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新诗词剽窃
文/六月牛(宁德)
一首新诗或一阕新词,能被别人认可,甚至高仿,连化用都懒得就照搬,说明某段文字的确入了别人的心,爱不释手难以割舍。原创作者若有幸遇见,也不该心生太多抱怨,应沾沾自喜。而今,诗词很廉价,写的人多,看的人少。只因,怕看太多,难免留下印痕。用时强冒出引用或化用,又怕遭遇原创作者强说剽窃的说词。那又何苦花时间去看!
对于一个文字爱好者,初学写作之路,通常有一个模仿期,只为少走弯路。通过不断学习模仿探索,沉淀出大量的诗语,走出自己的路。试问又有多少人?情愿发表一万首新诗词,残存一万首别人的影子,没有一首属于自己的,那多么的悲凉。与其这样,不如写一万首自己的,发表其中一首,也比那种强。举个例子吧。譬如今晨收到《鲁城文字》同题诗作业。写一首《没有一个爱情可以重来》命题。看六月牛有感而发的即兴小诗。如下:
情已断,爱已殇
羌笛何须怨杨柳(引用)
花前与樽前莫回首(宋词残影)
成伤往事哟易断肠(宋词残影)
漫漫红尘路
没有一次爱情可以重来(同题诗名)
莫自怜顾影(成语)
错过月亮还有朝霞(引用)
每一段文字里,也有旧诗词残影。也可以直接判断这首小诗为拼凑剽窃作品。那又何妨?隐入烟尘的逝者,还能起来控诉?只是借用而已。传承和重现他们抒写的经典金句。
当下早已步入互联网时代。是网海,茫茫无边无际那种。纵使创作者多平台滚动发表,犹如一粒沙,被无情吞噬,难见天日。能遇见的都是有缘人。能打开阅读的,不是高冷的大诗,而是那些文字爱好者初学者。只有打动人心的新诗词,方可入心。为之点赞评论打赏分享留痕。又何必心生介怀?若创作者一心想成名,胸怀更需要变得宽广,打开格局决定诗歌的诗气诗德。写多无益,随笔一吐。
结速语:当下,如果诗歌没有商业价值,寿命犹如昙花一现。譬如贾浅浅诗歌,若不是贾平凹之女,岂能上热搜,红遍全网吐槽一时。如果只是业余写手或高产量专业户大诗,若无法构建超级互捧帝国联盟网,哪能把流芳百世作品传承远播。人活在圈中,诗歌亦活在圈中。圈外有圈,出圈有多苦!如果诗歌有幸入课本,入了也要提心吊胆,或许还要被迫转世,与时俱进。不然哪怕千古绝唱,只要不合时宜,小心专家们把它无情下架。倘若有生之年能看到别人只改名字就转发作品,应笑的应对。毕竟,赠人诗歌,手留余香。当作茶余饭后谈资和炫耀,何乐而不为!好好创作吧!大诗们,别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好的把短暂人生感悟写出,残缺几首,算不了什么。您说对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