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诗刊》3257期

朝拜南岳衡山(之二)
作者:吕兴福
主播:默人

……正在俗物令人游兴顿减之时,有香客建议我,可弃公路改走青石小径。
我这才放弃阳关大道,沿小径拾级而上,走进了森森松林之间。
此时浓雾变成了轻纱,阳光穿透浓密的树冠射入山林,顿觉千万颗珍珠闪烁于幽暗之中,一时栖鸟开始鸣啭,山花笑脸迎人,圆觉妙趣令人兴奋不已。
没想到这改行幽径变成了弃暗投明。
这歪打正着之举,似乎让人明白了点什么,但到底明白了什么,又一时难以明白。
是得失之悟吗?止观之悟吗?无诤之悟吗?真空妙有之悟吗?都是又都不是!
人与真理有时觉得很近,近如一纸之隔,可一捅即破,有时又觉得很远,远如千山万水望洋兴叹!
一阵悠扬的笛声把我的思想从无法名状的遐思、无法名状的美妙感觉中唤回了现实。
我虽不知这犹如天籁的音乐来自何处,但我听得出竹丝呜咽,宛然迂回,细辨凄凄来处,犹如千年以前。
……据《南岳志》记载:早在隋朝,隋文帝杨坚登基后,奉佛教为国教,时有一印度僧人怀揣佛祖金刚舍利来到中国,传播佛法。
杨坚奉印度僧人为贵宾,并将僧人所赠的佛舍利分赠全国各著名寺院,令各地建塔供养。
衡岳之上封寺有幸得到佛舍利两枚,便在名岳之顶建塔供奉。
然而,在历史风雨的反反复复剥蚀中,此塔已不复存在。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有进士名李鹏芳者,官至礼部尚书,游南岳后发心重建舍利塔。
可这重建的舍利塔今在何处?如能寻至此塔,我当右绕三匝,以示礼敬……
正值笛声戛然而止时,我走出了林间小径,石阶回转于底矮的灌木丛中,眼界豁然开朗,正值一抹流云隐入远山之后,一时天蓝风清,阳光明丽,万倾松竹苍翠,恍若绿云翻滚。
在小径与大道的交汇处,有一卖笙箫的青年商贩,刚好一曲奏完,横笛于胸前,面对空谷而立,英姿飒然似玉树临风。
我被眼前这位青年男子与松山幽谷融为一体的美妙画面惊呆了,真可谓俗人居仙境,俗也成仙。不然的话,他何以能吹奏出这如《普庵咒》似的令人荡气回肠、摄人魂魄的音乐呢?
细细一想,这青年男子不过一贩竹箫者,也需挣钱养家糊口,也必有七情六欲,为何令我如此神往呢?无他,眼前大好河山美景使然,无他,不过被眼前梦幻泡影所欺骗罢了!
难怪,自古以来,衡山的灵秀与神韵,造就了不少得道高僧。
……如我所闻,唐朝时这里曾有一位承远法师,清修于衡岳弥陀寺,无人供养时,茹草木而生存。
有慕名而来的造访者,见其骨瘦如柴,衣破面垢,躬负薪樵,来访的人多以为是仆从。
唐代宗闻其大名,亲赐该寺为“般舟道场”,承远大师也被后世尊为净土宗之三祖……
弥陀寺今在何处?可有遗迹参就?我一路打问,然本地的山民与香客们竟一无所知,有可能其寺院与其人一样,也早被尘封进历史的烟云之中了!
我跟贩笙箫的青年男子结伴继续登山。
时值正午,风凉云聚,晴艳顿失,不多时竟下起了小雨。
在我们加快脚步赶路时,猛抬头看见临空山崖上一簇簇凤尾竹后,有茶招酒旗在轻风中摇曳,并有缭缭炊烟徐徐飘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甘肃诗词学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歌联合会首席顾问,惠川文学社、《惠川风》杂志社创始人,名誉社长。有诗词、散文集及军旅、经济、文化、宗教诸类文集出版刊行。

主播简介:默人,本名赵亮,企业在职员工,中华诗歌联合会主播。喜欢阅读与朗诵,爱好摄影。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蓝儿
秘书长:艳阳天
总诗评:李希勇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古典诗词研究院副院长:米兰
副总编:追梦天涯
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荷塘月色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兼)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兼)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戴维
主席团专职成员:森严、聂子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兼)
北方文学社副社长:世灵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总编辑部
古典诗词音频审核:米兰
现代诗歌音频审核:戴维
诗歌、音频总审核:艳阳天
总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