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稿:韵芘胡桂芹
邓祝仁先生投稿授权发布
供图:邓祝仁
邓祝仁先生的《心底的木槿花 》与《 古人笔下缤纷四射的木槿花》唯美散文两篇
(一) 心底的木槿花
_献给父亲节与火热的夏天
作者:邓祝仁
小序:后天(18日)是父亲节,再过三天,21日就是夏至,火热的夏天真的降临了,仅献上这篇小文聊表热忱。

黑山植物园内、南溪河边小树林步道旁的木槿正在热烈绽放,淡紫、粉红、大红,一朵一朵挂满树枝,如繁星点点拼了命敞开心扉,要见见这个四处纷争、各霸一方的世界,好不热闹。
次日,移步南溪山,此地的木槿花也露脸了,所见清一色,一律大红,火焰一般。只有一丛例外,位于山之正北麓,南溪河正南岸,居然连骨朵也少。同一土地,百余米间,模样何以如此悬殊?或许,这孤零零的一墩紧紧挨着宽大的紫藤屋,被多方钳制,又正对山阴,阳光少,雨露寡,温度相对偏低是必然的。心想,环境对花的开与不开影响何其大也!
有个疑问,偌大的两家公园,为何不见纯白的木槿花?那洁白的木槿花盛开之时,白玉一般,高贵典雅,花蕊呈红丝状,好撩人心头哟!
儿时,自家有个院子,没砌围墙。院子柴门旁耸立着两棵数米高的皂角树,父亲在两树之间种了几棵木槿。木槿很平凡、很普通,不像茉莉、芍药那么娇贵,必须养在院子内花槽中,时不时得施肥浇水。木槿不需要这些,它孤寂地偏居于院子的一角,父亲把它全交给天。没想到两年间竟长成两米多高,枝叶重叠交错,一墩一丛结为一体,浑然形成一堵厚实的篱笆,故而我很早便知木槿于农家之实用和它生命力之顽强——春回大地,老树翻新,吐芽长叶,丫突枝伸,沐浴小雨,植株丛生,随风摇曳,水珠银银;夏初渐热,虬枝显神,弯曲垂地,翠叶迎晨,酥胸昂首,骨朵茵茵,一夜之间,洗尽风尘,频频露脸,褪去嶙峋,花枝招展,静默亲民。
木槿花,美艳硕大,如手掌,似碗口,一点也不输给山茶牡丹,至于腊梅桃李、樱花海棠,实难与之相匹。
一日,早餐前,母亲拎只小竹篮,踱步木槿树前,轻轻拉下一枝一枝木槿枝条,将长在枝条顶端、中间的花儿摘下,一边摘一边说,今天晌午和晚饭就用这木槿花开汤了。水滚了,母亲将洗净的木槿花一朵一朵放入锅内,用筷子轻轻捞两捞,撒几颗盐,等水再滚,淋几滴小麻油,木槿花汤就煮好了,然后,操起勺子舀放大碗里即可。煮熟了的木槿花叶片,飘在汤面上,自然舒展,如同一幅上了色的水墨丹青。喝一口汤,清爽微甜,花叶滑溜滑溜,入口不嚼,即过喉入肚。不亦快哉!入夏以后,是瓜豆等吊菜的世界,已经难得见到鲜嫩的叶菜了,一碗木槿花汤,真乃稀释珍品。木槿花汤别有一番情趣、韵味,不同于小白菜的鲜嫩清幽,萝卜菜秧的清脆苦凉,木槿花太孤冷,太不起眼了。我猜,很多朋友一定从未听说吃木槿花、喝木槿花汤吧?
席间,母亲告诉我,煮汤的木槿花,当在清早刚刚绽放开来的时候采摘,洗净备用;不要等其午后快要蔫了才摘。清早,花骨朵儿小嘴微绽,几乎未染微尘,连小蜜蜂、小蝴蝶等昆虫都没来得及光顾闻一闻呢。此时摘下,最洁净,吃进肚内才放心。母亲又说,以单朵木槿花看,花期也就一天,朝开夕落,晨生暮谢,有的还不够一天,好比丝瓜,傍晚开花,次日早晨坠落,然满树的木槿花蕾,像挂满藤蔓的丝瓜花一样,此衰彼荣,如接力赛,你歇我起,生生不息,自夏而秋,花期悠长,桂林这地方,夏季较长,木槿花从6月初可以一直开放到10月底,足足小半年呢,简直堪比百花魁首之月月红(月季花)……何况木槿花有大红、纯白、粉红、淡紫,称得上姹紫嫣红,各得其妙呢!
有人说,木槿花美得坚韧、美得永恒,这未免牵强了些。说它怀旧,暗念旧情,则简直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如果说,木槿花的色泽尚可以美冠之,那么,它的植株、叶片、枝条就未免太普通、太一般、太不扯眼了。在浩如烟海的花花世界中,说木槿美而短暂,常居偏僻,生性孤冷,不趋热闹,自甘寂寞,羞于见人,有点特立独行还差不多。我的感受可一句话概之:木槿花孤寂贫瘠农家宅基一角,静静地开,顽强地长,活得普通,美得有样,不与桃李争,只秉持自身的率性、自由与逍遥,正是这一朵朵率性、自由与逍遥的个体,此歇彼起,相互接力,才组成了自己喜欢、迥异于其他花卉而为古今诗人所吟唱的缤纷世界。
(二)古人笔下缤纷四射的木槿花
作者:邓祝仁
1978年上中文系之后,有专门时间阅读诗文,才发现中国古人远在上古时代就开始吟咏木槿花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反复吟诵着那些诗文,当年我着实被吓了一跳,因为此前,我从未读过,也没有谁告诉过我任何有关木槿花的诗文。古人从木槿花的色泽、花期及特点联想到美,联想到美人,联想到情感,联想到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联想到生命的短暂、瞬息万变与人生无常,自然还联想到木槿花的接力赛,如同母亲的感受一样。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把少女绯红鲜嫩的小脸蛋比喻为“颜如舜华”“颜如舜英”(朱熹集注:《诗集传·诗卷第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1版,第52页),此处的“舜华”“舜英”,指的就是木槿花。《毛传》注曰“舜,木槿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说:“此花朝开暮落,故名日及。曰槿,曰蕣,犹仅荣一瞬之义也。”大家知道,这几部著作都是被时间证明了的非常权威的经典。
木槿花名称繁多,此处不赘。时间来到魏晋,写木槿花的诗文更多了。当时的著名诗赋大家几乎均有涉猎,如阮籍、傅玄、夏侯湛、潘岳、潘尼、陆机、郭璞等,他们不仅吟诵木槿花的美,而且将花开时的绚丽与短暂对比于生命与生死的倏忽易失,木槿花成了苟活魏晋乱世的他们寄托情思的意象。最近,有学者撰文指出,“阮籍是最早从木槿花书写生命之思并将其诗化者”,甚至不惜将木槿花与墓冢联系起来——“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咏怀·其七十一》)“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荣好未终期,连飚陨其葩。”(《咏怀·其八十二》)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技巧契合了魏晋时代战乱频仍,生命朝不保夕的情状。该文统计,魏晋时期传世的137篇咏花诗赋中,专题写木槿花者达12篇。(苏爱风:《魏晋木槿花书写与生命意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23-05-08,第13版)。

唐宋以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以木槿花入诗的佳作。记不准读过谁的一篇文章,说《全唐诗》里写木槿花的诗歌有两百五十多首,许多大诗人也有诗作流传。近日得闲,借助几本诗歌集,尤其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古诗文网,复制了唐宋元明清各朝数十首木槿诗,涉及作者有唐代的李白、戎昱、孟郊、白居易、李绅、李商隐、崔道融,宋代的钱惟演、范成大、杨万里,元代的舒頔、元末明初的张昱,明代的刘基、何景明、李孙宸,清代的李寄、屈大均、钱大昕、刘绎等(参照《辞海·文学分册》,大体按作者出生年月排序),在此拈出若干首作简略分析。

诵读上述诗人诗作,除了前述将木槿花比女子容颜,比生命和人生短暂、瞬息万变之外,还可以发现如下细微现象,足够发人深省:
其一,歌颂木槿美艳,咏唱夏令风光,表达欣喜之情,以至于买槿栽种,早晚轻抚,形影不离。前者如李白《咏槿》:“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舒頔《木槿》:“爱花朝朝开,怜花暮即落。颜色虽可人,赋质无乃薄。亭亭映清池,风动亦绰约。彷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药。炎天众芳彫,而此独凌铄。慰目聊娱情,苍松在岩壑。”后者呢,当推戎昱,请吟哦他的《题槿花》:“自用金钱买槿栽,二年方始得花开。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由爱生怜,由怜而不惜花银子买回栽种,日日可见,时时相陪,称其为中国古今三千年木槿第一粉丝恐怕不为过吧。

其二,作为乡愁象征或意象入脑入诗。木槿毕竟是故居的天然篱笆墙,从小入脑入心,岂可遗忘。钱大昕《山行》有云:“林于万个柳千行,木槿编篱卵石墙。高地棉花洼地稻,不知身住在它乡。”范成大、杨万里也有相似的寄托与表达。范成大在词《浣溪沙·江村道中》中唱道:“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杨万里在《田家乐》中吐露心扉:“稻穗堆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漫栽木槿成篱落,已得清阴又得花。”为官一方,身不由己,出门在外,魂系乡梓,铭记“木槿编篱卵石墙”“槿花篱落竹丝长”“漫栽木槿成篱落”是不是很正常,是不是能让人感到一丝家乡的温馨呢?

其三,可以比喻为“花心”(“槿花心”)。孟郊《审交》“君子芳桂性,春荣冬更繁。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的中心意思即此,诗人不惜创造出一个意象——“槿花心”,将木槿花比附为虚情假意、反复无常的小人,生活中该受到多少欺骗才有此刻骨铭心的感受啊!难怪李商隐在《槿花》有这样的绝世警言:“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至于洪咨夔借“槿花”的吟叹也很别具一格:“露径风篱取次芳,朝荣暮悴付流光。一秋朵朵红相续,比着人情大段长。” “槿花朝发夕而萎,得失兴亡总一机。古往今来磨不尽,人间公是与公非。”

其四,将槿花比喻为君子品格。戎昱《红槿花》为最好代表——“花是深红叶曲尘,不将桃李共争春。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如此好花美意难道不应“赠少年人”么?少年总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故而他们才是自由的化身。也难怪张昱《木槿花》有曰:“谁谓木槿花,朝荣夕已萎。容颜逐电光,老大行相随。高堂有歌舞,及取少年时。寿命信可长,仙人竟何之?”

叶嘉莹先生说:“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都可以纳入‘花’这一个短小的缩写之中。”(《迦陵谈诗》)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则说“一朵最微小的花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不朽的兆象》)这些天我反复在想,今人何以不注意木槿,此类作品那么少,梅兰竹菊、松荷桂茶,甚至带刺的月季屡见而不鲜,独难见木槿。猛然间顿悟:文学史不提,大学讲台不讲,连选集也不选,学子何以知之?不才因为出身老圃,耳濡目染,自小喜欢花鸟虫鱼,才多了一点心眼。木槿一向进不了皇权贵胄庭苑,只能孤寂贫瘠农家宅基一角,平凡地活,静静地开,顽强地长,超然世外,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固然像菊花腊梅,不与群芳争艳,命运却何其不同。同窗说,今日百花,世人常走两个极端:大红大贵如牡丹,傲霜斗寒如四君子,而平凡从容、平中见奇却不入流者,就只有沦为被选择性失忆了!
注:
2020年10月6日初稿;2023年6月3日重写,6月13日校改;6月16日改定。本文图片除注明者外均系作者于2020年至2023年摄于桂林植物园和南溪山公园。
↓邓祝仁先生的简介:

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 机构
社长:黄家城
责任社长兼总编:韵芘胡桂芹
主审:韵芘胡桂芹
常务副社长:杨枝
副社长:苏平峰 李绍斌 桂太平 廖家驹 董芝 王瑞逸 张振球 张学超 王庆福 开心 肖永传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云横秦岭 隆光诚 杨爱国 李席林
宣传策划:开心
主编:韵芘胡桂芹
荣誉社长:林耀平 李平华 陈恩科 宿富连 梁帆 岑路 黄小甜 文长海 敬新谱 韦天喜 龚志林
顾问:胡自立 邹宏国(博雅蕴新) 刘乃新 吴律醒 许朝 印利华 胡国庆 王世全 周卡宁 雅兰 孙炎宏 赵淬 胡欣欣 王学志 随风 东方 胡自立 唐祥玉 蒋官军 祁培成
编辑:韵芘胡桂芹 敬新谱 苏平峰 吴律醒 张振球 廖家驹
主播管理副社长: 何伟生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 虹 开心 老革命 优雅的女人 许世红 一梦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张华 幸福的女人 美丽阳光
(创始人:韵芘胡桂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