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超越平庸
唐汉承

杂文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自古以来,杂文就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杂文,是指随事命名,不落体格,名号多品。狭义的杂文,则是指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创造的杂文独树旗帜,无人企及。狭义杂文发展到今天,亦如刘万成自己说“未必都要铸成寒气逼人的‘投枪’或‘匕首’”,但却一定要坚守形象说理的这一本质。鲁迅早就明确指出:杂文写作,要“在劳作者自己,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做杂文也不易》)。读万成《虹麓漫笔》一书,深深感到这正是一本“和人生有关”的杂文集,或者说这是以杂文感悟人生的书,是超越平庸的文学书。所收85篇杂文,虽然“大多有着‘千年之交’的人心世态气息”,但今天读来仍有颇多新意,给人以新的现实的启迪和教益。
革命导师曾经预言:未来是“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除了个性、创造性外,还必须要有自律性。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而且一定要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与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自觉地实现了个性、创造性、自律性辩证和谐统一的人,才可能真正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有这样个体人的社会,也才是和谐的社会。万成从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环境等复杂关系出发,站在人的自律性的高度,观察人生,感悟人生,从而对人从眼睛、耳朵、舌头、肉体、尾巴以至于出汗、出气、讲话等等方面,经过全面的剖析从而得出“惟有正心方可正已与正人”的确切结论。在此过程中,作者还进一步静观历史,以史实抨击“官本位”“钱本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正之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既要别人自律,也严格要求自己自律。从本书《自序》到《后记》,以至专收一篇《认识我自己》,无一不是作者自律的真情实言,无一不是自己堂堂正正、坦诚心灵的表白。这样的杂文,读来不仅味美,而且文美,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杂文最显著的特征是“杂”而有“文”。万成擅长运用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和大中去小、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并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生发开去,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意义,发掘深刻的主题。作者好像掌着放大镜和显微镜,既看秽水浓汁,也察大千世界,既观察小草,也解剖猫鼠,创造一个个具体而感人的典型形象,揭示出重大的或者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与人生哲理。在语言运用上,既具有论文说理的锐气、寓言类比的情趣,又具有排比对偶的整饬、散文错落的风致。有的杂文,如《浮生杂咏》独具组词抒情寄慨,而有的杂文如《猫腻》则如小说一样着重刻画人物;有的杂文如《包拯治陕》具有戏剧般的情节,而有的杂文如《浅赏<春望>》则是辩驳式的古诗评论。由此可见,万成的杂文不仅题材广泛,而且文采翩然,富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有基于次,可以说《虹麓漫笔》一书,的确是超越了当局一些平庸琐碎杂文的上乘之作,是够得上跻身优秀杂文之列的。
当然,我们有理由希望作者能进一步“务潜修”“干枯淡”,做好杂文麦田的守望者,写出更多的更为可人的杂文来。别林斯基说:“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万成能在杂文这块大田里坚持独创精神,且不断地深耕,并不断获得新的更大的丰收。

(该文是作者2004年11月13日在《虹麓漫笔》研讨会上的发言,后来发表于《商洛文艺》。本次编入头条时,我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改了个别字、词、句、标点符号,尤其改变了“我们相信万成作家的独创精神”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删了“一定”“作家”等暗含过誉之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