,主人一上班就锁在家里,没有了自由。我家的小猫经常蹲窗台上看外面,或看见你穿鞋,它就准备抢先从门里往外跑。有一段我们不在家的监控视频,它站在门口鞋柜上,盯着门锁儿看,后用爪子抓,用嘴啃,可惜实力不允许,要不,早跑了。农村的猫儿,不存在自由问题,也没有人去虐待,那为什么要跑别人家里来呢?
我想没有例外的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饥饿,在那个连人都吃不饱的时代,猫狗的处境可想而知。猫在饿得受不了的情况下,会跑出去逃命,逃哪里去呢?本能使然,哪里有老鼠,就去哪里。哪里有老鼠呢,当然是有存粮的家庭,这叫富在深山有猫来。
据专家研究,一只老鼠一年馋食和糟蹋12公斤粮食,全世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可供全球人类吃两个多月。饥荒年,人们会去挖老鼠洞找粮食救命。一只逼鼠的猫,一年逮上几十只老鼠,节省出几百斤粮食,年复一年,来猫之家比原来好过那是自然。
我们常说招财猫,其实是猫能间接守财,应该叫守财猫。
那么去狗呢?两种情形。 一是真正地去了,它在离世时离开家,到一个僻静之处去死,不让主人看见它的痛苦而难过。当然,出去死,也可能是狗的一种特殊本能。死在家里不好的普遍说法是,狗死后有殃,殃也叫殃气,就是最后呼出的腐败之气,很伤人。农村有一句俗话,用像殃打了一样,来形容死蔫耷拉的懒人。这种殃气除了人,只有猫和狗有,人死后阴阳先生要在房子里作法起殃,点香,烧纸,喷洒白酒,在院外烧掉死者的枕头等衣物,其实都是消杀有毒病菌。如猫和狗死家里,也来起殃,就不会有什么不利了。
村里当年有一家人的狗死在家里柜子下面,村里人议论纷纷,没两年女主人去世。这是我知道唯一死在家里的狗,它的“不去死”和女主人的去世也许是巧合,也许存在必然联系。
第二个情况是狗出去在周围巡视。狗有看家护院的本能,能力强的狗,周围邻居,甚至整个村子的安全它都罩着,时不时出去巡视地盘,发现情况,叫上一声,全村的狗都开始叫,如遇狼或黄猺,他会奋不顾身地上去打斗,故有“好狗护三村”的说法。狗要有这么强大的能力,除了先天的聪慧,还要有雄壮的体格。
好体格是吃出来的。那个有狼的时代,许多人,哪怕自己饿点,也要让狗吃饱,吃好。小时候常听说我们村有一家富农,在山上给狗吃的是白面馍馍坨,自己吃的是玉米团子,他们对狗比对自己都好。现在,才能理解,只有狗吃壮了,才可以打败狼,家里的人畜才会安全。大舅小时候晚上解手,外爷跟前照看,还是被狼叼走,是一只大黄狗追了几百米,才从狼口里把人夺下。还有,狼有锁喉的绝技,只有身强力壮的狗,脖子上带上用牛皮制作的向外镶有铁钉的防狼项圈才能战胜狼。
“来猫去狗”的说法,其实并不重要,要紧的是我们人类与猫狗这样的依存关系,随着城市化发展,已不复存在,或者已经变味,猫狗失去了它们的本分,成为人的宠物,人成了它们的守护者,这种错位,需要我们好好去思考。
作者简介:望京,男,陕西延川人,用握过枪的手开始握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