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易逝,逝去了岁月,留下了一些人一些事。
屈指一算,我从鲁迅文学院进修回来已快十年了,十年来,鲁院求学往事历历在目,各族儿女在鲁院八里庄校园结下的师生情谊还在延伸。那是一种凝结于岁月中超越时空的情谊。
我从北京归来后,在丽江见到的第一位鲁院老师是叶梅,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2015年的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北雁南归,一场文学盛会正在丽江如火如荼进行,得知叶梅老师来参加“全国著名作家走进丽江采风活动”消息,我心花怒放,想到在家乡又一次见到叶梅老师,能不快哉。于是,我主动去联系她,叶梅老师是著名作家,有一大堆头衔让她繁忙,有没有时间见我很不确定,我忐忑不安。没想到,她很快回复让我下班后前来丽江古城四方街碰面,她们正在四方街采风。傍晚,习习晚风中我随着川流不息人流来到古城,在茶马古道大石桥边,找到了叶梅老师以及陪同她的作家和晓梅,我们仨临时找了个临水小茶馆,听着音乐,曲水流觞,梦幻古城,边喝茶边聊,三句不离本行,她十分关心我的文学创作情况,问及了她给我写序言的散文集《我的根在丽江》出版进展,并鼓励我开拓视野,潜心创作,写好脚下的世界丽江。我如获至宝,聆听教诲,至晚方散。

右1为叶梅老师,左2为作者
也许是师生情未了,又过了几年,云南省作协在丽江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班,请来叶梅老师讲课,我除了听她精彩讲课外,课余陪同她去外面参观,我带她到玉河畔的“纳西创世纪”去参观,这是一个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展馆,我们兴致勃勃聆听纳西族创世神话讲解,倘佯于东巴文化墙,体验纳西风情,感受纳西族版本“清明上河图”魅力,观看纳西文艺演出,坐上vR《纳西故事》之车,在虚拟与现实间穿越,末了,叶梅老师兴致勃勃与东巴和国华了解东巴文化,并交流书法,一路对纳西族文化赞口不绝。玉水潺潺,见证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走之前,我了解到叶梅老师还有半天的空闲时间,就见缝插针带她往黑龙潭走,去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院参观,她与鲁院副院长邢春、作家叶多多一道,观看了院内陈列展览,了解纳西族起源、生活习俗、文化等情况,不时问这问那,我临时抱佛脚当了讲解员。她对纳西族百卷本东巴古籍驻足留观,对东巴文字与甲骨文的对比颇感兴趣,陪同的一行人对纳西族创造的灿烂文化也交口称赞。出博物院门,了解我近几年的创作情况,开导我深掘民族文化,勇攀文学高峰。龙潭倒映十三峰,玉水苍茫,雪山巍然,又一次见证了师生情谊。
白庚胜老师(中)
白庚胜先生是老师加乡友,当年我历尽艰辛去鲁院求学时,他是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他和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鲁迅文学院长院长钱小芊一道来给我们举行开班典礼,期间还来给我们讲课,脱稿讲了三个小时,震惊了我们全国各地来的学员。记得结业典礼是白庚胜老师代表中国作协讲话并给我们发证。当时,我因纳西人好学劲头足学习刻苦,鲁院叫我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一师一生,两个纳西族在鲁院殿堂发言,引来大家侧目和鼓掌,这是我们纳西族文学莫大荣誉,我不敢说绝无仅有空前绝后,但敢说是比较少见了吧!随后不久,白庚胜先生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及至后来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十三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尽管他工作十分繁重,但心系桑梓时刻关心家乡文化经济发展,常来丽江调研和视察帮助工作,成了丽江常客,对本民族的殷殷之情天地可鉴。我在丽江多次得到他无微不至教诲,我正在准备出版的散文集《绝唱》也是他拨冗写的序,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三月下旬的“21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研讨会”上,再一次聆听他的讲话,受益匪浅。其实,我们早已经超越了师生情谊,亦师亦友,文学路上有这样好的领路人,能得到他的扶腋,我只有感恩二字来表达了。
李敬泽老师(右)
也有稀客,2018年9月2日,雪山书院发布李敬泽先生要来开讲座的消息,我早早来到书院里等他,一见面,李敬泽先生风采依旧,仍然平易近人,全没有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的架子,我们叙了鲁院学习往事,他边问我创作情况边拍合影照留念,并给我题词鼓励。然后我恭恭敬敬又当了回学生,听他讲文化课。百年书院,满屋书香,他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讲了旅游、旅行等内涵,给旅游城市发展把脉,我茅塞顿开,胜读十年书。本来我想请他吃个便饭,他以主办方有了安排为由婉言谢绝。我只有常常回味他给我的文化大餐,文学又一次温暖了我,照亮了我的人生。
丽江是文化旅游富集地,还有一些鲁院老师来了丽江,比如王蒙、阿来、肖复兴等名家,虽然我读鲁院的那一期没有听到他们的课,但很荣幸我在丽江听到了他们的讲座,弥补了不足和遗憾。我常常想,这是鲁院的福荫。
时光辗转,鲁院情还在丽江延伸。当年我从鲁院学成归来后,第一个来丽江看我的鲁院同学是易青松,云贵同一高原,当他从贵州风尘仆仆来到丽江,我欣喜若狂,倒不是他是处级领导,只为鲁院同桌的你接风洗尘,喝高了,与他回忆鲁院往事,醉谈文学兴盛,畅游大研古城,尽兴而依依依不舍别离。
鲁民15同学情深 左1:韦元龙,右1:作者
他乡遇故知。随后,那个鲁院读书时最活泼的同学韦元龙来了,而且来了两次,他是贵州民族报记者、诗人,他痴迷于纳西文化,诗与远方同在。第一次我赶紧领他到丽江古城去逛,特意带他到纳西创世纪找东巴格布塔,领略纳西文化;第二次带他到大研纳西古乐会听古乐,采访宣科先生,让布依文化与纳西文化碰撞出火花。我原先认为男人总得喝点小酒,何况文人聚会,诗酒人生,酒助文兴,即便喝高了,不闹事就不怕。末了背上一壶玛卡酒,一次又一次来个一醉方休。他至今仍然在微信里说,还要第三次来丽江喝玛卡酒。不幸得很,我似乎背上了个酒鬼的坏名声,可也为向同学倾心推介丽江,让他情满丽江而庆幸。
可能我的酒名在外,鲁院同学郭应国、张新祥来丽江培训,我跑到丽江宾馆去请他们俩吃个饭喝点小酒聚一聚,他们以培训班管理严婉拒。不久,传来郭应国同学突发疾病去世消息,我想到郭应国是我们班年纪最小的学员,才二十多岁就已出版《归人或者过客》诗集,在《诗刊》《民族文学》等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作品,获得了一些奖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可惜天妨英才,过早成了人生归客。我扼腕长叹,为未能在丽江把酒言欢而后悔不已。
也有滴酒不沾的同学,有一年,沈从文的老乡湘女九妹来丽江出公差,我提出请她们一行人吃个饭,但因对口单位接待,我只有晚上去她们入住的官房大酒店见了个面,她讲湘西我讲滇西,神聊了一通,再续同学情。
虽然我古道热肠,还有事出有因,与鲁院同学擦肩而过。比如前年,中国作协在大理办班,我委托丽江文友把参加学习的重庆玉面灵狐请来,他却因急于赶回去处理公务,未能见面,大理丽江山水相连,却咫尺天涯留下了点遗憾。
还有个别同学,可能惧于我酒威,干脆来个避退三舍先斩后奏,离开丽江后才在微信里告知于我,弄得我心里哭笑不得内疚不已,好象欠了难以偿还的同学情债。
鲁院情,一生情,情深深,意切切,是跨越山海怀揣文学梦想难以割舍的情愫。这不,我的微信里又传来好消息,那个叫帕提古丽的同学一家要千里迢迢来丽江了,是文学要让我们在丽江重逢,又够我马前鞍后忙上几天了。
作者简介:和振华,纳西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丽江市文艺评论人才专家库专家。鲁迅文学院结业。在《文艺报》、《民族文学》、《作家通讯》、《边疆文学》、《云南文艺评论》等发表100多万字作品,出版《我的根在丽江》等5部文学作品集,长篇文化散文集《绝唱》、评论集《金沙夜谭》待出版,20多篇入选文学选本,10多次获文学奖励。
未名湖文学社微信公众号组织机构
主 管:北京大学未名湖文学社
主 编:韦元龙(北京大学EMBA)
责任编辑:王晓寒 (南开大学文学硕士)
投稿邮箱:wyl3237688@163.com
主编微信:13985988777
中国龙网(http://www.zhglw.cn)
窗口网(http://www.gzdfxw.com)
《窗口》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ck3293888)
博雅塔文学社
(微信公众号:wyl3221777@163.com)
未名湖文学社
(微信公众号wyl3237688@163.com
燕园书画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wyl86871808@163.com)
未名湖文艺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wyl86838086@163.com)
网站、期刊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就是微信公众号本身
证件遗失、公司注销,要登报怎么办?
证件遗失声明、公司注销公告、法院公告,登报就找《贵州民族报》!
手机号码:13985988777(微信同号)
18985977959(微信同号)
