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6月10日
地点/仁化县丹霞街道高联村委会寨下村
■温飞宇/刘茂兰/周财生/敬宜/谭作才/郭兴才/范芯/周彰源/罗源桥/李海芳/梅馨/赖文燕/谭建新

■温飞宇作品
1触及古寨涅槃光影
熊熊火光与浓烟,画了一幅图
让几百年寨子,浓缩在倾倒的回响
看时光固执,总爱向靠近它的人
声泪俱下描述,一座寨子
五百多年骨头,如何套上敲断词语
如何为支离破碎的痛,告别了辉煌
画笔,抹去了向天挺立的姿势
一地石头、砖块、瓦片,零碎冷寂
但它们,依然抱紧沉默的尘土
将魂魄,刻在每一棵茂盛的树上
只要风来,就会高呼革命的口号
当我走近寨子时,村里的老人
总少不了用重复相同的语言讲述
当年,一位将军和他近千人队伍
他们宿营古寨,袭击了民团和土豪
走后,古寨没逃过一把泄恨的火
2以假设,对话一座古寨遗址
假设,耕田作地的泥腿子
不大张旗鼓,在寨内激情四射
假设,朱军长的革命队伍
也不曾在寨子,一夜短暂停留
会不会,写着几百年大明朝的古寨
还在与天比高,还在吟唱斑驳岁月
只是,贴上了革命标签的古寨
假设说词,只能换上牺牲的名字
从出生到毁灭,五百多年的历练
应该有太多不散的感概,如风泣唱
寨倒了,但精神的支架还在
植根在泥土的信仰,依然挺立
一抹红,比阳光还灿烂
照耀岁月,牵引后人无比坚定脚步
3问询寨下古庙几百年走过的路程
一座明朝古庙,建在一座寨子下面
它背靠厚重山体,门朝汨汨溪流
它牢牢拴住,往南通北的官道
以萦绕香火姿势,诠释几百年兴衰
可以说,那些捐款建庙的信众
很难想到,与天空争寿的建筑
会让不息战火,划上崩盘的符号
令座上神灵,流离失所在荒郊野外
重修吧,为方圆几里的相同愿景
就由一文钱募捐开始,挪动序幕
就由虔诚与信念抱紧,让古庙生辉
落笔,交给乾隆年号的石碑发言
当时,几十个村子的百姓在欢庆
他们在弥漫不息烟火里,举高信仰
他们相信神灵力量,相信古庙永固
但不会想到,庙堂在身后百年焚毁
一座古庙,可以饮霜啖雪百年
可以用青砖灰瓦身躯,抗击风雨
但不可以拒绝革命浪潮,滚滚红流
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挺直红色魂魄
古庙坍塌了,泥尘里还夹带蛮火
是反革命逆天的刀片,削剥了文物
以为摧毁青砖骨头,就能压制红旗
殊不知,胜利的根就植在这片厚土
再重修吧!这不仅仅是一座庙堂
更是几个朝代宿影,见证红色堡垒
4夏至,想到寨下村曾福胜烹饪狗肉
说夏至,我和所有俗人一样
想到的是狗肉,它在餐桌的诱惑
如何能让坐禅的尊者乱心,自诩
穿肠过的是一块肉,佛经依然敞亮
啖狗肉者比比皆是,但论烹饪绝活
未必有几人可以媲美寨下村厨艺
更别提,分享过曾福胜一手狗经
从稻草烧烤开始,到爆炒慢炆展开
至于火上工夫,与狗肉配料搭配
属于一门独有技艺,我不便打听
至于厨艺秘方的出处,传承于红色
听起来,似乎有些信口雌黄
但,要有相信的勇气,听狗的故事
听大革命的一段历程,土豪家的狗
是如何疯狂凶残,咬伤寨下村百姓
直至朱军长到来,一枪毙了狗命
就让恶狗肉体,为伤员疗伤吧
广东籍的伙房老兵,使出烹饪秘方
一锅狗肉香飘寨下,馋了寺庙檀香
惊讶村中之人,非要拜师学上一厨
此时,我只含糊点头称赞,筷子
夹住一根狗腿,还随口骂了一句
看你凶恶,错把忠诚用在恶霸门庭
5读寨下村“打土豪分田地"标语
寨下村的秀才以为,军人只会打仗
怎么还会用简单道理,对话一座村
什么是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的真理
难予相信的魔法呀,这宣传章法
捆一束稻草,扎成大大的草笔
齐刷刷往木桶搅拌,蘸上石灰水
一堵灰色泥墙,即刻凸现鼓动字眼
打土豪分田地,六个石灰凝固字体
如同长了根的六棵树,于天地炫耀
字,因为有豪情壮志,有不灭信仰
就无需与书法论道,比划字体得失
博学的人,也自然为几个字感概
分了田地的百姓,更是以一碗烧酒
向天祷告,为翻身作主的未来起愿
只是,厚实墙体没逃过灭迹的劫难
墙虽倒,站立是六个繁体中文
它们雄魂不散,书胆傲视笔锋墨砚

■敬宜作品
1燃情寨下
是盛夏的风
诠释了
高联寨下村
一道生命的苍绿
村舍,绿竹
蘸上了
世外桃源的丹青
青山,流溪
辗过了
诗意盎然的韵致
丰盈了
燃情岁月的笑靥
是豪言壮志
如一首悲壮的史诗
撬开了
一段尘封的红色故事
当年的朱德
在寨下村挥毫写下
打倒土豪,分田地
字字
尤如利刃一样
狠狠地刺向反动势力
从容有力地印写
解放农奴命运的诗篇
火种在仁阳寨下的大地
唱响了雄壮的誓言
是一滴血的力量
铸就了
在寨下养伤的小红军
在没有缺氧的光线
忘记了伤痛
带血的力量
牢记了肩负的使命
为追随大部队长征
闪动的泪花
挥手向村民一一告别
那一刻的影画
还有那一滴血
留在寨下村
扣动了寨下多少人的心弦
2追述古寨光年
不敢想像,隐藏的一个山村寨下
在五百年风雨沧桑的光年
天然的屏障,打开了壮锦的诗篇
一种亘古不变的姿势,沧桑多年的古寨
质朴的村民,孕育一切人间的梦
以田为骨,以水为脉
靠天吃饭的理念,从不间断
世代耕耘,捻数稻田上空的星星
抚慰的是阳光和风雨
滋润这一片情深万丈的家园
直到有一天,一个将军率领千人的部队
驻进寨下,让原本寂静的山村格外异常
他们纪律严明,对村民秋豪无犯
像是一道正义的光,揉亮了古寨
他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
原来幸福就是有田有地有尊严
如火焰般,让五百年历史的古寨
从未有过如此庄严幸福的酷炫
今天我来到寨下,历史悲壮的重温
打开了那一页无法抹去的记忆
潮湿的泪,在怀念中荡起涟漪
百感交集的幸福,心随所愿驶向辽远
3古桥,溪流
古桥,连接村外
夕阳,晚霞
这里是寨下最美的风影
弯弯的古桥
潺潺的溪流自然地演绎
岁月的梳妆
是飘远的畅想
古桥,流水
让我无尽的追思
一阙人间凄瑟的长歌
是烈马的嘶叫声
朱军长裹着一路的风尘
骤然来到寨下古桥
心里蘸满了
对命运前途的探索
是溪水的力量
撼动了洗涤尘秽的决心
是古桥圆拱的特性
禅悟了能屈能伸的大道
让一册泣鬼神的征战
无限延伸了豪迈的洒脱
朱军长跃身策马扬鞭
马蹄声声,卷起了
古道红尘滚滚
而身后的古桥和溪流
便成了寨下的经典
长成了一道永恒不老的传说

■李海芳作品
1抖开尘封的古寨
断石,残壁,壕沟
掩没在,荆棘密林中
镌刻着过往的印记
风,拂过密林
仿佛
往昔的,冲锋号
又在耳旁,回响……
古寨老人
讲述,尘封的记忆
一支革命队伍
宿营古寨,打土豪劣绅
离去后
难逃,一把火的焚烧……
时光冉冉
红色的印记
历久弥新
永远,镌刻
在人民心里
2古桥,遐思
一个桥墩,无声而卧
流水,话沧桑
诉说着
古桥的,前世今生
曾经
明朝古桥,架起
南北相通的纽带
古桥,屹立
如同,一个智慧的老者
守护,古寨一方水土
往昔
峥嵘岁月
浩浩荡荡的队伍
走过古桥,奔赴战场
迎接,胜利的曙光
悠悠古桥
写满,故事和沧桑
岁月流转
桥,消失了
只留下
一个孤独的桥墩
继续
静静地
无声而卧
3唤醒,一块石碑的尘封记忆
一座庙堂
曾经
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中
信徒的虔诚和信念
让香火
几百年,萦绕不息
曾几何时
泄愤的,一把蛮火
焚烧
古庙,崩塌
连同它的记忆
深深
淹埋在
一片废墟中……
光阴荏苒
当一块石碑
以残缺的姿态
呈现
镌刻的印记
唤醒
尘封的记忆……

■谭作才作品
1在寨下村聆听红军故事
在寨下村红军桥旁
聆听村民
讲述鲜活的红军故事
当年七个小红军
个子却不够枪高
但在铜鼓岭阻击战身负重伤
老乡眼含泪水
抬战士进庙堂养伤
直至痊愈,目送他们追赶队伍
光阴似箭革命胜利
当年,通向大庙的木桥
早已毁灭,不变
是一条淙淙小溪,日夜悲悯
以庙掩护的地下交通站
在叹息,残墙断壁的景致
不变,是古庙对望的围寨
朱老总留下的标语痕迹
一部打土豪分田地的史书
刻写革命豪情,让历史敬礼

■周财生作品
1寨下随笔
穿行几座山,翻越几道梁,
车子停在这,陌生的村庄。
一条不老的溪流,伴着日月星辰,静静流淌。
看寨下那娇艳的百合花,选择了这方土壤。
我弓身捧起一撮,带着血腥的泥土,
向英雄的背影,遥望。
村民激动描绘着,丛林覆盖的寨子,还有荒废的庙宇庵场。
岁月久远,风云动荡,
这里存放着,先辈的夙愿,英烈的梦想。
寨子里,朱总司令无眠的一夜,
寻找,华夏的曙光。
多少热血儿郎,把短暂的年华留在他乡。
此刻,泪水流进我的心房,
追忆,伫立,敬仰。
2寨下炊烟
忘却酷暑,六月无忌,
趁着,夏至的前夕。
翻越几重山,蹚过几道溪,约摸算来,也有几十公里。
寨下的炊烟,浓浓腾起。
感触,有关土狗的记忆。
热情的父老,忙忙碌碌,弄了满台盛席。
飘香,骚扰了邻里,味道,如此细腻。
主人,夹起一块精华,放置我的碗中,我半推半就,却满心欢喜。
因为,我听说那东西,可以重新点燃活力。
3寨下老许
看上去,七旬开外,
有着一副,健康的笑脸。
他开明,爽朗,直率,
言谈中,流露三分幽默。
他激动的转述着,祖辈传承的一个故事:
1927年,烽火岁月,刀光剑影,
红军总司令,曾山寨里留宿一夜。
铜鼓岭阻击战,硝烟弥漫,血肉腾飞,惨烈。
英雄转战南北,
村方上的,庙宇,厅堂,
寄宿着,一群疲惫的战士。
军民鱼水,百姓给药,送饭,用最纯朴与真情表白。
战士强忍,执着,
用鲜血与生命,
期昐着,那一抹,灿烂的曙光。
时过境迁,那一页,值得后人深思,解读。
4寨下那些百合
我见过,许多百合,
但从没见到过,绝壁上的这些。
六月,你开了,
开得如此洒脱,鲜艳,灿烂。
如战士的号角,直指长天,
又像水灵的姑娘,亭亭玉立。
你,没有选择,肥沃,
在这荒漠中,崖缝里,坚强的活着。
寒来暑往,多少日夜,几许春秋,
你见证着,守望着。
马入华山,铁蹄远去,
看今日,泱泱大国,华夏图腾。
你在寂寞的山间,微笑,
转述,久远的烽火。

■高瓦老黎作品
1寨下,你是否记起
寨下一条小溪
两岸竹密,水流去
又快一个世纪
当年的古道,桥
谁还能记起
不,我还得告诉你
那里,有战壕
有朱德留下的秘密
土墙粉上了水泥
不能代表忘记
溪风,一直犀利
忘记了吗?铜鼓岭那场
惊天动地的阻击战役
我们的一位受伤战士,暂停
高联,寨下,古庙里
村民,当夜送药
次日又去,不见战士
血迹,又是回到
铜鼓岭的战壕里

■郭兴才作品
1古庙的控诉
夏日的风
吹进一座小山村
捂热了一座寨子
缓缓流淌的小溪
不见了古桥
岸边只留下一堆残砖、瓦砾
在向人们诉说一段尘封的往事
一座古寺庙
是谁 经常在此联络
情报从这里——
源源不断传向远方
二七年某日
一千多人的部队经过此地
庙宇为他们遮挡了一夜风雨
打土豪,分田地
民众欢欣鼓舞
古庙为此遭来横祸
一场邪恶的大火把她烧毁

■罗源桥作品
1高联寨下感怀
踏上这翠色动漾的热土
方知这片土地的厚重
心底肃然起敬
一股涌动瞬间刷新认知
踏上高联寨下这亲切的村子
方知村民的善良和淳朴
殊不知,一个宁静的山村
蕴藏着近百年的红色篇章
像一股巨浪在心底澎湃
青山依旧,溪水长流
抹不去时间深处
朱德部队留下的革命足迹
一个既平凡又特别的日子
写下了不同凡响的一页
1927年5月3日晚上,倾盆大雨之夜
寨下村民腾出了庙堂、古寨、民宿……
给朱德部队借宿,留下了革命之火
救助受伤的红军
送饭送药,军民一家亲
那寨,那庙,物是人非
以及早已不复存在的木板桥
永远藏在高联寨下村民心里
2高联古寨
寨,是隐蔽和安全的象征
是人们智慧的表达
高联古寨也无一例外
三面陡壁
只有一条狭小的通道
易守难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创下了千古绝唱
朱德部队的到来
寨下乡亲们的积极支持
让红军战士们
得到了休整和保存力量
顺利的北上取得革命的胜利
那山,翠绿葱茏
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
那水,清澈如镜
像在轻声细语讲述着
昨日的激情岁月,军民鱼水情
如今的寨下
再也见不到往日茅檐低小的景观
当你踏入这片故土
眼前的亭台楼阁
水泥路户户相通
足以震撼你的三观
完全刷新你的认知
古寨
创造了一代传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定格在历史的书签里

■范芯作品
1寨下村,1927年的记忆
夏日蓝天白云的澄明
涤静追寻红色脚步者的心与眸
金灿灿的阳光铺展
红军的影子站成长城
延伸
扬起的故事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袅袅炊烟中收回目光
朱德高大的背影珀封
新世纪的笑容里幸福泛起涟漪
拍打着对1927年的记忆
呼唤
贴近土地 红色基因一茬茬旺盛
寨下村,一条路的坚定
范芯
阳光燃起平仄
一座逝去的古桥朴素思念
一条草木相扶之路的记忆
成诗
一声声深入土层的问候
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响应
串联天地脉搏
铮铮
古老的寨子
深植天地的影像
定格一支叫“红军”的队伍
永驻
红船内冉起的信仰
加固了一颗颗为国为民的初心
一条红色基因之路的传承
坚定

■梅馨作品
1红色寨下
每一次触碰红色故事
灵魂深处的痛楚及震撼
不亚于一次台风的洗涤
高联寨下村
当脚步前行至此
拨开26年农运革命斗争的往事
打士豪,分田地
面对着六字真言的墙体
能体会到挥笔豪迈的热血沸腾
当手捧着半斗米粮
当那半亩土地记在了自己的名下时
那种因贫穷带来的恐惧瞬间破防
泪流满面的同时,眼泪是甜的
心底在呐喊,我有土地了,我有土地了
时至今日
当年的情景早已物事人非
但先辈们流淌的血,早已染红碑文
让后辈铭记心里,举高永远

■赖文燕作品
1你们来过寨下
那时,你负伤在寨下
百姓送饭送药
英勇就义的红军呦
寨下百姓永远铭记 铭记
当年解放大军走过的桥
承载地下交通站的庙宇
被土豪劣绅摧毁了
但
革命意志永远的坚定 坚定
朱德部队西进采过的每寸土
墙上“打土豪,分田地”
是寨下百姓奋起的力量 力量
拨开乌云见晴天
亲爱的红军
我们最亲爱的红军呦
看到了吗
你们来过的寨下
住过的泥砖房
早已不再低矮潮湿
如今的寨下
正如你们所愿
百姓在鲜艳的红旗下
幸福安康

■刘茂兰作品
1高联寨下欢笑声
激情六月
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诗人
一起举起红色旗帜
聆听南昌起义打散部队故事
村民唤醒1927
寻找1927年高联寨下革命轨迹
杨梅燃起寨下火红回忆
大雨倾盆而下
朱德司令居住寨下庙里
高大身影委派士兵写下
打土豪分田地
高联寨下一片欢笑声

■谭建新作品
1十六岁之花
听寨下村民讲述
当年小红军在铜鼓岭阻击战中
用幼小的身驱堵住敌人的机枪口
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当村民去救援时
倒在铜鼓岭的土地上的年轻战士
他们是那么的从容,是那么的安详
这些才十六七岁的生命啊
身躯还没有一杆枪高
但他们为了信仰
永远长眠在铜鼓岭山中
听着,泪水早打湿了我的眼眶
心中,也举起了崇高的敬礼

■郭兴才作品
1高联采风抒怀
激情六月访高联,
遥想当年烈火燃。
农运斗争民觉醒,
红军转战志贞坚。
喊声杀敌惊铜鼓,
血染沙场艳杜鹃。
散去硝烟碑耸立,
长歌一曲祭忠贤。
2寨下有吟
古寺桥连南北通,
红军寨下显初衷。
土豪打倒分田地,
百姓翻身作主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