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实文学—— 叶尔羌河畔的军歌依旧嘹亮
★★★★★
作者廖邦民 笔名崑崙山
★★★★★
嘹亮的军歌是中国军人最美的乐章
是中国军人闪光的战斗名片
是中国军人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他激励中国军人的士气凝聚力量
激励中国军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激励中国军人热血沸腾献身国防
它传承着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
传承着革命军人的铁血忠诚
传承着冲锋陷阵的大畏牺牲精神
走逝的青春漏网跳跃的灵魂,伴随时空静静的旋转,我揣着原始积累的心里冲动,跟在思念老部队那道深深的背影后面,来到在太阳落山最晚的地方,叶尔羌河畔的边防团,重写一篇沉淀了近五十年的军旅情缘。重画一个抽像的周圆,重叠一个全心的祝愿,让我这个曾经的儿子娃娃(维语儿子)放在梦里的青春幻想走到终点。
没有预约没有仪式
没有彩旗没有鲜花
没有掌声没有口号
静悄悄的踩着五月的风
带着军歌在自己记忆里的痕迹
一路走来
拂过时间的书签页面
把对部队的情缘实况
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
离开军营48年
走心的牵挂想走也没走远
齐步正步跑步还有战友的笑脸
从未离开我的视线
炊事班的土灶煮熟了兵的味道
填充了战友们岁岁年年的期盼
我这个草根写手,写遍了所有的文学题材,而今根老叶黄,不慎把驾驭大文章的欲望弄丢了。从此不再问鼎长篇巨作,不再触摸文坛杠鼎的天花板,梦游未来的世界。昨夜,我在一个破旧的军用挎包内发现了红领章和五角星,定格在内心深处的六五式橄榄绿,唤醒了封存许久的人格记忆。创作的灵感叩开了我心灵感应的房门,扫描进入军营的二维码,再写一篇收官之作。
背上行囊
说走就走
到泽普去
回部队去
游叶尔羌河去
吵醒那片土地的记忆
重走连队左边的小路
去看看当年的营地
站站当年的哨位
听听当年的军号
唱唱当年的军歌
敬个当年的军礼——
一个后转身,跟着太阳的光辉,挤进了拥堵嘈杂过时的绿皮车箱,去寻找无悔的青春难忘的老连队。
从拥挤的列车上跳下来
踩疼了五月的尾巴
踏醒了叶尔羌河那片沉淀的土地
看见泽普的早霞举起的朝阳
正慢慢地探出头来
撞醒了老部队的旧营房
泽普的五月
绿树成荫百花争艳
我思念的那条生命的小路
幽静而漫长
走过日出日落
却走不出千年不变散落的风光
那条古老的叶尔羌河
收留着风的过往
岁月摇曳着两岸灿烂的辉煌
风忘记方向
而我却守在泽普五月的中央
乘坐7556次列车,途经50余个站点,用时28小时,一路颠簸,2023年5月17日9点15分,终于来到了阔别多年,被风吹过的叶尔羌河,期盼许久的老军营。老部队大门的铁闸栏内,左右两侧站岗的哨兵,英姿挺拔,飒爽潇洒,威严庄重。这时,一位年轻英俊的哨兵探出头来用热情的口吻问;
“老同志,您有什么事儿吗?”
“同志你好,1975年我在这里当过兵,想来看看。”
”请老同志在接待室等候,我去请示上级领导。”

我站在大门外打开手机,按照原计划准备拍一段部队大门的视频。我让随同的爱人柳丽诵读下面这段有限的解说词
这里是新疆某边防团的驻地,每年都有一群英雄儿女,从这里走进喀喇昆仑哨卡,走向前哨班!走向战争!走向牺牲!他们把一腔热血洒在世界屋脊的永冻层,生命的死亡地带,他们在氧气都吃不饱的高原极地,生命禁区,固守边防,捂热了每寸土地,完成了执勤巡逻的历史使命。一批一批的老兵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们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是值得人民永远尊敬的勇士,是国家精神当之无愧的代表。镜头里的这位75年老兵廖邦民,带着骨子里特有的执着和真诚,特意风尘仆仆从几千公里外,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自己青春最美的样子,撰写一篇泽普夜话,叶尔羌河畔的军号军歌。按照川人的文化套路,回收当年自己留在这片疆土的脚板印。
这是我计划中的重要内容。若不能进入营区,就把视频和解说词放在一起,匆匆结束此行,草草收场打道回府。
这时,岗哨发现我在拍视频后,上前告诉我;“老同志,这是军事重地,部队有规定,不允许摄像。”
随后请我们去大门右边接待室休息,我的心情突然走进沮丧的灰色地带。
过了几分钟,接待室走进了两位帅气挺拔的职业军人与我亲切攀谈,使我倍感惊喜和意外。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部队主官,在大门口我说明来意,部队主官告诉大门两侧的哨兵;“这位是75年的老兵,我们向他敬礼!”我此时的心情,像大海的波浪。浪与浪互相碰撞,遥远的海岸线跃出了一片灿烂的阳光。收到战友们的军礼,我这个布衣裹身的老顽童有点闻宠若惊,得意忘形的一转身,二转身,三转身。向三个方位的军人;王朝文、迪力扎提、梁顺、李万鑫回敬了一个埋藏了48年的老军礼!表达了互敬互爱的强烈心声,点亮了封存久远的心灵,播撒了革命友谊的种子,收获了泽普五月石榴花开幸福的微笑。
随后,部队主官给我一个请的手势,我与他一路谈笑风生的来到二楼部队史馆参观,我的思想认识单元一下子拔高了一个层次,意识形态的计算单位沉醉于火红的岁月。解说员李景鹏给我介绍了部队的历史,随后团主官接过话题,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向我详细讲解。这里有官兵生活边防斗争的工作图片,哨卡缩影,当年用过的马灯底座,文字图片,文史资科,发黄的照片,还有反映部队文献著作,书刊杂志,我向首长申请购买几本,首长指示身边的军人,“等一会儿送给老兵几本。”
在英模展览处另一侧,我看到买托乎提醒目的照片,记忆的时间瞬间闪回到1977年,我们为团部盖营房,我和买托乎提是铺挨铺的战友。我是大工负责彻墙,他主要挑灰浆搬砖给我当小工。他是一个爱学习能吃苦、招人喜欢、特别上进的维族小战士。后来他上喀喇昆仑守防,曾连续两年驻守神仙湾哨卡,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交换祖国的和平。他是喀喇昆仑官兵的一个缩影!戍边部队的一面旗帜,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军人典范。
营区西北角有一栋砖混结构与周边建筑很不和谐的低矮平房,是当年我与唐泽佑、买托乎提、张仕华、张东风等战友亲手砌筑的,当时被评为样板中的样板。墙体还有时代的印记,时代的呼吸,时代的脉博,时代的痕迹,突显出战天斗地吃苦创大业,敢于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
这栋见证岁月的营房,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成为辉煌历史,一代军人创业的丰碑,与喀喇昆仑精神永存。虽略显苍老与丑陋。但不失坚强与力量,由内向外渗透出一种自信和优雅,仍默默诉说着这支部队那段永恒的历史。我激动的心,热呼呼的脸紧贴那粗糙的墙面,用颤抖的手抚摸着砖缝,似乎听到了我们当年砌墙叮叮当当的瓦刀敲击的声音。仿佛又看到了战友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画面,一段段回忆扑面而来,瞬间模糊了我的视线。
抬头仰望天空,一朵像大长腿的浮云直冲云霄,我突然想起我那首被百度收录的《东方第一脚》散文诗中的主人公,就是这个部队边防一士兵,他凌空飞起一脚,惊动天下定了乾坤,中国军人的血性,全国人民拍案叫绝。惊呼他是民族英雄,时代楷模!士兵这一脚,非同小可,意义深远。这一脚势如破竹,排山倒海,气吞山河,永远定格在历史的丰碑上。
战斗在这里的军人
左眼看世界右眼装国防
心系中华民族
左脚踢阿三右脚踹豺狼
边防安然无恙
左手指江山右手摇夕阳
人民幸福安康
飞脚踢阿三的视频我定格看了十几遍。看得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个曾经在那个部队战斗过的老兵,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写下了无数个连踢带踹的无影脚……
全国人民还没有忘记,2020年6月15日的中印肢体冲突,这支部队的全体将士,撑开胳膊站成一座座界碑,站成横排就是浓缩版的万里长城。
你们——是中国人民的武装
是战无不胜的铜墙铁壁
是执行战斗任务的战略集团
是问鼎国家安全的大国重器
是定海神针是国家战略的基石
是横空出世扭转乾坤的东方王者
有让世界颤抖的英雄气概
有排山倒海气吞山河之神威
是前仆后继的英雄群体

在昆仑山风雪覆盖的加勒万河谷
留下了边防军人巡逻的脚印
这是对中华民族庄严的承诺
字典里的惊叹号在这儿无声的集合
强烈警告印军不可跨越界河
置若罔闻的结果是棍棒拳脚
白色的坚冰挡不住一腔怒火
年轻士兵的青春和满腔热血
浇筑成一首英雄的历史壮歌
英雄在加勒万河为国捐躯
雪发现了风传递的消息
莽莽昆仑刻着他们的痕迹
边防哨所的墙壁
留下了斑驳的记忆
烈士的英灵长眠在那里
社会意识的价值
折射出一个真理
共和国绝不可能集体失忆
你们脚下的边防线
是国家安全的风向标
在永冻层的喀喇昆仑山哨所
弥漫着生命禁区极端恶劣的高原味道
就是这种味道
默默决定了
空中那面旗帜的颜色
军人弯腰捧来日出转身送走晚霞
士兵勇敢的心跳
像无畏肆虐的风雪
你们驻守边防永恒的信仰
夯实了红色的理想
生命的回音撞醒了年轻的青春
厚重的军魂淬炼孤独
代替沉默的苍白
一次次边防巡逻踩碎沧桑
一批批爬冰卧雪的士兵捂热了苍茫
彰显了军人的骄傲和辉煌
昆仑山顶的太阳
折射出边关军人
青春单位的重量
在走不完巡逻的路上
寒冷的味道挤走迷茫
把一路的风尘送给了夕阳
战士年轻的时光
追求的理想与向往
写满了明天的信仰
你们——
在环境极度恶劣的喀喇昆仑执勤站岗
形象依旧伟岸
意志依旧刚强
心灵依旧善良
在神奇的东方你们跟着太阳永放光芒
你们——守卫着不朽的昆仑山
唱响自己青春的歌
让青春的太阳烤红自己骄傲的脸庞
让生命升起的光芒
照亮前进的方向
你们——站在昆仑山上
用枪把时间写长
喷薄欲出霞光万丈
走在巡逻路上把火红的青春雪藏
记录地老天荒
把莫名的惆怅甩进群峦叠嶂
身后一片苍茫

你们居住在——神仙湾哨卡
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白天能触到云彩的脉博
晚上能听到星星的心跳
那里缺花缺草缺氧
唯独不缺不怕牺牲的拼命精神
你们这一群军人
用信仰撵走彷徨
甘洒热血固守边疆
在你们的心灵深处
一笔写牺牲一笔写辉煌

你们——永恒的军魂伴随寒风雪飘
共赴孤独的盛宴
在生命禁区中的禁区
缺少基本生存条件
军魂依旧被太阳妆点
用巡逻的脚印丈量万里河山
扫描莽莽昆仑的雄姿伟岸
军魂的脊梁扛起共和国的太阳
你们——用生命支起江山
将万家烟火点燃
铿锵的脚步踩痛了昆仑山
保卫中国的版权
太阳将寂寞的泪珠烤干
剩下灿烂的艳阳天
军人的词典里
揉不进外敌铁蹄的回声
军人的灵魂里
挤满了保卫和平的使命
军人的血液里
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性
从部队史馆出来,部队主官因工务繁忙,指示宣传部门的主官负责营区情况介绍,一位英俊帅气的宣传部的主官,热情主动不厌其烦的回答我所有提问。
年轻的主官问我要不要去部队训练营地看看,我喜出望外,他的安排正合我意,心情难以言表。刚到战士训练基地,刷!刷!刷!整齐划一的声音过后,跑步过来六名生龙活虎的战士,他们是全时空、全天候、无死角、无盲区守卫喀喇昆仑的基本战斗单元,他们是共和国脊梁的一个缩影,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基石。他们的形像让我浮想联翩,镜头闪回火红的70年代。一下子看到了自己年青的模样,那年,我和我的战友——
鲜红的血在心房心室汇合
推动历史跳动的脉搏
高举那面八一军旗
染红天空片片云朵
想起一个词叫大气磅礴
半山坡上高唱打靶歌
红色的领章映红了叶尔羌河
我还在回忆过往的岁月,听到请老兵入列的口令,我拿出当年走队列的姿式,走到六位战友排成横排中间的位置,宣传部门的主官为我拍下几张纪念照片。随后我与左一的战友张广成握手致敬,看到了左二的战友关却冷知青春的微笑,左三战友王宏疆自信的微笑。后转身与右一的战友孙佳劲握手致敬,收到右二的战友施昱龙阳光的微笑,右三战友千家伟烂灿的微笑,整个时间段,全部无声的,原生态的笑!笑!笑!我从战友们笑声中,看得到这个部队的政治及精神面貌。过硬的军事素质,军人风纪,个人文化主体意识的修养过程。他们笑的灿烂,笑的甜蜜,笑的幸福。笑声在叶尔羌河的空中回荡。遗憾的是,忘了邀请战友们一起从左至右报个数,彰显当年青春的模样。

部队宿舍内务,一尘不染,军被棱角分明,像一块正方形豆腐,凸显出内务条列,时代节奏的核心内涵,那顶神奇静止的军帽,简洁却神气,是无声的誓言。这里有食堂澡堂,篮球场足球场,高压氧仓卫生所,银行邮政。整个部队的政治军事管理,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是与时俱进的。边防战线的闪光亮点,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整个营区干净整齐,井井有条,充分反映了部队管理贴紧了时代的步伐,这样的军事单位亮点工程,让我一见倾心。营区的天空,挤满1234的口号,充满了兵的味道,嘹亮的军歌嘹亮的军号,响彻云霄。我突然蹦出来一句维语,亚克西吗?亚克西!亚克保尔呆!(维语好.棒.优)

此次部队主官接待我的过程,我没有心理准备,没修边幅,着装也很随意,有点邋里邋遢,形像气质荡然无存。我与他们的接触亲如兄弟,战友的深情,交织交融在一起,我用灵魂深处的卷尺,反复测量,丈量出居高临下的距离为零,没有人走茶凉温度落差的感受,热诚真情的贵宾接待了我这个过时的无足轻重的包瓦依(维语草根老汉)我一高兴,忘记了自己的姓氏。在我的布裹生涯中是件有纪念意义的幸事。我写过诗歌、小说、散文、随笔、杂谈、电影电视剧本,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特意为军人,为驻守昆仑边防卫士写了500余首微型诗,也找不出更好,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我回到老部队放纵的心跳频率。

来泽普时新疆石河子一老兵说;
你去后替我
向老部队的军旗敬个军礼
摸摸泽普的胡杨树
还有叶尔羌河畔的牧羊人家
在康西瓦烈士陵园
为长眠的战友
敬一支烟斟一杯酒
再问问莽莽昆仑的风雪
是不是原来的样子

那年换防时
这个战友路过康西瓦烈士陵园
突然发现牺牲两个字
与军人息息相关
在这里一个十八岁的生命
一躺就是六十年
四川巴中一老兵让我转告你们
我骄傲我们穿过军装
我骄傲我们住过营房
我骄傲我们吃过军粮
我骄傲我们守过边防
我骄傲我们扛过钢枪
我骄傲我们随时准备上战场
如今的老兵退役离队
脱下军装原路回归
离开了哨所离开了连队
离开了喀喇昆仑哨位
老兵全都老了
在地平线西边沉睡
山的远方留下了永恒的丰碑

啊!我们这些退役老兵
有一段难忘的青葱岁月
有一段难解的军人情结
有一段旧往事重重叠叠
老战友的真情洒脱纯洁
老战友的友谊永不磨灭
老战友的思念没有季节
永远会留住那一面旗帜
永远会留住那一种感觉
永远会留住那一段岁月

老兵激情燃烧的悠悠岁月
4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重游当年青春之歌的地方
叶尔羌河的涛声依旧
军营的军歌依旧嘹亮
一桩桩一件件
刻骨铭心历历在目心潮澎湃
借一筐激扬文字
衔接承前启后写满继往开来
老兵如果你再回泽普
不去叶尔羌河边的古城人家
你们永远看不到新疆
最美丽动人的
原汁原味儿的
淡淡的笑意
淡淡的芬芳
温柔的眼神
优雅的姿态
像出水芙蓉
天然的古朴的维吾尔族姑娘
在街上看到的都是化了妆的
化了妆的是不合格的有瑕疵的
缺少西域仙女
独有的天然娇美的神秘感
没有你想要的羊肉味孜然味



离开部队大院
我和那棵法国悟桐合影的时候
伸手拽了一片新叶
发现藏着军人的秘密
挂在绿叶上的爱
一枚一枚折叠在
军人的日记本里
下岗后士兵含情脉脉
告诉远方的姑娘
你那一句誓言操纵我的表情
我抱热了梧桐抱熟了你的爱
没有侥幸的成份
那次你给我深情的吻
今晚被营区三月的风吵醒
风想带走那段的曾经
梧桐不给它签证
我看到树的右侧
还剩下一片你温柔的倒影
特别有趣的是
这棵陪我们一起生长的梧桐树
常悄悄偷听你的声音
你若不信
饭前的军歌愿意为我作证
我把我们的约定
低声细语读给梧桐树听
它祝福我们的爱永恒
黄昏,我独自来到泽普的团结公园闲逛,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安静地在手机速写叶尔羌河畔的军歌依旧嘹亮,跷跷板的那一头高高翘起,片刻一只花色小鸟飞过来,站在跷跷板那一头,用咕咕咕的鸟语问我,这里的军歌为何依旧嘹亮,我乐了,开心的笑了。
回到地方——
我常常在梦里
听写昆仑山的风
默写昆仑山的雪
重写昆仑山的明月
速写昆仑山的季节
大写昆仑山的沉默
特写昆仑山的青春更加热烈
狂写昆仑山的精神不断超越
老兵们
这里是叶尔羌河的故乡
这里是我们战斗过的地方
这里是刀郎舞魂的心脏
这里有古老的文明风光
这里有罕见的金胡杨
这里有瓜果葡萄飘香
这里的民族勤劳善良
这里有惊艳天下的天仙姑娘
我写这篇纪实文学,不用谎言,不用伪装,文字里都是自己生活中,最真实的内容,最温暖的光谱,无需吸引彩色的眼球、不必出演怪异的风头,贴着生命写,贴着军营写,贴着战士写,再写重写,写了战士的生命颜色,写了军人的魂魄,又写巍巍昆仑的厚重,再写战友万岁的英雄本色!
看到你们重复我们当年的正步
重复我们当年的哨所
重复我们当年的哨位
重复我们当年的巡逻路
重复我们当年翻过的大坂
重复我们当年的军礼
重复我们当年的军歌
重复我们曾经的使命
重复我们曾经的信仰
重复我们曾经开心快乐的情绪
全国5700万退役老兵,从你们身上看到了祖国的黎明。我用底线思维的方式,读懂了部队这块磨刀石、垫脚石、试金石、压舱石的真正含意,反复验正了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个老话题。
你们是人民的忠诚卫士
用军魂点亮生命的颜色
用军礼感悟生命的意义
用军歌撵走生命的孤寂
在岁月的边防线上
画一个鲜红的太阳
跟着年轮滴答滴答的回响
叹息解读生命禁区原始美丽的错误
行走在你们青春自己的季节里
你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自然名片,你们才配得上最可爱的人这个称谓。你们现在正在做,你们人生中最有意义、最伟大,最光荣、最正确、最辉煌、最灿烂的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民族的事业。到我这个年龄(70岁)你们就会顿悟,你们曾经年轻过、风光过、骄傲过、奉献过、光荣过、自豪过、辉煌过、灿烂过。你们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子孙,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莽莽昆仑那轮明月,对得起泽普上空那片灿烂的彩霞,对得起叶尔羌河的涛声。对得起自己身后那束光芒!
啊!战友!我亲爱的战友们!边防有你们共和国无忧也,万家灯火将映红人民微笑的脸庞。我这个老兵廖邦民,为你们选择军营!选择边防!选择喀喇昆仑的伟大壮举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八一军旗有你们无限的荣耀,有你们血染的风采。你们是国家地理位置最高,最重要的生命坐标!你们是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你们的喀喇昆仑精神永放光芒!
我踏着刀郎木卡姆的鼓点,在麦西来甫的音乐中,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边防,告别喀喇昆仑天空防区,告别老部队!你们——你们这群昆仑卫士,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祖国的钢铁屏障,离开你们的时候,强忍满眶泪珠,向你们致敬!向八一军旗致敬!我会把我的感受告诉全国退役老兵,告诉祖国人民,国防有你们!中国有和平!人民有幸福! 军人忠于中国,忠于人民,你们的国家精神将收到一张人民颁发的特别奖状!人民会给你们再鼓一次掌!
虽然我早已脱下那身六五式绿军装,走在故乡的路上,和你们也不是一个方向,但你们依然会看到,我那颗跳动的心,还随着血染的军旗在高高飘扬。
战友们我走了,八一前夕送给你们一首八一的史诗——
八一的枪声撕裂夜空
八一的热浪煮熟信仰
八一的历史铸造辉煌
理想跟着太阳旋转
用钢枪给和平划个圆
给人民递交一份完整的答卷
一腔热血染红军装
一群男儿鏖战沙场
八一军旗上写满了军人的荣光
2023年5月23日落笔乌——泽7556次列车上原36923部队廖邦民笔名崑崙山。

贺新郎·军歌嘹亮
一一廖邦民纪实文学寄怀
叶尔羌河畔,
漾军歌,回声嘹亮,
万呼千唤。
荡气回肠天籁远,
烈血忠诚感叹。
曾记否,阴疑阳战。
世纪烟云飞烂漫,
莽昆仑,见证琼光炫。
谁腐恶?
孰真善?
复兴华夏如民愿。
壮心驰,创新带路,
策无遗算。
最美乐章今凯奏,
听取松枝挂剑。
中国梦,殷殷垂念。
红色基因扬浩气,
谢邦民,抱玉怀珠献。
情更热,
笔犹健。
(湖北鄂州廖世赋)
水调歌头·诵邦民
一曲彩云调,
天籁觅知音。
军歌嘹亮回荡,
醉了粉丝群。
袅袅绕梁洒韵,
熠熠流光溢彩,
雅赏更消魂。
感叹经纶手,
无愧大诗人。
古称鬼,
今为圣,
我言神。
不曾谋面,
原是族胄草茅根。
多少边陲日月,
无数风霜雪雨,
是处有屐痕。
苦旅追星路,
敬仰诵邦民。
(湖北鄂州廖世赋)


七律·诗神廖邦民
大作长诗似散文,
匠心风骨两昆仑。
天山系列排双对,
万岁联翩第一人。
铁铸军魂钢笔舞,
功垂哨所德怀馨。
杂家成就草根手,
千万粉丝牵写神。
(湖北鄂州廖世赋)
2023年7月11日





【作者简介】简介不简灵魂作序☞廖邦民笔名崑崙山,于饥馑年代呱呱坠地,于停课岁月踉跄启智,在川北山区攥紧牛鞭,跟着父辈背着大山喊太阳。高小文化,69年进疆,71年从医,75年当兵。自此作者的青春先锋命题,青春里的风雨人生,被岁月挤在太阳转弯的地方,用笔在生命的宣纸上练习永生☞编撰影视剧本《天山放歌》《天山之恋》《大漠胡杨》并在文字版图横亘着八座万岁丰碑——《農夫萬歲》《毛澤東思想萬歲》《人民萬歲》《解放軍萬歲》《軍禮軍歌萬歲》《喀喇崑崙精神萬歲》《戰友萬歲》《青春萬歲》开创了中国万岁系列的历史先河。对人民是清澈的热爱之情,对领袖是崇高的敬畏之心,对军队是铸就的军人之魂魄,对自己是件超越自我之幸事,注定被岁月收藏,注定被历史铭记☞长篇散文诗《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阅读量540万人次《黄河之歌》《我家乡的土地在哭泣》《刀郎木卡姆的鼓点》《路——青春咏叹调》《为你的生日放歌》《叶尔羌河的军歌依旧嘹亮》阅读量200万人次《巴山红叶之歌》《静静的中国》《伟大的中国》在下以上这些陋作百度曾有过记载。著书《血鑄軍魂西部放歌》《和太阳握手与岁月对歌》已破土而出☞翻晒曾经的旧时光,搅动远去的春夏秋冬,看透历史,读破春秋。原创10000首微型诗似辐射中逃逸的光子,偷偷解剖诗歌的生命本质,直面文化风暴的高迈和深邃。老朽眼中的悲惨世界,骨子里的悲鸣人生,总在苍茫和高远之间游荡。而创作的底层逻辑,浸润和颠覆总在苦难的水土中央旋转,而跳跃的灵魂被岁月碾压得更加坚韧敏锐、热烈高阔☞转身把劫难日子里的哭声调成静音,强迫自己用无声的语言凸显苍白的怒吼,制造出诗歌的光芒。完成微型诗歌文化历史性战略转移。把文化烟火味儿和草根的气质,焊死在自己灵与肉的裂缝之间,用诗歌的光芒抚慰生命的裂痕☞岁月的黄昏,假日的黎明,星期的周末,午夜的灯火,日拱一卒,寻觅文学密码的解锁方程式,试作文化基因的解码者。总把散落的时光串联在一起,削尖素笔,用心灵勾画彩虹,用彩笔涂抹岁月,用文字装点人生,用生命体验生命,把生活内容挤满,溢出记忆的地平线。挑动生活节奏,放纵狂想,放牧欲望,安放自己的快乐,安葬自己的灵魂。在重重叠叠破碎的历史长卷中,在起起伏伏的蹉跎岁月里,为残缺的心灵,寻找那个可以相知如镜的知己,在文化碰撞的背后留下自己的影子☞作者的特色根雕木雕石雕,在毕加索的裂变中,长出喀喇昆仑的年轮,叶尔羌河的军歌在爆发中完成了基因重组。抽象派绘画浸染了一生,独具匠心。设计东西南北,策划冬秋春夏。心隐逸山林,身寄于山水,醉心于工艺,暗中为自己的未来标好价格,将生命的哲学,演绎在自己的身后,带走一世万千深情,留下一湾闪光的浅笑。一个被岁月抚摸,从大山的褶皱中,走出来的朴拙贫瘠,粗犷倔强,自信从容,通透洒脱。自带风骨,自带光芒,灿烂浪漫的土杂家。

【朗诵者简介】静秋,陕西旬阳人,自幼生长在天然太极城,一位热爱朗诵艺术的爱好者,喜欢用自然淳朴的声音传递一份感动,再塑文字魅力,用真挚细腻的情感倾吐心灵之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下面是作者在百度文章的截图:













10点说明:
1;我在火车上,过道连接处,候车大厅,车站厕所,颠簸途中完成的毛坯稿,漏洞百出,请战友们雅正!
2;还有20分钟。我此行的终点站新疆石河子就要到了,初稿发给你们,请你们用语音或文字斧正。
3;因保密的需要,没有写部队主官的名字,文章力度,厚度不够,文章有点轻飘飘的。
4;此文准备做成语音或城市头条公开推出,得先听听老部队主官的意见。文稿的最后方向由部队主官定夺。
5;此文接受我的班长唐泽佑战友,在营房建筑的书面文字。这一块儿是他亲自操刀。主编营建这块他拿捏的非常准确。
6;鸣谢山西祁县73年老兵李挂林,长期参与我的文章校对, 文字校对近百万,向他致敬。
7;鸣谢廖晗同志参与文稿的编写,有指导性,有前瞻性。
8;回头粗读一遍,题目大,话题多,文章自然虎头蛇尾,用刻意的病态的长句表达方式,有故作高深的嫌疑,缺少哲学的思考。构思业余。用词业余,编写业余,整个文章难免不业余,让战友们贻笑大方了。
9;全国有5700多万退役军人,每年都有数亿万计的老兵回老部队参观学习,但留下近万字的纪实文学,在70岁这个年龄组里。我是中国第一人。原由,回到老部队,受到主官的亲切接待,按耐不住的战友情,一发不可收拾……
10;文章长度已超上限,发不出去,不能再写了,再写很可能突破3万5万字, 那就成了老太婆的裹脚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