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四面八方的游子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送给父母的礼品,既是精神食粮,也是献给父母的一份孝心。
千百年来,“孝”是中华民族极为崇尚的一种传统美德。历史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然而有多少我们今天亦可以做得到?“负米养亲”、“亲尝汤药”、“拾葚养亲”、“行佣供母”、“打虎救父”、“弃官寻母”等等,也许可以勉强做到;有一些是我们绝对做不到的,如“孝感动天”、“怀橘遗亲”、“哭竹生笋”等等。
知恩图报,孝敬父母,古今皆然。但人们往往存在一种误区:趁年轻努力打拼,等成就事业时、工作闲暇时、儿女成人后,再孝奉双亲、随侍左右。然而,那时双亲早已垂垂老矣,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儿女的绕膝承欢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因为工作忙而懈怠而错失尽孝良机的人们,将留下永远的悔恨。
有位作家在他的文章写到:“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水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