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崖石刻
文/秋水长天
在汉中市博物馆(即古汉台),我看到了关于褒斜古道的不少资料,感到很亲切,因为古道的北端斜谷口,就位于我的故乡__宝鸡市眉县!同时,我还看到了褒斜古道上的国宝级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亦为震撼。据史料记载,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把当地悬崖上最具代表性的十三块石刻凿了下来,保存在现今古汉台,其余则被水淹没了。
我常常想,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费心费力地在悬崖峭壁上题字、刻像,甚至是做画,尤其在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他们原本可以比较轻松地行文做画,但为什么摩崖石刻的爱好却并未减少,仍旧绵延不绝地得以延续存在?
如果说古代的帝王在祭祀天地、封禅庆典之后,把自己的所做所为镌刻在山崖之上,是为了昭告天下,扬名后世,那么历代权贵显达、文人墨客在山崖上镌刻,则大多是为了表达对前贤旧事的恭敬与赞赏,并借此而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或文墨雅兴。
事实证明,我们的先人是极具智慧的,他们借助于山崖的坚硬,来抵抗岁月的流逝和消磨,希望文化与思想能够持久地得以传承。现在看来,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这些石刻,从古代穿越而来,带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与后世完成了跨越时空的交流和对话。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写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古人与今人,虽然生存的时代不同,但幸亏有了包括摩崖石刻在内的载体,我们就可以完成文化的传承,生生世世,永无停息!

七风-绣球花
文/秋水长
谁抛绣球于雁塔?姹紫嫣红似云霞。
锦团簇新姿俏丽,笑意盈盈人人夸。
招蜂引蝶为外象,浪漫忠贞质无瑕。
一脉清气绝尘寰,相思梦里赋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