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七十)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云烟深处夕阳华
清炊几许浮山家
流水小桥垂浓幕
青檐庄野半坡霞

对于人类古老且恒久的宗教,今人大都带着有色眼镜观望,要么落入迷信,要么落入虚无。宗教的探究,需要理性的灵魂和坚定的信念,在信心、愿力、行持、证悟等四步之中,“信”是最基础的,如果不具备这点,也是无从循法入门的,浮躁不专的灵魂和思想信仰的见异思迁,往往令你在信仰的旅程中半途而废。运用现有的知识去探索宇宙人生之奥义,所观仅为皮毛,难证真理!从近千百年科学思想哲学等发展史看,很难有科学权威立世,很难有哲学权威不倒,宇宙的起源论,从哲学科学上已不下十几个观点立世,但几乎都被后人推倒,当今的科学泰斗霍金的宇宙理论,几乎否定了以前科学哲学思想的全部。然而,万变不离一宗,道学之以“一”贯之,宗教之道,上帝之道,真主之道,佛道,易道,自然之道,医道,兵道等等,道之学问,两千年来,好像没有后人推翻过它们的理论大厦,去建立新的道之学说!为什么呢?这就是“道”与“术”的不同。道是恒定的,与天地同春,而“术”包括科学技术都是变化发展的现象。

人类几千年来,道与术各自独立地发展着。道与宗教为友,术与科学结伴,哲学属于“跨国公司”,深者一半言道,浅者一半讲术。对于以上三者,却少有人思考,如何将宗教,哲学,科学三者结合起来。宗教承载的宇宙之道的本体解读,科学承载了科技之术宇宙现象探究,哲学则用思维,去推究宇宙本体与宇宙现象的关系。然而,当今人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走不出宇宙现象的囿圈,有的人宁愿相信变化生灭的科学,也不信仰宇宙恒久的道法自然。如何将宗教与科学,辩证地结合为哲学,让更多的人,以哲学的视角中性的思维去认识宇宙人生,把宗教从神坛上拉下来,将科学从现象中拉回来,共同升化为哲学思想,让人类的探索范围缩小到哲学领域,让上、中、下各层人类皆欣然接受,没有了意识形态之争!这将是一大盖世功德。
近几百年来,宗教走向神秘化,教主走向传奇化,教义思想迷信化,并使宗教与科学严重对立,是该到了回归正位的时候了。宗教,哲学,及科学,三者承担同样的历史使命,就是告诉人们世界的本来面貌是什么?真相是什么?真理是什么?大道是什么?让自然中产生的神秘,再回归到自然中去,将神秘的东西用自然的物理的人文的语言去揭示,让一切神秘现象揭开它的自然面纱,露出真容。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宇宙生命三者合一,即肉之体,气之体,性之体的合一,即宇宙本体,宇宙灵魂,宇宙现象的三者合一,古人称之为“天人合一”。

人类对宇宙奥义的探索将会引发世界级的文化大发展,思想大革命,这个世界的因资本主义思想引发的利益之争带来的所有问题也许倾刻化解。为了更好地读透宇宙灵魂的内容,领悟灵魂的实质,若把“灵魂”和“心”作一下比较。心,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宗教哲学及中医用词,比如:相由心生,病由心生,唯心所现等等。在国外,有的甚至将心与灵结合为心灵。关于灵魂的内容,前边我以佛教为主作了阐释,下边看看心的含义。
宗教典籍中,为了翻译或弘扬的方便,往往把一些表达“性”或识的具体指向的意思的词,都用心表示,例如万物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宇宙本体之意,再如境随心生,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之意,再如我们平常所言之善恶之心,这个心仅仅是指意识。另外,从中医学讲,人类的灵魂居住五脏中,在心称为“神”,在肝称“魂”,在脾称“意”,在肺称“魄”,在于肾称“志”。五脏中的五神总合,我们也称它们为心。其实,世界的神秘就来自于人类知识的爆炸与智慧的褪化。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