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粽香回忆》
郝宇翔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再过一星期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每年这个时候,家家粽子飘香艾草高挂。端午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提起端午,人们除了粽子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写下生平最后一首诗《怀沙》献给自己的祖国,之后自沉汩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的百姓纷纷前去江边打捞尸体,他们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原就将米粮投入江中,这就有了今天的“粽子”一说。这两天家里采购粽叶,准备泡江米糯米包粽子。我作为初学者,跟着妈妈和奶奶的节奏一步一步学着包,新鲜的粽叶又细长又绿。老人家虽然年龄大了但包粽子这门儿手艺还是那么娴热灵巧,奶奶年年包粽子蒸米糕,这些传统一样儿没落下,做的时候那种幸福洋溢着,乐此不疲。她边包边和我聊,说“我们那个时候不光包粽子,还馏米就是现在说的米糕,大锅盖一掀起,那扑面而来大枣的浓香味儿才叫一个棒”爸爸在一边坐着洗大枣,听我和奶奶说起他们那时,爸爸说:“我小的时候过这五月五可馋了,清晨早早就地起来,积极地拿个筐子到后山那边的山半坡上采粽叶,回家一家人包粽子,三角儿的,包子型的,啥样儿的啥甜的咸的都有,边说爸爸嘴角边露出了微笑,那是童年的幸福,是儿时珍藏的宝贵回忆。
爸爸的回忆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过端午,我的记忆里端午也是一个祈福辟邪的日子,在我的家乡,人们会编彩绳,做香包,会去爬山,到山上的寺庙里祈福,还会把艾叶别在门口据说是为了辟邪。老百姓们会把自己的香包挂在腰边,我小时只觉得香包绣得漂亮,后来才知道那也是一种祈福的传统。
在南方那边,百姓们还会举行赛龙舟,不为输赢,只为大家欢聚一堂图个欢乐,图个喜庆幸福。人们在那天还喝雄黄酒,以此辟邪镇妖。屈原的以死明志,投江殉国有了今天的端午节,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好似屈原一腔澎湃爱国的热血,他忧国忧民却无力回天,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令人尊敬,他把自己的每一滴热血都洒进了祖国的江河,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粽香诱人,这里面又何尝不包含着屈原的爱国情怀呢。端一盘粽子,呈一只艾叶,虽然屈原已投江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爱国之情始终让人钦佩。可以怀念的唯有眼前那粽香,那江边。粽子,香包,艾草,每一样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节日的点滴与思念。祈一份祝福,寄一份相思,儿时的回忆让人留恋,家人的描述让人共情。悠悠粽香飘,浓浓端午情,就让这爱国情与我们的怀念并存,永驻端午吧。

作者简介
郝宇翔,女,04年出生,职高毕业,热爱写作,爱好艺术,2021年文章《弘扬时代精神》《致敬最美的英雄》分别发表在学习强国吕梁学习平台与山西学习平台;2022年7月文章《英雄之城如诗如画》发表于吕梁日报,《用青春拥抱新时代》发表于交城文联,收录于合集山水交城;2023年5月文章《无声的爱》入选全国第十届母亲节笔会并发表于中国精英文艺都市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