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八咏楼 八咏楼原名元畅楼,又名玄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现存建筑共四进。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文学家沈约建造。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八咏楼不仅是一座精美的古建筑,而且有众多的人文史迹,风流千古。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萃之作。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蜿蜒,无限江山,尽收眼底。日前,丽水莲城诗词学会一行诗友应金华朋友之邀,游览了慕名已久的八咏楼。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沈约:《八咏诗》
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
岁幕愍衰草,霜来悲落桐。
夕行风衣鹤,晨征听晓鸿。
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
李清照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
二、今人诗:
八咏楼
高筑亭台耸婺州,尘烟往事没江流。
游人陶醉新风景,老叟探寻旧客愁。
古邑千秋情缱绻,雄楼八咏意淹留。
词章歌赋藏前史,捧读心疏畅远眸。
李蒙惠
咏八咏楼
高楼雄峙婺江头,俯览东南十四州。
一自沈郎题八咏,从教词女系孤舟。
登台望月怀千古,揽昔抚今豁双眸。
无限江山临不尽,云乡碧水泛金瓯。
八咏楼
名震江南第一楼,沈公八咏领风流。
一千五百春秋后,气势依然压九州。
黄师联
八咏楼书怀
老叟登临千古楼,江山令我读从头。
婺城已改秦时月,未及台澎难解愁。
金华八咏楼
古婺风光美,休文笔底留。
一楼穷百里,八咏誉千秋。
鹤影仙乡渺,墨痕神韵稠。
登临追逸迹,诗意满金瓯。
登上风情八咏楼,婺江景色写乡愁。
长川青史遗踪迹,山水文章千古留。
八咏楼
楼起云边峰顶楼,松风夹径啭莺悠。
到来极目凭栏处,一片心悬十四州。
临江千古足风流,沈约题诗八咏留。
娓娓抒情悲亦壮,竟然升侑不名楼,
张瑞杰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几番血染旧城头。
延之御寇舍身死,忠义精神谥赐侯。
八咏楼
沈约寄情留八咏,易安题壁傲千秋。
百朝兴废等闲看,遗韵流风天下楼。
赵宝菊
游八咏楼
荷月怡登八咏楼,易安佳句壮吟眸。
凭栏更叹诗文美,千古风情岁月流。
金华八咏楼
婺州遍地胜花开,沈约挥毫耀韵台。
八串明珠千古绝,光芒闪烁见奇才。
谒八咏楼
登临自是忆重重,往事蹒跚雨挟风。
千载兴衰浑似梦,山川默默夕阳中。
点绛唇·八咏楼
遐迩闻名,婺江八咏楼高峙。先贤有寄,千古题诗记。 岁转星移,多少兴衰事。江山媚。物华天赐。添写今人慧。
张瑞杰
珠帘卷 . 登八咏楼
登高处,上杰楼。三江会聚东流。鸥伴渔歌飞远,风光放眼收。 坊巷酒香飘溢,情深客醉三秋。八咏楼前怀古,思切切,意悠悠。
浣溪沙.登八咏楼
揽胜登临八咏楼,沧桑故事满墙头。沈君妙句炳千秋。 堤上游人多俊逸,楼边新景尽风流。婺溪景物适淹留。
李蒙惠
鹧鸪天.八咏楼
石壁连云气势威,雄楼八咏誉长随。高台风鹤临流水,长浦征鸿映落晖。 前迹在,世情非,风流千古复同谁?江山留与今人守,为报先贤未展眉。
调笑令·八咏楼
玄畅。玄畅。气压江城莽莽。谁人槛外相迎。凭栏怎不动情。 情动。情动。玄畅兴思绮梦。
叶锡華
浣溪沙·游两浙第一楼
石砌台基八咏楼。沧桑厉尽史篇留。人文璀燦豁吟眸。 沈约书怀情俊逸,易安诗境气雄遒。江南千古忆风流。
董筱岑 江城子·八咏楼
石砌台基玄畅楼。自清幽。好闲游。登临望远,江水阔东流。感慨尤然思八咏,乾坤復,上云头。
喝火令·谢若兰诗友诚邀金华游
富丽盈门府,堂皇雅致楼。一怀灵气不能休。贤杰墨宝留迹,光耀祖宗谋。 宴席陈年酒,佳肴美味稠。盛情宛媲婺江悠。快乐天天,快乐趣同求。快乐筑成真缔,友谊铸春秋。
顾 问 朱庆文
策 划 瞿建军
主 编 李蒙惠
审 核 虞克有
摄 影 李锦华
制 作 李蒙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