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京都文艺》第八期:散文推荐张光山作品
《京都文艺》第八期:散文推荐张光山作品
精华热点
文理奇才——荣岐文张光山
我的荣岐伯,是一位农民转正的老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特殊的身份造就了他的奇绝之处,在于一是中年转文教理,二是老年转理学文。 想当年,岐伯以村里为数不多的“秀才”身份,被邀请去学校当“教员”。初中毕业的他,饱读诗书,很喜欢教语文。可是,村里高中成立不久,学校里有一位科班出身的杨老师,不善于讲课,上的理化课更是一塌糊涂,几乎被学生赶下台。这下石校长可犯了愁,无奈之下,由闫老师的大力推荐保举,找到了岐伯。见了面,石校长先来一通客气话,意思是让岐伯语文改教理化。 岐伯自感能力不足,便推辞说:“我本来初中毕业的,还让我去教高一的理化,能行吗?”石校长鼓励他,夸奖一番说:“你保准能行!”岐伯见推辞不掉,只好答应下来,说:“我先试一试吧,不行的话,你再另请高明!” 岐伯把理化课接过来,边学边教,现学现“卖”。还别说,他的课竟然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有一次讲到“机器的原理”,岐伯就带领学生们来到村北的拖拉机站,亲自示范摇了一把机器,学生们一片欢呼。有几个男生,也跃跃欲试,争着想摇一摇机器。看着机器隆隆作响,大家开心极了,至今都难以忘怀。 教了多半辈子理化,退休十多年了,某一日,岐伯却把一个本子递给我,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我一看,就知道是一首首古诗,五言七言的都有,题材也很广泛:风花雪月、花鸟虫鱼、个人感受、家国情怀……一位古稀老年人,竟然弃理转文,写起古诗来了,真的令人惊讶又佩服!他多次嘱咐我有时间修改,编辑,打印出来珍藏,我也满足了他的恳求。有了我鼓励和帮助以后,岐伯每天坚持写十来首,几乎废寝忘食,如痴如迷了。 不过,我对岐伯写的诗指出了不足,那就是:不够押韵,不符合格律,只是文言顺口溜而已。没想到我这么一说,竟然触动了他学习格律诗的心思。近几年,他开始用孙子“退役”的手机,学习打字,学习在网上检测格律。一首作品写出来,又是打草,又是检测,又是修改,反反复复,直到满意为止,同时耗费了不少精力。这时候不少人出于关心,劝他少写点,然而岐伯却入迷了,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既然登上了“乐途”,怎会知“返”呢! 岐伯常对我说,他其实不是聪慧的人,甚至有些愚钝,只是干什么特认真,认准的事儿就做到底儿,并且想极力做好而已。我觉得,岐伯说的很有道理,对于我,对别人成功,也是有很大启发意义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